信息化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8-02-10李淑
李 淑
(重庆市垫江县桂溪街道办事处,重庆 408300)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农业上应用的信息技术大致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村经济发展中,可以切实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率。
1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 农业生产技术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在生产环节大多不能采用完善的生产手段,仍然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产品的质量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些农村地区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其经营方式和生产技术都较为落后,在经营环节不能建立农产品品牌,导致农产品难以被市场认可,销售价格低。另外,很多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知识,不能按照规定进行农产品的生产,比如,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质量不达标。
1.2 农业生产方式
我国农业生产一般都是采用小农生产方式,这种方式的显著特征就是以家庭为单位,随着农业经济发展,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在小农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农产品的种类过于单一,导致其竞争力不强,农民只能获得短期利润,农业经济难以实现长期发展。
2 信息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1 引导农产品合理生产
农产品只有符合市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完成销售。农产品合理生产的前提在于市场信息的精确性较高,然而,在我国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信息闭塞、交通不方便,导致农民不能及时了解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只能盲目进行生产,导致农产品出现积压现象,严重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1]。为了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向农民传递大量农业科技信息、生产信息和市场信息,确保农民及时掌握市场需求,结合自身情况生产市场所需的农产品,实现“以销定产”“什么赚钱种什么”,迅速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2.2 促进农民增收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民开始利用网络学习最适用的生产技术、推销农副产品,不再盲目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许多农民通过信息可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全国各地的就业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另外,利用信息化技术指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取得市场效益;向农民提供实用可靠的新品种、新技术资料,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3 优化农业生产技术
在农业生产环节,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则难以提高生产效率。在很多农村地区,缺乏生产技术,导致农产品产量不高、质量不优。针对此,农业专家、农技推广工作者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如音视频等直观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同时可以引导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结合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情况,制订农产品生产计划,指导农民进行施肥、灌溉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信息化发展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1 机遇
3.1.1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和升级,我国农村经济已经开始由农业型转向多种经营型,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农业产业链管理模式,给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2]。
3.1.2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在我国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第一产业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人们非常重视服务业的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理顺整个产业链显得非常重要。发展同属第三产业的信息化技术,给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3.2 挑战
3.2.1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现如今,一些农民已经开始重视信息的收集,国家也开始大力培养新型农民。但是,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民信息化意识不强,对信息需求力较弱。很多农民单纯地认为农业信息化就是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从而获取一定的资讯和知识,感觉难以借助信息促进经济发展,导致农业信息化发展滞后。尽管地方政府已经非常重视农村和农业信息化硬件建设,但是要想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首先促进农村地区教育、科学等事业的发展。
3.2.2 原材料流通加快。在传统的原材料销售过程中,由于信息化水平低,信息比较闭塞,在一个区域内会导致出现原材料垄断的情况。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流通速度非常快,结合农村发展情况,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信息,掌握需求差异,从而提高原材料流通效率。但是,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环节,缺乏一定的规范,建设比较盲目且持久性差。在信息供应环节,不能做到定时定点,同时农业生产资料和市场信息化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4 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4.1 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农民依靠丰富的农产品实现了增收。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应研发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并采用信息化技术带动农业物质资源的快速交换,从而使农产品获得更好的销路。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农村二次就业,特别是在农闲时节,农民可以发展些副业,呈现农村多元化增收的局面。
4.2 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农业信息化以计算机为中心,集成信息技术,将感知、传输、处理、控制融为一体,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强作物抗击自然风险的能力。具体来看,农民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信息,提升信息搜集的针对性,使生产更加具有计划性;充分结合市场信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农业生产,避免盲目种植;以信息化为指导,采用先进的动植物品种和科学的生产技术,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生产,满足消费者的多方位需求;指导农民利用网络进行营销,拓宽农产品的销路,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4.3 借助信息化技术降低农业交易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各个环节均要以市场经济规律来指导和调节,这就需要有充分、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作为保证。目前,网络已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而获得农产品生产、交换主动权的关键之一就是及时掌握最新、全面、及时、重要信息,这正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动力和需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使农民按照市场需求选择生产并适时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只有拥有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减少农产品的市场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