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州市三区吸引要素下乡促进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

2018-02-10胡海婧

乡村科技 2018年29期
关键词:姜堰泰州市乡贤

胡海婧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笔者采取村干部座谈、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调研了江苏省泰州市三区(海陵区、姜堰区、高港区)40个具有代表性的村或涉农社区。其中有海陵区的九龙镇姚家村、城西街道麒麟社区、物流园区渔行水村,姜堰区的“十强“村,高港区的“中国宜居乡村”乔杨社区、省级美丽乡村引江社区、大丰社区、蔡庄村和陈家村等。

1 泰州市三区资源要素利用及引进要素基本情况

1.1 海陵区基本情况

从泰州市海陵区70个村(涉农社区)中筛选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村或涉农社区开展调研活动,参与调研的村共有农户7 389户,户籍人口23 118人,常住人口26 687人,承包土地面积1 043.227 hm2,已流转670.210 hm2,占64.24%。其中,常规稻麦种植面积448.575 hm2,占承包土地的43.00%;可养殖水面483.533 hm2,可盘活集体建设用地189.467 hm2,农民闲置房屋面积4 508 m2,在外经济能人10名,在外乡贤30名,引进能人10名,引进产业项目10个,引进社会资金5 512万元。

1.2 姜堰区基本情况

笔者在以往创建成功的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十强”村及姜堰区“十强”村中择优选择8个镇(街)共20个村进行调研。20个村承包土地总面积0.315万hm2,已流转面积0.257万hm2,占比82.00%;可养殖水面0.093万hm2,其中高效养殖面积420 hm2;可盘活集体建设用地65 538 m2,其中厂房36 140 m2、学校3 398 m2、其他建设用地26 000 m2。农民闲置房屋面积30 804 m2,其中农民意愿出租面积4 930 m2,城郊村已无农民闲置用房。20个村在外经济能人共51个,其中国企负责人7个、民企负责人24个;在外乡贤共187个,其中现职党政干部57人、离退休干部30人、文艺界人士3人、企业技术高管23人、科技精英25人、名医生名教师21人以及其他28人。20个村已引进能人数56人,共引进项目44个,共引进资金10.41亿元;引进返乡能人12人,引入资金3.59亿元;发展创业项目13个。乡贤回归9人,引进资金3.42亿,引入项目7个。

1.3 高港区基本情况

重点围绕泰州市高港区的特色小镇、国家和省级美丽宜居乡村、特色田园乡村、新农村示范创建十佳村及有发展潜力的10个村,10个村总农户6.39万户,农业人口23.93万人,农村劳动力14.25万人,耕地1.280万hm2。农作物总种植面积2.493万hm2。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603万hm2,总产量11.38万t;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215万hm2,总产量 6 897 t;果蔬种植面积 0.488万hm2,总产量17.23万t。泰州市高港区粮经比为1.8∶1.0。2017年,泰州市高港区生猪出栏5.6万头,蛋禽存栏34.6万羽,肉羊年出栏1.55万只,奶牛栏存314头。各类苗木栽植面积1 333.33 hm2,栽种各类苗木品种30多个;生产经营主体70多家,苗木从业人员1万余人,年产值2.50亿元以上。水产养殖面积617.00 hm2,总产量6 198 t,实现渔业总产值2.27亿元。2017年,泰州市高港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10 623万元,村平均126万元,其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29个,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14个。

2 泰州市三区吸引城市要素下乡的优势

吸引城市要素下乡就是重塑城乡关系,城市反哺农村,城乡联动发展,城乡人口对流,资源要素更新,新旧业态迭代[1]。调研发现,目前农村具备四大优势能吸引城市要素下乡。

2.1 区位优势

泰州市海陵区下辖3个镇、5个涉农街道(园区)、70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姜堰区下辖2个街道、14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5A级风景名胜区,高港区下辖4个乡镇(永安洲镇、大泗镇、白马镇、胡庄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口岸街道办事处、刁铺街道办事处、许庄街道办事处)。大部分村庄都坐落在城区或城郊,融入城市发展的范畴,村级经济的发展受城市经济的辐射和带动,经济增长后劲很足。

2.2 交通优势

以前,农村交通闭塞,道路坑坑洼洼,“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一事一议”工程的实施,现在所有村都通上黑色或灰色公路,通上公交车,最远的村离城区仅30 min的路程,便利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2.3 资源优势

泰州市海陵区围绕城市后花园,全力发展北部生态走廊经济。例如,城西街道麒麟社区是海陵区唯一的一家市级特色田园乡村。近年来,围绕麒麟吉祥文化,依托区农业现代产业园、香草湾薰衣草园,建设“麒麟产业一条街”,预计总投资4 000万元,打造集民宿、餐饮、休闲于一体的三产服务中心区。罡杨镇罡门村引进能人乡贤返乡,成立飞彩园艺有限公司,一期投资3 000万元,建成5 000 m2的智能花卉大棚,集花卉种植、销售、观光于一体,预计投资超亿元。城北物流园区渔行水村,村庄内部水网密布、河沟相连,是古渔民居住区和主城区造船业集散地,有“捕鱼文化、木船制造文化”。目前,该村已建成渔村博物馆,计划利用村庄丰富的水资源,发展休闲观光旅游。

泰州市姜堰区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区内溱潼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5A级旅游景区、世界闻名的麋鹿之乡,河横村是联合国生态环境“全球500佳”。

2.4 人文优势

泰州市海陵区罡杨镇罡门村因宋代岳飞抗金设立天罡阵阵门所在地而得名,村庄内有许多抗金典故流传;苏陈镇西石羊村是古代制造“灭火水龙”集散地,村庄内存有许多“古水龙”,目前该村设有消防知识科普园;九龙镇姚家社区得“红色姚家”是市级党建特色服务品牌,建有组织生活馆和“红色姚家大道”“红色公园”,以“红色姚家”凝聚党心、民心。

泰州市姜堰区早在5 000年前便有先民生息。明代著名画家唐志契、唐志尹与唐日昌叔侄三人齐彰,时称画苑“三唐”,唐志契画论专著《绘事微言》,收入清代《四库全书》;清康熙年间,围棋国手黄龙士棋艺精湛,著有《弈括》《黄龙士全图》,时人尊为“棋圣”;清乾、嘉、道年间,桥头镇刘荣庆、刘国庆兄弟二人考中状元,时称“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高二适,精研诗文,造诣极深,其力作《〈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受到毛泽东的重视,成为文坛书苑佳话。

3 制约要素下乡的因素

3.1 土地瓶颈问题

一是受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土地用地指标的制约,创业项目落户用地难,制约了外出能人返乡创业。特别是一些城郊结合的村面临城市建设,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导致部分企业搬迁和人才流失,很难再发展壮大,土地面积不断缩小,项目招引的难度更大[2]。二是返乡人员居住用房矛盾突出,部分村属于城镇规划区,按照新的镇村布局规划,返乡人员建房受到严重制约,加之居住相对分散,居住环境难以得到改善。

3.2 配套基础设施滞后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一些配套基础设施如天然气、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置等还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才引进。

3.3 宣传力度不够

乡村的发展空间及政策支持力度与一些发达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年轻人返乡创业的热情不足,大多数年轻人更愿意待在大城市发展。

3.4 产业附加值不高

三区乡村产业以一二产业为主,附加值不足,导致招商引资难度大。

4 吸引要素下乡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4.1 加大连接机制吸引人才

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注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乡村环境,营造文明乡村,建设美好家园。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建立传统节日慰问制度。建立乡贤微信群,向乡贤宣传家乡发展变化,传递家乡趣事、社情民意,使他们找到亲情、乡情的温暖,感受到浓浓的乡愁,以此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为农村注入新鲜血液,充实力量,创新服务理念,整合资源为农民服务,不断增加农业产值,通过产业支撑带动经济发展[3]。

4.2 创新配套服务留住人才

做好乡贤回乡、项目回归等配套服务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在企业用地、用工、生产、生活和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家乡贤关心关爱优秀学子、困难学子,开展奖教助学和扶贫济困等活动,培养反哺意识,促使一批又一批“新乡贤”苗壮成长[4]。

4.3 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成就人才

将人才引进奖励资金延伸到基层;积极鼓励机关、高校中有人脉优势、技术优势的工作人员保留身份下乡助业,实施“第一义工”工程;积极号召基层干部保薪留职带头创业。

猜你喜欢

姜堰泰州市乡贤
泰州市打造“五个过硬”的应急队伍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泰州市以“四行”下好精准执法“先手棋”
泰州市下好节后安全“先手棋”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姜堰永远的骄傲——溱湖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