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虾稻种养火遍稻区,引发复合肥厂商担忧?!

2018-02-10中国农资童玲

中国农资 2018年37期
关键词:虾稻种养小龙虾

□《中国农资》记者 童玲

近年来,一种种养方式迅速火遍南方水稻种植区,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还给农民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到底稻田里加入了什么呢?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原来正是深受大家追捧的美食——小龙虾。这是一种虾稻共生模式,一片水稻、一沟龙虾,一地两用、一水两养,充分利用水稻田养殖龙虾,同时收获水稻与龙虾,实现双赢创收。这一新兴模式在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关数据显示,这种“虾稻共作”种养模式,一般可亩产稻谷660000公斤以上,产出小龙虾110000--115500公斤,纯收入可达33000000元以上,是单纯种稻纯收入的 33倍以上。这种高额效益的“虾稻共作”模式富了一方农户。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一模式的兴起也引发了很多复合肥厂家和商家的担忧,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为何担忧?

A.虾稻共作种养模式前景广阔

相关显示,2016年小龙虾生产量89.91万吨、消费量87.93万吨。2017年,小龙虾依然呈供不应求状态,全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为112.97万吨,需求总量约为190万吨,需求缺口近70多万吨。预计2018年全年小龙虾消费量将会更多。

根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今年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国家统计局2016年的数据显示,全国水稻播种面积达30162.4千公顷,而适合虾稻综合种养的水稻面积高达6800万亩。当前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超过900万亩,其中虾稻综合种养占比高达7成,面积约有630万亩,所以说虾稻综合种养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湖北省潜江市一位种养户告诉记者:“在潜江,原先采取“虾稻连作”,种一季稻收一季虾;如今采用“虾稻共作”,种一季稻可收两季虾。‘一稻两虾’小龙虾亩产200斤,价格高时收购价在30-40元/斤,现在低也有20元/斤以上。一亩稻田保守估计可以收入4000元。多数稻田可以实现亩产800到1000公斤,用水稻的盈利冲抵养虾开支,龙虾的盈利成了净收入。”

虾稻综合种养市场前景广阔,受到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热捧。湖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相继出台相关政策给予规范和支持。

B.“虾稻共作”引发复合肥厂商担忧

一块田虾稻两项收益、共作模式减少肥药用量、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而随着虾稻综合种养模式的不断发展,农业种植模式和种植结构出现了变化,并引发了复合肥厂商的担忧。

担忧一复合肥用量减少市场萎缩

虾稻共作是天然的共生系统,稻田给小龙虾生长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反过来,小龙虾的代谢物又是水稻的营养。有经销商反映:“湖北、安徽、江苏乃至河南南部等地,也逐步将农业种植和饲养相结合,在水稻种植田周边挖沟养虾,用虾的排泄物进行施肥。这种种养结合的方式,直接导致减少化肥施用,甚至根本不使用肥料。”

湖南省道县中湘农资经营部蒋兴华也反映:“虾稻共作地区多施用虾稻肥,对普通复合肥的销量产生了较大影响。虾稻肥加入有机质等成分,能为小龙虾生长提供合适环境。”有经销商告诉记者,稻梗变成养虾的饲料,虾的排泄物又成了稻谷的养料,每亩化肥用量可减少30%。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适合虾稻共作模式的稻区一般种植两季稻,每季稻产量水平按照450-550公斤/亩算,每亩施用35-40公斤复合肥,那么每季稻每亩可减少用肥量10公斤左右。那么种植两季稻核算下来,每亩每年减少施肥量达到20公斤左右。我国虾稻综合种养面积达630万亩,未来虾稻综合种养面积会越来越大。可以预见,每年化肥用量也会逐年减少。

担忧二大田作物面积缩减用肥量在减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宏森农资有限公司施汉明表示:“江苏中部及南部部分地区以前是水稻和小麦轮作,近两年随着小龙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小麦种植面积缩减。如淮安地区土地流转进展顺利,但因种植大田作物收益低,加上土地承包费用高,多数土地承包户到了晚稻收获后,不再种植小麦,而是转向养殖小龙虾。受此影响,当地小麦的种植面积逐年缩减,也直接影响到了当地化肥的销量,仅今年小麦肥的销量就较往年减少了1-2成。预计随着小龙虾养殖业的逐步壮大,小麦种植面积会继续缩减。”

担忧三虾稻肥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虾稻共作模式的不断扩张,大小企业纷纷进军虾稻肥领域,市面上充斥着各种虾稻肥。有专业人士指出,同样是虾稻肥,非专业的和专业的。概念性的和实效性的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很多不过是常规肥料改换了名目,鱼龙混杂。对此,施汉明也表示:“对于市面上部分虾稻肥,大多是炒作概念,只不过是普通肥料加入腐殖酸后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在效果方面并不很突出。”

C.一田双收推广问题亟待解决

虾稻共作模式已经过实践验证,远高于单独种植水稻的经济受益,可谓一田双收,近些年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一些问题,技术和服务短板也日益凸显。

问题一农民未做到科学施肥

虾稻种养模式对肥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水稻生长需要,还要为小龙虾不同的生长阶段提供有利有益的环境。但很多农民种养过程中并未做到科学施肥,存在盲目施肥现象。有经销商反映,从理论上讲,小龙虾的排泄物能够作为水稻的肥料,但是有的农民在虾稻共作模式中,并未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而是延续以往种植水稻的施肥习惯。

也有的农民在种养过程中,盲目施肥,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大量施用常规复合肥导致土壤酸化、板结,进而导致小龙虾抵抗力差,易患病;单纯只施用有机肥,肥力不够,水草及浮游生物量不够;大量施用不合格有机肥,携带有害菌等,会导致水体恶化,进而使小龙虾密度下降。潜江市一位知名的虾稻种养专家对此深有感触:“虾稻肥除了要满足水稻目标产量的要求,还要改善水体环境,培育浮游生物和水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种养,否则只能依赖饲料喂养。”

问题二重视养虾,轻视种稻

有经销商反映,近几年小龙虾市场火爆,养殖户利润可观,所以大家对水稻收成关注越来越弱,甚至部分养殖户放弃水稻管理。在农技推广人员眼中,这种做法过于偏激,且不说随着小龙虾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小龙虾市场利润也在萎缩,更重要的是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对于小龙虾品质也有一定提升。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虾稻共生、双向创收才是长久发展之计。

问题三缺乏技术,推广有难度

虾稻共作是一个技术性很强、风险性较高的行业,并非谁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兴农农资一人有限公司蒋晓明反映:“前几年江西其他地区发展过虾稻共作模式,但因技术不成熟,加上没有销售渠道,最终以失败告终。今年在政府扶持下,当地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开始推广虾稻共作模式。因招商引资的外地公司有成熟的技术和销售渠道,加上当地政府的扶持力度很大,目前来看这种模式效果很好。但是鉴于之前的失败经历,加上没有销售渠道,这种模式在当地推广和普及仍存在一定难度。”

D.调整产品结构,主动做好服务

农业兴,则农资兴。“虾稻共作”模式在我国南方稻区的兴起,却引发了很多复合肥厂家和商家对市场的担忧。面对这一种植结构的变化,厂商究竟该如何应对?

当前,很多稻区虾稻共作的技术服务还不到位,各厂家应针对这种情况开发出相应产品,并做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在这方面,中化、华昌、鄂中、三宁等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开发出了更适合虾稻共作模式的肥料。如华昌虾稻肥在湖北推广十分成功,也受到湖南、江西等地经销商关注。中化农业旗下的中化化肥从五年前展开虾稻共作模式研究,率先开发虾稻专用肥,组建水产技术团队,用科技的力量,助推这一农业供给侧改革标杆工程。各厂家也应根据各地种植情况去主动适应各地种植结构的变化形势,调整产品结构。

品质龙虾源于品质种养,来源于综合的虾稻种养管理技术和正确的投入品选择。中化化肥某负责人表示:“整体上,现在从事虾稻共作的还是以小农户为主,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来开展培训和服务,推动虾稻经济不断壮大。”所以,厂商还要引导农民去科学种养,帮助当地政府和农民将这种模式在各地更健康地推广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虾稻种养小龙虾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小龙虾
虾稻共作养殖注意事项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潜江市:优质粮食工程助推虾稻产业发展
◆湖北潜江将打造虾稻千亿特色产业
虾稻共作火 技术培训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