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地域文化和地理气候因素看风土建筑特征
——以东北汉族风土建筑为例

2018-02-10邹德元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院墙院落东北地区

文/邹德元 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000

1、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发展历史

1.1 气候特点的影响

我的老师曾说过:“气候是人类文化的原动力、人口迁徙的主因、能源的主宰以及区别国家特性的重要因素。”这些观点在一定的程度上反应了以气候为代表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东北地区位于北纬40°~60°之间,地处亚欧大陆的东部边缘。其气候特征是:具有寒冷而漫长的冬季,温暖、湿润而短促的夏季,由于距离东西伯利亚较近,使之成为了同纬度最寒冷而且温差较大的地区。

1.2 发展历史

东北的历史,就是各少数民族、部落之间不断的迁徙、融合,斗争的历史。这种长期极不稳定的状况对于社会制度的形成极其不利,再加上气候的恶劣,阻碍了中原文化向北方传播,而且没有给予中原核心文化得以滋润生长的文化基础。

这种情况直到清初的入关政策才有了转机,中原移民迁徙到东北地区后,这些劳动人民将当地的地域环境以及原住居民生活观念融合到了中原文化之中,逐渐孕育了自身的特色文化和建筑形制。

2、东北汉族建筑与气候和文化的关联性

东北自古流传下来的谚语是这样形容民居建筑的“高高的、矮矮的,宽宽的,窄窄的”。这其中的“高高的”是指房屋的台基较高,台基高了可以防积雪保护基础;“矮矮的”是指房屋室内的净高要适当低些;“宽宽的”是指南窗要宽大,以便获取更多的阳光;“窄窄的”是指房屋的进深要窄,这样才能取暖。

2.1 建筑呈“防御型”

在大家的印象中,东北的响马子——土匪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确这些马贼也给东北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由于东北地区常年处于战乱之中,因此人们在建造房屋的同时要想着如何抵御那些强盗,于是促成了东北民居建筑内向的建筑形态。

其中以乡村住宅更为显著,不仅院墙高大,还在院墙四角修建炮楼做“防御工事”,而且院墙一般要4~5米左右,厚度也较厚,这是为了防御马贼之用,这些炮台和院墙多用夯土建成。这是与北京的四合院和南方的民居一种截然相反的形制,北京的四合院的院落围墙只是一种空间限定作用,而南方的围墙大多就是建筑本身。可以看出由于社会环境的动乱,造就了与其他地方建筑形制截然相反的一种“防御型”建筑。

2.2 东北院落空间特点

虽然都是院落民居,但是东北的建筑有着完全不同于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形制,对于院落大门的设置,外院与内院的尺度、规模等等有着较大的区别。

北京四合院的院门多是根据风水理论的吉凶方位而定,但是东北大院改设院门于南向正中则是更多考虑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便性——马车的进出。东北的院落给人的感觉是尺度大、开阔,这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很多生产劳作不得不在室内进行有关,外院的厢房就多被用作磨房、碾房、仓库、马厩等,而院落也就相应地用于停放车马、搁置工具等,故对于院落空间的尺度要求也就相对开敞,而北京四合院的院落主要是一种过渡空间,因此尺度也相对较小。东北院落后院是特别开辟出来的一块场地,用来囤积粮食,因此在建筑与围墙之间会开辟出来一条通道,形成院墙与建筑相分离的布局,这与中原那种房屋和院墙相结合的形式有着较大的区别。

在陕西窄院的视域范围内是看不到天空的,进院可见天空范围的角度也相对偏小,而东北的汉族大院跟其相比较而言,可见的天空面积较大,院落的空间限定感较弱,缺少进院的严谨布局和陕西窄院的封闭性。这主要缘由东北地区的冬季太阳高度角偏低,住宅建筑间如果拉开较大的空间可以方便院落和内部的住宅争取更多的日照。故东北汉族民居中的正房与厢房之间都要留有一定间距,厢房的布置要尽量避开正房以不遮挡到阳光。

2.3 东北建筑院落“有机生长”

方形合院的院落形态是东北汉族传统民居对于中原民居院落形态的一种继承,院落整体由前院、内院、后院、门房组合而成。但是东北的合院却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地方——建筑可以跟据一种基本形态(厅堂、门房与厢房围合的基本单元),沿着轴线或横轴无限的发展、扩大。这主要由于东北地区土地宽阔、人口稀少,建造时多采用轴线布局方式,因此可以根据院落的链接组织方式进行扩张。

东北的三合院就是这样产生的,当人们需要更多的空间或者说需要更多的房间时,就会在正房的后面再加上一个“三合院”,形成“后正房”。这完全不同于南方的局促空间,当家里添加了更多的人口,南方建筑更多的是在已有的空间里划分出一部分,这是由于他们的居住人口密集,而东北的这种无限式添加方式给了人们更多的私人空间,同样也符合中国那种传统思想“四世同堂”的儒家思想。

2.4 东北建筑与文化的联系

明、清以来,东北的汉族居民多为来自华北和山东的移民,其中大多是得罪了朝廷的“流官”,还有就是闯关东另谋生计的“徙民”,由于身份、地位的限制使得他们在建造建筑上没有了中原那种严格的礼教束缚,因此我们可以看见很多独创的建筑形制和建构手法。

在这里生活的居民,要忍受伐木狩猎、采参挖矿、大野耕牧的辛苦劳作,,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和严酷的气候,使得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为休养生息、调节身心、以便长期与自然环境搏斗,于是水到渠成的发展成东北民间的俗文化,这种俗文化包含着带有幽默、戏谑、调侃、狂欢的喜剧特征。同样这种文化也表现在建筑的豪放上和不太注重细节,建筑没有了官式建筑繁琐的斗拱和悬挑,只有最实用和最简洁的结构,立面也没有了太多的装饰,就连那些所谓富宅也尽量的简单,也许当人们要和那么恶劣的气候做斗争的时候,就不再那么注重的细节,只有生存的本性了。

结语: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你无法断定风俗与建筑形制究竟是谁影响了谁,我想这是一个相互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存在许许多多的有趣的风俗和建筑。了解历史,感受历史,寻找历史,然后再创造历史,我相信用心去感受这片土地的文化,便能给予我们未来以启示。

参考文献:

[1]郭岩,吕作民.白城学院学报,中文学,《东北文艺现象与东北文化》

[2]范弘.社会科学战线,建筑学,《梁思成与东北建筑》

[3]周立军,陈伯超,张成龙,等.中国建筑出版社,建筑学,《东北民居》

猜你喜欢

院墙院落东北地区
院墙重重
八一作品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院墙上的风景
落在院墙上的白幕
金建航:院墙外的天空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