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2018-02-10于学洪

乡村科技 2018年25期
关键词:宿迁市战略农业

于学洪

(中共宿迁市委党校,江苏 宿迁 223800)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是新时代背景下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过程中,必须挖掘好、使用好、发挥好乡村价值的引领作用、改革创新的驱动作用、融合发展的核心作用以及人才价值的支撑作用。

1 刷新乡村振兴思维,发挥观念的引领价值

1.1 以系统思维实现战略价值

乡村振兴是一项全新战略,需要树立系统思维,不能以碎片化思维解决“三农”问题,要把“三农”问题放在乡村振兴的整体系统中来思考。

1.2 以等值思维凸显乡村价值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需要树立城乡等值思维,不是把乡村振兴成城市,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而是要使乡村更加像乡村。

1.3 以优先思维重塑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是国家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也就是说国家在资源上、财政上、政策上要优先满足农业农村的发展需求,一切以农业农村的发展为先,国家公共资源和公共政策要优先满足和支持农业、农村。

1.4 以小而美的思维探路乡村振兴

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是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江苏省宿迁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比例大,乡村振兴不可能是村村振兴,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从追求大规模转向小而美、小而优、小而多元化的乡村经济发展思路,把小农经济做强、把乡村单元做精、把产业特色做足、把竞争能力做大,探索小农户经济与现代化对接之路。

2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战略的机会价值

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就是强调创新乡村制度。制度带有根本性和指导性,也有激励性和和鞭策性,有什么样的乡村制度,就会呈现什么样的乡村面貌。审视乡村制度的现状,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对照,该巩固的巩固,该完善的完善,该舍弃的舍弃,该创新的创新。因此,除了用足、用活国家和省级层面的乡村振兴规划中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外,建议宿迁市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或者率先落地实施。

2.1 率先创立乡村振兴智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因此,对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政策咨询、规划设计和技术研发等不仅要求高,而且需求大。建议整合宿迁市政府机构、规划设计、农业科技、理论研究和农民培训等相关部门的专家及技术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激活社会力量,率先创立乡村振兴智库,打造省内外乡村改革设计的创新高地,构筑乡村振兴理论创新的研究重镇,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保障平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展现宿迁市智慧、贡献宿迁市力量。

2.2 全力争取列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试点

遵照江苏省江淮生态经济区和宿迁城市133布局规划要求,利用近年来宿迁市“江苏生态大公园”和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果,尽可能多地让不同类型的县(区)、乡(镇)、村(居)进入试点,尤其是8个生态经济示范镇、国家重点镇、特色小镇,以及各县区中诸如埠子镇、皂河镇等千年文化古镇,打造更多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载体,抢占乡村振兴的战略先机。

2.3 更大力度地创新投融资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亟待破解的难题是“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从现状看,无论财政如何保障、如何优先,与乡村发展的巨大需求相比都是杯水车薪。创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投融资机制,最大限度地让农村资源变现为发展资本、让乡村文化进化为文化产业、让城市资本和工商资本落地农村发展。只有具有风向标意义的资本要素先活跃起来,才能让其他要素资源不断跟进并蜂拥而至。

3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催发产业的耦合价值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也是调整生产关系的迫切要求;不仅是接续传承乡村历史和文化的需要,也是适应现代化的空间布局和人口结构变迁的必然选择。农村与城市是空间上的差异,农民与市民是职业上的区别,农业与工业是产业上的不同,而不再是贫瘠与繁华、文明与愚昧、先进与落后的反差。

3.1 推进城市与乡村有机融合

宿迁市在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既面临着乡村与城市同频共振的机遇,又承受着乡村与城市两元共退的压力。因此,宿迁市的城镇化必须是乡村与城市两元共生的城镇化,乡村通过善用城市消费力、市民购买力、人才智慧力,催发乡村绿色产业复兴。乡村资源与城市优势的叠加,推动乡村生活与城市生产、乡村自然资本与城市货币资本的双向交换,建设更多诗意乡村、温馨小镇、田园城市。

3.2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调研中发现,农业增产、农民靠农业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得到扭转。乡村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天然空间,宿迁市要利用相对先进的农业基础条件,升级全市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的层级,彻底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实施“百企千村计划”,利用宿迁市食品工业名城的优势,广泛实施订单农业,加大本土企业原材料采购和精深加工就地化力度,提高农业附加值;引导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完善产业链、提高价值链;紧跟生态绿色产业趋势,打造深具宿迁市特色的乡村旅游业、集聚发展宿迁市乡村手工业,全面拉长农业产业链;全面提升宿迁市农村电商质态,变农民分散经营为规模化定制和品牌化发展,提高宿迁市农产品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市场竞争力。

3.3 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坚持以农为本,以生产功能为基础,充分挖掘农业的生态生活功能,传承和挖掘农耕文明、乡土文化,发展农业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产业,使农民不仅产出农产品,同时产出生态品、健康品、文化品。建议开展“百村百景工程”(双百工程):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宿迁市选取100个基础条件较好的乡村,启动建设100个具有不同特色景观元素的美丽乡村,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农村,在此基础上推进宿迁市大田园、大花园、大景区建设,使农村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养生养性的好去处。

3.4 推进创新创业创造“三创”融合

积极创造条件,以县区为单位,在农村搭建众多“众创空间”,支持和帮助更多的“农创客”在宿迁市创业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走向市场;提供更多更好更有效的制度激励,吸引更多市民和乡贤下乡创业创新,支持更多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突破智慧农业在宿迁市落地发展;稳步推进宅基地集体经济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确权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促进农民转化;尊重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

4 更加重视人才作用,释放能人的支撑价值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要强化人才支撑。事靠人做,业由人兴。近年来,南京市对引进人才的坚定态度和务实做法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如何突破现有体制机制束缚,聚天下英才为宿迁市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更加值得宿迁市大聚力创新,率先破题。

4.1 顶级配备乡村“第一书记”

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书记、市长率先垂范,市级领导和市级机关部门一把手,县(区)副处级以上干部,亲赴200个乡村一线担任“第一书记”,亲自为乡村振兴定规划、聚资源、抓落实,领导的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工作的过程也是调研的过程,更是督查乡镇工作的过程,打造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宿迁品牌”。

4.2 以市场的力量引聚技术创业家

虽然不能轻易否认已经实施多年的“科技县长”“科技镇长”制度的作用,但从现状看,效果远远不如预期。现阶段,政府必须围绕制约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增加科技供给,开展科技创新示范,以科技创新寻找乡村规划与建设、清洁能源供给、微生物技术研发、乡土技术传承、生态环境有效治理及高效公共服务等一系列解决方案。通过制定政府购买农村科技服务目录、农业技术专家在宿迁市创业兴业一系列激励政策,建立农业科学家创业示范园区等措施,引发农业技术、资本、人才在宿迁市的集聚效应。

4.3 大力开展“新回乡”运动

以新乡贤文化挖掘、传承和厚植乡村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和文明乡风。建议采取政府、社会、乡贤共建共管的新机制,制定干部返乡、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专项激励政策,在宿迁市率先掀起“新回乡”运动,为乡村振兴汇聚更多的活性资本。

猜你喜欢

宿迁市战略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宿迁市聚焦“四个全覆盖”织密燃气安全管理一张网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宿迁市农业发展需“三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