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五大乡村』 振兴海曙『三农』

2018-02-10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农办315000钟金龙张忠汉

新农村(浙江) 2018年9期
关键词:城乡农业农村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农办 (315000) 钟金龙 张忠汉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其区域功能从中心城区拓展为集中心城区、郊区、山区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区。为此,海曙将以深化实力乡村、宜居乡村、洁美乡村、人文乡村、活力乡村建设为主线,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美丽镇村建设提升扩面、农村改革惠民提速增利,努力打造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体制更活的城乡高度融合标杆区。

1.聚焦实力乡村,加快促进城乡业态融合提升

一是培育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深化农业示范区、主导产业集聚区和粮食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精品、绿色生态的都市农业,重点扶持茶叶等特色主导农产品,建成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区1个、标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达到9万亩;培育市级现代化特色农业强镇2个,建成国家级优质高效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二是发展壮大农业新业态。培育一批名企名牌名家,加快筹建全区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谋划区域性农产品电商平台,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档升级,培育市级特色农庄10个。三是大力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多彩农业、美丽田园”行动,培育市级多彩美丽田园示范基地10个、农业美丽风景线2条。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等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着力打造一批有市场信誉的区域农产品品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重点支持农村承包地整村整块委托中长期流转,引导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力争土地流转率达到80%,规模经营率达70%以上。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统筹推进农田道路、水利、电力、林网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聚焦宜居乡村,加快促进城乡形态融合提升

一是完善城乡有机融合的规划体系。强化镇村布局规划与区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红线保护规划等多规融合,调整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加强规划与建设项目的衔接。二是倾力打造美丽集镇。因镇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美丽集镇;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互促共进。三是深化农村安居宜居美居改造。以“治乱、改旧、提质”为抓手,规范有序推进农村住房改造,打造一批都市型新村、田园型靓村、生态型美村、文化型名村。坚持整体改建为主、全村拆建为辅的村庄建设模式和联拆联建为主、统拆统建为辅的建设方式。农民建房坚持“先批后建”,全面推行“带方案审批”制度,严格落实农民建房“四到场”制度。四是开展美丽乡村分类创建。依托区域资源,分类打造一批能体现乡村风韵和海曙特色的美丽乡村,每年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合格村18个、示范村4个、示范乡镇1个和风景线1条。加大历史文化村落、古宅、古道、古桥、古树等保护和利用力度,谋划打响“慢游海曙”微信公众号品牌,精心打造“海曙乡村旅游一日游”等精品线路,积极做好省级果蔬采摘游基地、省级“村庄景区”、市级特色客栈的培育,推进浙东大竹海创国家3A级景区提升,每个镇乡至少有一个3A级景区村庄,创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2个和市级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五是加快城乡基础设施联网对接。统筹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交通客运、环保、电力、供水、供气、信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深入实施美丽公路工程,推进一批道路新建改建项目。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深化信息进村入户,力争创建1个市级“智慧生活小村”试点。

3.聚焦洁美乡村,加快促进城乡生态融合提升

一是纵深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区9个镇乡(街道)全面通过省级达标考核验收或复查。深化农村“三改一拆”和危旧房治理,抓紧实施地质灾害重大隐患点村庄避让搬迁和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城乡清爽行动,加强基层保洁队伍建设并落实保洁责任,定期督查、检查和“回头看”,加大环境卫生年度考核,健全环境长效保洁机制。二是积极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巩固“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推行户分、村收、有效处理的运行模式,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处理系统,努力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所有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全覆盖。三是深化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启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提升方案,推进提标扩面,落实“五位一体”运维长效管理机制。四是加快农村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统筹推进现代水利、生态环境等重大项目建设;扎实开展截污纳管、管网升级改造,加快实施强河固库、清湖疏塘工程建成“污水零直排区”。

4.聚焦人文乡村,加快促进城乡社会融合提升

一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优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全覆盖,本区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障)、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5%以上。二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明镇村创建,全面启动文明示范线建设,深入开展“海尚家庭”“美丽庭院”创建,常态化推进“好家风好家训”选树活动。深入开展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培育“一村一品”特色基层文化,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加强生态殡葬规划建设,严厉打击乱葬乱埋行为,全面推行绿色生态节地葬。三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完善村委会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监委会等村级组织依法履职运行机制,完善村民自治机制,确保农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加快镇乡“四个平台”建设,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有效控制群体性事件、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四是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把农民培训和农村就业纳入整个社会培训就业体系,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研究建立低收入农户与低保户认定标准统一、扶持政策衔接、数据共享的动态管理机制,精准实施救助解难、产业发展、就业培训、异地搬迁、督孝帮扶等有效举措。有效落实村级集体留用地政策,多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统筹推进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发展,精准推进高山移民和兜底扶贫、产业扶贫、结对扶贫,确保全面消除自营收入25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

5.聚焦活力乡村,加快促进城乡体制融合提升

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原则,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房地一体”的宅基地和房屋确权登记发证。深化村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做好新老股份经济合作社政策衔接,探索符合条件的村(社区)稳妥实施股份合作制终止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统一纳入区镇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法,逐步将确权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林木及林木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产权纳入流转交易范围。二是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深入推进供销合作改革、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区、镇两级农合联组织体系建设及功能完善,建立区农合联农民合作基金和资产经营公司,做实做活镇乡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确保农合联组织体系有效运行,探索发展一批混合制农合联。三是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鼓励引导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网络延伸和服务能力扩大,确保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深化农村“五权一房”抵(质)押贷款政策,不断扩大农村产权抵(质)押品种,鼓励金融机构开设无抵押农业信用贷款业务,不断满足农户及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加强农户信用数据库建设,努力破解农村信贷客户信息不对称问题。创新农业保险机制,稳步增加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覆盖面,推进重要险种从保基本逐步向保收益或保收入转变。

猜你喜欢

城乡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