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园欺凌现象易发群体的个人成长环境研究
2018-02-10◆
◆
(兰州市红古区花庄学校)
校园欺凌从广义而言,即是指在校园当中、学生往返学校与家庭的途中、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当中,所发生的以教师、同学、社会人员,具有预谋的以语言暴力、身体暴力等方式,来侵害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与财产权的行为。通常而言,校园欺凌行为的主体为单个或是群体的学生,对于一个学生个体或是学生群体,长期采用重复性侵害行为。
一、校园欺凌的方式
常见的校园欺凌方式可划分为下述三类:第一,暴力式欺凌。此种欺凌多为对受害人进行肢体接触式的伤害,如对受害人进行各种身体侵害的行为,会给受害人带来心理、生理方面较大的双重伤害。在此当中有一部分暴力行为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如使用各种器具打击受害人,或者是进行具有伤害性的各种游戏。如果其中的伤害行为是由成年人所进行,就会触犯相关的法律,会被以伤害罪作为起诉。第二,语言式欺凌。此类欺凌可划分成三种,一为使用不文明的语言来讽刺他人,或是给他人起不雅的绰号。二为嘲笑他人。嘲笑他人的外貌特点、性格特点。三为散布他人不实的谣言。第三,忽视式欺凌。即不重视他人的存在。例如,有意的对他人进行孤立,不理睬他人。不断的否定他人,因此,会给予他人造成较大的精神伤害。此类欺凌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此在进行搜证时也较为困难。
另外,现今还有一类全新的欺凌方式,即网络欺凌(也称网络暴力),这种全新的欺凌方式,也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例如,将欺凌他人的照片借助于手机、电脑进行网络传播等。相较于以往传统的校园欺凌而言,网络欺凌的危害性更大。更令人感到担忧。这是因为,其会使欺凌变成一件更加容易做到的事。并可能随时随地的发生欺凌。另外,作为欺凌的一方更具有隐蔽性。欺凌者可悄无声息的伤害到他人。由于网络化的发展,让信息能够获得快速的、广泛的传播,由此导致了对他人造成更加严重成的伤害。网络欺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因此,随时随地的会产生网络欺凌的行为。
二、校园欺凌所具有的危害性
校园欺凌所具有的危害性较多,并会对影响到学生下述几个方面:行为意识、身心健康、学习成绩、社交问题等诸多方面。
校园欺凌会让受害者的身心受到伤害,导致受害者心理压力增大,甚至严重的还会产生自杀倾向,并会让受害者感到没有自信心。同时,对于青少年而言,校园欺凌会对其成长产生长期性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显现,如果在青少年阶段当中个体受到校园欺凌,就会对其成年的早期阶段的心理健康情况具有较强的预测性,特别是在学生阶段,受到校园欺凌的高频组与低频组相互比较,在成年早期阶段出现的抑郁症状的数量前者是后者的近3倍之多。另外,还会进一步加剧问题行为的产生,曾经受到过校园欺凌的受害人,或许会具有一系列的风险,如会具有自杀倾向、吸食毒品、药物依赖、产生厌学情绪等。曾经经历过校园欺凌的高频组与低频组相互比较,在其自杀尝试方面,前者是后者的近6倍之多,还可能会进行不道德、不安全的性行为,在相关的调查报告当中,也有较多的HIV检测的呈阳性的感染者;曾经经历过校园欺凌的青少年与未有此种经历的青少年相较,会具有较为严重的物质滥用行为(吸烟者的比例为2︰1,自杀尝试者的比例为5.06︰1,学习成绩不佳的比例为1.68︰1。)并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佳、对于个人在今后的发展会受到影响。同时,学生在应对校园欺凌事件当中,会以问题行为来进行应对。例如,采取逃学、旷课等方式,而此种方式也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校园欺凌问题的本质原因
第一,个人因素。作为学生如果具有校园欺凌行为,必然会与其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息息相关。有一些学生由于自幼的成长环境较为缺乏关爱,就会导致其不具有安全感,也会因为缺乏自信心,对于生活幸福的孩子产生嫉妒。由于其长期生活在缺乏关爱的环境当中,因此,也不懂得怎么样去关爱他人。有一些学生则是自幼受到家庭的溺爱,因此,就会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想要完全的控制他人,不能接受不同的意见。因此,会去欺凌他人。还有一些学生之所以会欺凌他人,是由于曾经也有着被人欺凌过的经历。此类学生较多。因此,也必须注重对这一群体进行教育。
第二,社会因素。由于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而以往多孩化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间在产生争执与冲突的过程当中,会相互理解包容,从而学会怎么样来较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但是在独生子女的社会当中,由于孩子自幼的玩伴较少,因此不具有相互协作、相互理解的成长环境。另外,当前由于社会竞争较为剧烈,家长与孩子相互交流的机会较少,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全方位的教育。
第三,压力因素。当前的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面临较大的压力。有一些孩子由于心理压力较大,而来自于教师与家长的关爱与疏导较少,因此,就会从对他人进行欺凌的过程当中来排解自身的压力。这同样也是造成了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媒体因素。当前的媒体竞争较为剧烈,因此,为了增加媒体的市场占有率,媒体会“抢新闻”,对于所发生的校园欺凌而导致自杀的事件,媒体会详细的进行报道,其目的是为了让社会更将关注校园安全,但这样的新闻报道却具有负面性,会诱发出现同类的自杀事件。
四、如何有效地应对校园欺凌
第一,在国家层面,制定了相关保护政策来保护被欺凌的学生。例如,同意受到欺凌学生转校就读。但是,此政策也同样受到了学术界的质疑。即在校园欺凌事件当中,受害者并无任何的过错,但是,转学就读的却是受害者,而非是加害者。这就无法界定双方的责任。当然,此政策也避免了受害者遭受长期的伤害,也具有其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设置求助热线,来给予受到校园欺凌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第二,社会作为孩子成长的大环境,社会也必须积极主动的进行应对,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较为缺少玩伴,难以自立的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有专家学者提出建议,以地区作为单位,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例如,加大对有效预防校园欺凌问题的宣传活动,让全社会共同关注此问题。学校与家庭要加强沟通与联系。共同努力来有效的预防与处理校园欺凌问题。
在预防与处理欺凌问题上,家庭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家长必须明确自我所肩负的教育孩子的责任,帮助孩子构建起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孩子要去懂得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对于被欺凌的孩子而言,来自于家庭的关爱是极其重要的。家长必须在生活当中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并适时的对孩子进行观察,是否面临着校园欺凌问题,发现细微的问题线索,就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并提供给孩子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促进孩子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
总之,想要有效的处理校园欺凌问题,就必须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近年来,我国也面临着校园欺凌问题日趋严重的问题,因此,全社会都应关注此问题,必须确实做到有效的保护未成人的人身安全,让孩子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
本文系甘肃省兰州市课题《初中校园欺凌现象易发群体的个人成长环境研究》(网络初审号为【LZ2017-2651】)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