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兴事件”看化肥行业
2018-02-10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自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方对中兴的禁售最刺激国人神经。对此的议论也很多。有解说建立规则和契约精神的,有建议改革体制机制迎头赶上的。我看重的是:没有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我们就只能在别人制定的规则框架内混。混好有口饭吃,混不好就饱受碾压。因此,中国制造业必须好好反思,检讨过去发展中的战略失误,为未来确定正确的方向。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走的是现实的“三来一补”之路,再后来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在这个背景下“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观点有当时的合理性。然而当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之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由之路,制造业的发展理念也必须“更新换代”。现在误认为我们要动他们蛋糕的美国坐不住了。有专家分析特朗普的贸易战是项庄舞剑,打压我们4.0战略才是深意。因此,我们再不能走芯片、大飞机、航母曾经的弯路,必须齐心协力闯过这一关。任何领域,如果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话语权、无法制衡,就等于把我们的脖子放在别人的双手虎口下,十分危险。业内人士老庄在交流中分析认为,中国化肥行业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矿产资源为王、核心技术为大、拥有先进完整生产工艺系统、拥有强大的营销资源和市场资源的化肥企业,在这场转型淘汰赛中无一落败。煤炭企业大规模收购氮肥企业几乎都成功了,天然气企业收购氮肥企业亦然,磷矿类企业就更不用说了。老庄说,二次加工型复合肥企业起起落落比较多,因为其核心技术的门槛太低。相反表现比较好的复合肥企业往往核心技术过硬、发展拥有矿产资源。因此,中兴的遭遇为化肥企业敲响了警钟。未来必须在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矿产资源型化肥企业必须在构筑优势上发力,在资源的环保高效利用上加大科研投入。比如煤炭所有成分的充分利用、煤渣的无害化利用、煤炭有效成分的高附加值利用;磷矿总磷的利用率提升、精细磷化工产品替代进口的研究、磷矿里其它有效组分的回收高附加值利用;钾矿组分的充分开发利用等。这些任务已经迫在眉睫,不容我们在贻误战机、错失机遇。二是基础肥料生产企业在持续不断强化的环保约束之下,对于三废的排放利用已经让企业处在了生死关头。加大环保投入的同时,必须设法在其它单元环节消化掉增加的成本。这就迫使工艺与设备更新换代。基础肥料还有研发的空间吗?肯定有!比如无机产品有机化,固体产品液体化、有机产品生物化等领域。三是着眼于行业未来,必须扭转行业的通病――只顾眼前赚钱,忽视长远科研投入。原有的思路是产学研结合,科研单位做后盾,企业出钱购买。但现在看,还必须大力发展化肥企业的自主研发,持续增加科研投入。事实上过去的投入已经小有收获,煤气化炉就是典型案例,空分装置亦然。在这方面,中兴的遭遇足为殷鉴,华为的经验足为借鉴。
化肥行业的天下,必然属于拥有核心技术、梯队开发、持续投入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