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研究
2018-02-10刘旭琴
刘旭琴
(山西省吕梁市卫生学校,山西 吕梁 033000)
现阶段,在护理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就是体验式教学,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开始逐渐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护理操作能力。很多教师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发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目前的体验式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更好的完善,从而改善学生的护理技能和专业水平。
1 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
护理教学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和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对于护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弱,为了改善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让学生实践体验与护理教学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护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以后职业情感,将体验式教学与护理心理学等方面相结合,将护理知识的抽象内容更加具体化,帮助学生产生护理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认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养成学生以后积极工作的态度[1]。方面。
2.1 学生主体不突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但是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将自身的充分积极心态投入其中,学生会习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学生接受知识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比较低,学生也会对思考懒惰,产生厌学心理。
2.2 教学方法单一 护理教学的授课方式依旧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大部分学生对护理知识的消化能力不足,没有对课程的产生一定的趣味性,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护理的掌握程度比较低,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氛围不是比较浓厚[2]。
2.3 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在护理教学的课堂中,会存在很多学生不敢提问的现象,学生和老师不能平等的交流沟通,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方式为辅助工具,留着一定的空间和学生交流,从而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目的,避免出现学生不能充分发挥个体思维能力的现象。
2 体验式教学的现状
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护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目前的体验式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学生主体不突出、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等
3 改善体验式教学的措施
3.1 课堂教学效果的完善 教师应该应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护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幽默的语言艺术等不同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或者老师可以在体验式教学中创建情景模式,把学生当做主体,体会到学生学习护理知识的热情。例如: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将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在体验式教学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护理教学情境模式实践的真实性,老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对相关护理知识进行整合,搜索相关护理资源,制作合理的课堂课件,方便老师进行体验式教学。
3.2 加强学生的认知 护理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充分的掌握护理的实践技能,通过体验式教学构建完善的学习机制,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老师可以通过合理的题纲设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案例的运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深层体验,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改善和提高。
3.3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严重缺乏实践能力,这对学生就业非常不利,所以应该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建适合学生的教学情景模式,组织学生小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采取循序渐进的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对教学实践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对自己学习成果积极分享,改善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学生体验式教学的理想效果。
4 结束语
在护理教学中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把护理教学主体转换为学生,通过使用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呈现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有趣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护理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将护理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护理知识的应用,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理解,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通过对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的实施,从护理知识的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完善护理教学内容,改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奠定学生以后的工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