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CT在口腔内科的应用及局限性分析
2018-02-10郑喜璇
郑喜璇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临床上,口腔健康可以对人体健康以及生命质量进行反映,目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体健康的标准之一[1]。专家指出,口腔健康状况将会对人的全身健康以及生命质量产生明显影响,并且全身系统性疾病也可以通过口腔器官表现出来。因此,口腔疾病若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很容易威胁人体健康,诱发或者是加剧全身性疾病的发生。在口腔医学诊疗工作中,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近几年,口腔CT的问世,为临床口腔疾病诊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2]。本次研究中,旨在分析探讨口腔CT在口腔内科的应用及局限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92例研究对象资料来源自我院口腔医学中心科室,均为进行口腔CT检查的患者,包括有男性876例,女性716例,年龄5岁-76岁,平均(46.5±12.1)岁。均在患者知情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口腔CT检查。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5月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应用口腔CT的临床患者1,59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
1.2.2 检查设备 韩国E-WOO的DCT,管电压/电流90 kV/8 mA,焦点0.35 mm×0.5 mm,体素0.2 mm×0.2 mm×0.2 mm,扫描时间24 s,信号灰阶12 bit,视野 FOV 12 cm×7 cm。
1.3 数据处理 数据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口腔内科口腔CT应用情况 1,592例口腔科患者中,包括口腔内科患者78例,构成比为4.90%;其中,根折、隐裂 26(33.33%)例,根尖病变20例(25.64%),根尖周囊肿 14例(17.95%),牙根异常6例(7.69%)(畸形舌侧根、舌侧尖3例、融合根1例、弯根1例、异形1例),遗漏根管3例(3.85%),断针3例(3.85%),牙瘤2例(2.56%),疑残根2例(2.56%),双根管1例(1.28%),瘘管 1例(1.28%),显然根折、隐裂者所占比例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开单来源:口内科57例(73.08%),牙周科5例(6.41%),口外科5例(6.41%),修复科3例(3.85%),综合科8例(10.26%)。显然口内科所占比例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局限性分析 从应用数据上观察,口腔CT在口腔内科的应用数据不大,但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口腔内科诊疗过程中,口腔CT因受到医生认知程度、费用、设备本身清晰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局限性。
3 讨论
研究指出,相对于传统的X光片以及全身CT而言,口腔CT具有明显的清晰、准确等优势。借助相关软件,能够将图片重建为三维模型,对组织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反映,现阶段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3]。但是,因口腔结构具有复杂性,一些疾病的病灶部位多处在牙齿骨骼结构周围的软组织区域。因X射线的物理特性,牙齿骨骼结构处在图像高频部分,边缘以及细节特征十分明显。周围肌肉以及软组织等信息处在低频部分,在整个图片中,仅有很狭窄的灰度范围,对比度相对较低,并且轮廓相对模糊[4]。
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我科1,592例进行口腔CT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探讨口腔CT在口腔内科的应用及局限性。结果显示,1,592例患者中包括口腔内科患者78例,构成比为4.90%;在口腔内科诊疗过程中,口腔CT因受到医生认知程度、费用、设备本身清晰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局限性。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知,口腔CT在口腔内科的应用数据不大,但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分析口腔CT局限性原因,我们发现,对口腔CT技术的接受程度及认知程度,在临床医师中均相对较低。尽管口腔CT在中国的应用历史也已经有十几年之久,但是口腔CT设备的普及相对较晚,并且只在省、市级的院校医院常见,而在民营的口腔诊所则相对少见。对众多的基层口腔医师来说,特别是区级口腔医师,口腔CT还属于新鲜事物,接触相对较少[5]。在读片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更多会出现误诊、延误治疗等可能,进而引发医疗纠纷。除医师认知度低外,患者对口腔CT的认可情况也较差,因口腔CT的费用高,大部分患者都不愿意花钱在检查上,宁愿直接拔牙,并且,如不能确诊,患者就更难以理解,会有花冤枉钱的感觉。最后一个造成局限性的原因在于,口腔CT设备本身存在影响清晰度差别的问题,研究与实践证实,焦点的大小、扫描的时间、信号灰阶以及体素等因素,均会对图像的清晰度产生影响,以上参数所表现的不同质量的影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牙体病变的检出率,不同型号、不同品牌的CT设备,上述参数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购买设备时,应对这一因素予以充分考虑。
综上所述,在口腔内科,口腔CT的应用范围较广,对临床诊疗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因受到诸多条件因素的影响,使得诸多适应证被错过。因此引起了误诊、延误治疗时机等问题的发生,在影响患者本身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发生风险。本次研究中体会到,口腔CT在口腔内科的应用受到局限,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提高临床医生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从而提高口腔CT的使用率和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