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手术中局麻药中毒反应观察和处理
2018-02-10蒲英
蒲英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 兰州 730030)
0 引言
局麻药中毒反应实际上是指人体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过高对中枢神经系统(CNS)、心血管系统(CVS)造成影响,从而引发的异常反应[1]。眼科手术中施行局部麻醉时需要注射针与血管、脑干、视神经等重要结构接触时,尽量避免组织结构损伤,最大限度减少脑干麻醉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2-3]。脑干麻醉是眼科手术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20%~0.33%[4]。脑干麻醉一旦出现,会致使机体产生呼吸、心跳暂停的危险,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对局麻药中毒的重要反应[5]。患者通常在注射药物后的2min内开始有症状,10~20min症状最严重,2~3h后可逐渐缓解,通常情况下由轻度兴奋逐渐转变为失语、听力丧失、心血管不稳定、呼吸暂停等,严重时可成为植物人,甚至致死[6]。因此,眼科医生需高度重视眼科手术中的麻醉操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960例眼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56~82岁,平均(63.45±6.75)岁,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
行眼科手术局部麻醉时,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穿刺时保持向前凝视,放松心情,全身为松弛状态。行球后阻滞麻醉的时候,选择短于31mm的注射针,注意控制穿刺针的进入深度,避免过深伤及视神经鞘或者穿出视神经孔。在施行麻醉的时候,手术医师需要在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前进行常规回抽,当有血液时,则需要重新穿刺定位[7]。眼眶内部施行局部麻醉均存在伤及脑干、血管、视神经等重要结构的风险,因此,护理人员及麻醉医师需要严密监测麻醉过程、手术室内的复苏设备维护及场所维护,一旦发生严重并发症,立即予以诊治[8]。局部麻醉操作完成后,局麻药可快速分布、稀释于患者的血液中,一次惊厥持续时间多低于1min。发生惊厥时,需要注意控制患者,减少意外事件发生;吸氧过程中辅助并控制患者呼吸,确保患者呼吸通畅;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促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适当地可给患者静脉注射2.5~5.0mg地西泮或巴比妥药物,注意控制其药物剂量,减少呼吸抑制情况发生;症状过于严重时可寻求麻醉科帮助,快速施行血管复苏等措施,及时抢救患者的生命[9]。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960例行眼科局麻手术患者的局麻药中毒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症状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采用独立样本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960例行眼科局麻手术患者中有5例出现局麻药中毒反应,其发生率为0.52%,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惊厥、失语、烦躁不安、紫绀、听力丧失、血压显著下将、呼吸障碍等,经呼吸控制、心血管复苏、补液、吸氧、迷走神经松弛剂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后可可显著缓解各症状,待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可顺利完成手术。为了有效降低局麻药中毒反应发生率,眼科手术医师不断加强对脑干麻醉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的认识,逐渐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提前对解剖结构进行精确评估。
3 讨论
眼科局部麻醉药中毒反应的临床特征较为复杂,与弥散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局部麻醉药物剂量、穿刺针的刺入力量和深度、麻醉药物所进入的部位有关。为了能够有效避免局部麻醉药物伤及周围血管、脑脊液、眼球、视神经及脑干,需要精确评估解剖结构,注意注射部位、力度、深度及位置的精确判断,最大限度降低麻醉并发症,有效处理相关并发症[10]。具体处理方案如下:(1)手术室护士提前了解局部麻醉药中毒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找到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药物不慎进入血管内、注射部位的血管丰富、患者自身体质低下及耐受力低或存在高敏反应有关,麻醉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2)当局麻药中毒反应出现时,需立即暂停手术操作,给予患者面罩吸氧,确保呼吸道通畅,血流动力学平衡,适当地可静脉注射巴比妥药物,联系其他科室,各科室协助完成处理工作;(3)麻醉医师需要严格按照医院相关制度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安全、合适的剂量,并选择恰当的给药途径;(4)麻醉医师在施行球后麻醉时,注意缓慢给药1mL后,施行回抽监测操作,避免误入血管;(5)术前,了解患者的既往手术史、全身状况、药物过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