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起点与逻辑
2018-02-10秦春芳
秦春芳
初中阶段是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形成的关键期,但是就当下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情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整个初中阶段记叙文写作教学呈现出盲目、混乱、无序的状态,不少教师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行为不知起点,并缺少逻辑。
一、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起点
不明起点的教学,注定是收效甚微,甚至是无效的。那么,初中阶段的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起点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初中阶段记叙文写作的起点关键在于延承。何为延承?简单地说就是对前阶段学习的延续与承递,也就是对小学阶段的记叙文的延续与承递。这样一来,我们必须要弄清一个问题,就是小学阶段记叙文到底在教什么?据调查,小学阶段记叙文主要以写人记事为主,重在“五个W”的训练,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样,兼有一定的描写训练。其标准为能写清楚某一件事,并争取做到绘声绘色。我们要根据小学记叙文教学情况与初中学生的写作现状来确定初中记叙文教学的内容以及步骤。这就是初中记叙文教学的起点,弄清楚了这个教学起点,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逻辑
1.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地实施序列化教学
无论何样的教学都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范畴。尊重学生的认知范畴就是尊重自己的教学。在初中阶段的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范畴及其身心发展规律,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例如,初一阶段应该把记叙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叙事上,也就是记叙文写作的结构。其原因是小学阶段叙事清楚是重点考查内容。初级阶段应对此部分进行巩固与提升,写清楚是基础,写的妙不可言才是目的。所以记叙文写作的谋篇布局以及一些细小的结构处理必须在初一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面记叙文写作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初二阶段应该把记叙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人物刻画与环境描写上。记叙文写作不仅要把事情讲清楚,讲出味道,而且要做到绘声绘色,给人如置其中、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写人、写物、写景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就要做好第二个阶段的训练,把记叙文写活为第一要务。初三阶段应该把记叙文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与思想上。思想是记叙文深度的表现,也是记叙文写作立意高低的评判标准。语言的心灵的外化,但是这个外化的过程很重要,很多时候都能表意清楚,却不能做到内外兼备。所以我们要在前两个基础上对学生的思想和语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作文有深度,读上去有美的享受,那么,学生的记叙写作也就成功了。
2.清除一元思维的惯性,用多元思维打开学生的写作之源
一元思维对于记叙文写作戕害很大,只是盲目的训练记叙文写作,而忽视了其他,是不正确的,也是背离常识的。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一线教师把写作和阅读、写作和生活等撕裂开来,让写作成为单一的轨迹,拼命地讲授写作知识,疲劳地进行写作训练,从而致使学生产生了“望文生畏”的感觉,甚至被学生调侃为“一怕周作人,二怕写作文”。所以我们在记叙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摒弃一元思维,以多元思维打开学生写作之源。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多元思维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留心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的细节。生活是记叙文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记叙文写作也就会失去了真实,让人读上去感觉空洞、乏味。所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去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是记叙文写作的前提;其二,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积累写作技法。阅读对于写作有两大好处,即拓宽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加学生的生命阅历;积累写作技法,优秀的作品中有很多的写作技巧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在阅读中感知,在感知中掌握;其三,品析优秀例文,汲取其中精华。每次作文以后我们总会给学生复印优秀例文,而这些优秀例文又是一笔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优秀例文中吸取精华,不断地丰富自我。多元思维是学生写好记叙文的保障,我们决不能抱残守缺,应以积极的心态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源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教学。
3.关照首尾两端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指导写作
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有个性化的指导,而在个性化指导中,我认为首尾两类人尤其重要。前面的同学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变得更为优秀,争取能够写出上乘佳作;后面的同学必须要让他们突破写作的障碍,能够进行有效写作,满足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每个班级都有几十个学生,他们的起点不同,最终的终点也不相同,我们不能把优秀的学生教得平庸,也不能把所有学生教得一样优秀。好比孔子弟子三千,贤人才七十二。因材施教是记叙文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师就是让学生记叙文写作实现最大的优化。教师个性化指导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面批。当面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加深学生对这篇记叙文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二,详批。详细批改,逐句逐段,把学生的几百字作文进行详细的剖析,在诊断中提升写作水平;其三,互批。相互批改要有针对性,不能随意互批。要把互批的对象安排妥当,一般情况下是相似水平互批,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只要尊重个性,才能发展个性,只有发展个性,才能创造奇迹。我们一定要因材施教,确保一切为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