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视域下近代淮河流域社会力量的成长
——以铁路工会为考察对象(1921~1937年)

2018-02-10

关键词:铁路工人郑州总工会

(皖南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关于铁路与社会力量成长之间的关系问题,朱从兵教授有较多的关注和研究①。但朱教授的研究对象主要还是限于早期粤汉铁路筹建过程中的绅商阶层,对民国时期铁路视域下社会力量的成长则未有论及。本文以1921~1937年淮河流域平汉、陇海和津浦三路铁路工会为考察对象,探讨这一时期铁路工会的创建发展过程以及铁路工会所扮演的双重社会角色。

一、铁路工会的创建与发展

作为近代淮河流域重要的社会力量,铁路工会主要经历了“二七”罢工之前的创立、“二七”罢工后的中落和恢复以及国民政府时期的“黄色工会”②三个阶段。

(一)创立阶段

“二七”罢工之前是铁路工会的创立阶段。陇海铁路工会创建最早,1921年之前,该路的洛阳、开封和徐州等站已经成立旧式工人组织“老君会”。1921年11月,该路工人举行全路大罢工,在罢工过程中,洛阳、开封和徐州等站的“老君会”改称“铁路工会”。1922年1月15日,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指导下,各站工会代表齐集开封,成立陇海铁路总工会,选举冯万祥为会长,凌必应、王福顺、胡长清为副会长,游天祥为秘书,总工会下设郑州、开封、洛阳和徐州等分工会〔1〕。

京汉铁路工会创建于1922年,在1922年之前,该路的郑州、许州、郾城、驻马店、信阳和长辛店等16站已有工人组织,称为工人俱乐部,1922年纷纷改称铁路工会分会〔2〕:淮河流域有郑州、许州、郾城、驻马店和信阳五个铁路工会分会,其中郑州铁路分工会1922年8月成立,高斌任委员长〔3〕;许昌铁路分工会1922年9月成立〔4〕;郾城车站分工会1922年10月成立,委员长为卢存善,会员380余名〔5〕;驻马店铁路分工会成立于1922年夏,会员500余名③;信阳铁路分工会1922年11月成立〔6〕。1922年底,各站工会代表开始筹备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1923年2月4日在郑州正式成立,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组织最完备的工人组织〔7〕。“津浦铁路工人于京汉铁路‘二七’事件时,即有组织工会之酝酿。”〔8〕铁路沿线主要车站浦口、徐州、济南和天津等站先后建立工会,在淮河流域境内有徐州和蚌埠等铁路分工会,其中徐州铁路工会是1922年6月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委员、津浦铁路工会委员长、共产党员王荷波来徐州帮助建立的,姚佐唐任会长〔7〕;蚌埠铁路工会成立于1922年10月,参加者约有200人,工会领导人赵兴旺、王顺,工会办公地点设在一所小学校里,只吸收工人参加〔9〕。

(二)中落和恢复阶段

“二七”罢工失败至1927年是铁路工会的中落和恢复阶段。“二七”罢工失败后,北洋政府封闭各铁路工会,铁路工人集会结社被禁止,铁路工会领袖和革命工人遭到开除、逮捕,甚至是屠杀。在淮河流域,京汉、陇海二路工会悉数被解散,津浦铁路工会自行消失。据罗章龙回忆,1925年最初几个月,京汉铁路-陇海铁路郑州站因开除而失业者80余人,信阳站10余人〔10〕。

但这种低迷的局面仅持续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1925年以后,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推动及1924年2月成立的全国铁路总工会的直接帮助下,京汉、陇海和津浦三路工会渐次恢复。在京汉铁路,郑州站铁路工会1925年1月率先恢复,选举汪胜友为委员长,工务处司文德为工人总代表,下设俱乐部、阅览室等,编印有《工会日刊》。2月7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恢复成立,会员1200余人〔1〕。1925年3月,郾城、许州和驻马店三站工会恢复,郾城站工会会员338人,许州站工会会员343人,驻马店工会会员420余人〔11〕。信阳站工会也于同期恢复,会员达800余人〔12〕。在陇海铁路,1925年夏先是徐州、开封和洛阳三站工会恢复,复由开封工会发起,经各工会之赞助,于1925年7月20日正式成立陇海铁路总工会〔13〕。在津浦铁路,1925年8月,徐州站铁路工会得以恢复,张炎午为工会负责人;9月,津浦铁路总工会在浦镇成立;11月,蚌埠站工会恢复,会员350名〔14〕。

(三)“黄色工会”阶段

国民政府时期是“黄色工会”阶段。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业工会均被国民政府停止活动。国民党为达到控制铁路工人的目的,在平汉、陇海和津浦等路纷纷筹组成立铁路国民党特别党部,津浦路1929年正式建立,平汉和津浦两路则是1932年正式建立。铁路特别党部直接隶属于国民党中央,专司监督、训练和训育铁路员工,是国民党政府管束铁路工人的机关〔15〕。铁路国民党特别党部成立后,对平汉、陇海和津浦三路原有的铁路工人组织机构进行整顿、改造或者重建,普遍建立了铁路“黄色工会”。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控制下的铁路工会在规模上也有所发展。在平汉铁路,至1934年,郑州铁路工会有会员1285人,许昌铁路工会有会员409人,郾城铁路工会有会员444人,驻马店铁路工会有会员479人,信阳铁路工会有会员959人〔16〕。至1934年,陇海铁路共设九处分事务所,工会会员约5000名④。位于淮河流域的分事务所包括郑州、开封、商丘、徐州、新浦和海州共六处,郑州分事务所有会员777名,开封分事务所有会员642名,商丘分事务所有会员396名,徐州分事务所有会员1402名,新浦和海州分事务所分别有会员465名和1091名⑤。1931年4月,由国民政府认可的津浦铁路工会正式成立,设有分事务所一至十四处,全路会员总数为16117人⑥。第一至第三、第九至十四分会所辖站段不在淮河流域境内,第四至第八分会所辖站段则位于淮河流域境内,其中第四分会辖明光至固镇段,第五分会辖石门山至南宿州,第六分会辖南宿州至利国驿段,第七分会辖韩庄至两下店站,第八分会辖邹县至大汶口段。至1935年6月,第四分会有会员1148人,第五分会有会员1890人,第六分会有会员1502人,第七分会有会员913人,第八分会有会员829人〔17〕。

二、铁路工会的作用

京汉、陇海和津浦三路工会作为近代淮河流域重要的社会力量,扮演了双重社会角色:一是维护工人群体的经济利益;二是代表工人群体的政治立场。

(一)维护工人群体的经济利益

1921~1937年,铁路工会虽然受不同政党影响或控制,在政治选择上有所差异,但其作为铁路工人的自身组织,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工人群体的经济利益,在改善工人生活待遇、开展工人救济抚恤、推行铁路教育和保障工人社会地位等方面扮演了积极作用。

首先,改善工人生活待遇。为改善工人生活待遇,铁路工会代表工人与路方展开斗争,其斗争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领导工人举行罢工,提出经济诉求。比如,1925年9月陇海铁路工会举行罢工,向路局提出加薪与改善工人待遇的要求,即工人每年支双薪一月,每月大礼拜两日及三大节均给双薪;车头工人做工10小时以外者,应该有“加点”工资,洗炉歇工,不得扣除工资;工人生活成本日高,所得不足以维持生活,每人每日加工资一毛;提高出差伙食费,发给工人及家属免费乘车票等。后河南省政府、路局和工会三方协商,将上述条件略加修改,工人的待遇和收入有所提高〔18〕。二是工会出面代表工人向路局索薪。比如,1932年津浦铁路工会代表工人向路局索薪,原因是路局拖欠工人七、八个月的工资,答应8年还清,但工人认为期限过长,11月眼见年终将至,工人的愤懑终于爆发:“各组组长百六十人,由工会常委率领,前往津浦路管理委员会请愿。该会委员,即电铁部请示,旋得覆电,谓关于发放十四年至十六年,十七年至十八年各期员工欠薪一案,经详加审核,规定全路每月收入不及一百万时,为维持支出计,可不提发。满百万元时,准予月提二万元,满一百二十万元时,提三万,满一百四十万元时,提四万元,满一百六十万元,提五万元,满一百八十万元,提六万元,满二百万元,即以七万元为限。并定于本年十二月起,实行提发。但每月须于第二月十日前核明全路收入后,始得发给,并由特别党部、铁路工会及路局各派代表组成的欠薪委员会,主持发放。各工友等,当以结果圆满,遂各安心工作矣。”〔19〕次年,“津浦路工人听闻京沪路年终奖金为两个月薪金,而津浦路只有一个月,愤愤不平,后经工会与路局多次交涉,路局同意年终奖金为一个月又四分之一薪金”〔20〕。

其次,开展群体救济抚恤。在“二七”罢工之前的铁路工会创建阶段,铁路工会的群体救济抚恤活动并不多。“二七”罢工失败后,受难工人和失业工人数量众多,亟需救济。1924年2月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即明确提出:“对于‘二七’事件中死伤之工友,吾人既已竭力设法抚恤,则对于此后为工会奋斗而失业之工友,不仅应与以慰问,并应请求救济之道而恢复其职业。”〔21〕于是通过《关于中国济难会之决议案》,决定:“本会当竭全力谋中国济难会之发展,藉以扩大工人阶级的救护事业,凡本会有工会所在的地方,有济难会之组织的,本会会员须全体加入,以扩大其组织;无济难会之组织的,本会会员当促此项组织之实现,使这种救护机关,因本会之努力而能普及全国,不但于工人阶级的救护事业收莫大的效益,亦所以充实我们战斗力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铁路各级工会出版物上经常宣传济难会工作亦为促进此项组织之道,宜注意之。”〔18〕在铁路总工会呼吁下,包括铁路工会在内的社会团体纷纷捐款募资,陇海路徐州铁路工会发动全体路工连续八个月每人每月捐献“一毛钱”,援助遇难的“二七”罢工死难烈士家属〔22〕。

除救济罢工的工友,铁路工会还推行会员内部的救济帮扶,比如在京汉路许昌铁路工会内就设有救济会,凡工友病故者,全体工友出半日工资以助其家〔18〕。铁路工人出险遇难时,铁路工会往往还会协助遇难家属办理后事及申请抚恤。1934年1月25日,陇海铁路大浦码头飞班工人朱炳立在推运车皮过程中不慎摔倒,致右腿辗伤过重,沦为残废,经过新浦分事务所向路局申请,该工人获得路局100元的救济金⑦。

第三,举办铁路教育和休闲娱乐活动。此举主要是为增进工人群体的知识技能,丰富其生活。陇海铁路工会1936年举办的铁路教育和休闲娱乐活动如下:“各大站均立扶轮学校,有五大站设立工人补习学校,郑州有员工消费合作社,各大站设分社,郑州有图书馆,各大站均有医院,郑州有交谊会以为员工聚会及娱乐之所,并出版《路工半月刊》,以灌输工友智识,提高工友技能,增进路局生产为宗旨,销数甚广。”〔23〕其交谊会,共分智育、体育、游艺三方面,智育方面设有阅报室,内遍贴国耻挂图,借以警惕阅报之员工,并常请名人演讲,激发员工知趣,增助员工学识;体育方面有国术、球类、滑冰等,球队经常往开封、洛阳等处做友谊比赛,颇得好评;游艺方面有电影、平剧、音乐、象棋、灯谜等,平剧成绩最好,在郑州尤为驰名〔24〕。津浦铁路工会也普遍设立了扶轮学校以及多种职工补习教育机构和休闲设施。津浦铁路淮河流域境内之蚌埠、徐州、临城、兖州、泰安等分事务所皆设有职工子女小学校,并出版《工训周刊》以宣传知识与思想〔23〕。在平汉铁路,郑州铁路工会设有工人俱乐部1所,内有种种娱乐、武术及电影机设备,有藏书4000余册的图书馆一座〔25〕;许州铁路工会设置阅报室,除本路工会机关报外,还有《国民新报》《工人周刊》《京汉工人流血记》《一九二五年中国工会》等书刊,俱乐部还设有三弦、箫、笛、象棋及留声机等,以助工友暇时之娱乐,另外,工会还设有工人补习学校,“学生尚为发达”〔18〕。

最后,在铁路工会的领导下,一些苛待铁路工人的员司和工头受到惩处,工人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比如,1922年2月,郑州机务处全体工人发表宣言,历述厂首陈福海“任意剥夺工人的自由,待遇工人如牛马,种种劣迹”,向路局提出撤换陈福海等五项要求。京汉铁路工会和全国各地工会纷纷表示“极端赞助”,并以“全体力量为之后盾”,从而迫使路局答应工人的要求〔26〕。在陇海铁路,工人们经常受到监工和各级头目的苛责和欺凌,1921年11月,在铁路工会的组织下,全路举行罢工,要求罢免该路总管法国人若里;路局员司须依照章程执法,不得虐待工人。1922年2月,在陇海铁路总工会的督促下,若里被开除职务⑧。1925年,京汉路郾城工务223号道棚工人闾毛与乡人发生讼案,被乡人势力所迫,解送郾城县署羁押,并受责打。报告工会后,工会派人营救,该工人才重获自由〔5〕。

通过上述活动,原本分散的铁路工人个体逐渐被凝聚成具有共同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的群体,同时也显示了铁路工人群体共同的政治立场。

(二)显示工人群体的政治立场

在近代中国社会风云巨变的时代转换中,铁路工会不仅仅只是代表工人群体经济利益的社会组织,它也显示了工人群体的政治立场:1921~1927年,铁路工会公开反对地方军阀和帝国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密切;1928~1937年,铁路工会受国民党控制,政治立场发生逆转,演变成“黄色工会”,沦为国民党政府的附庸。

1.1921~1927年的铁路工会

(1)公开反对北洋军阀专政和帝国主义。1921~1927年,铁路工会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公开反对北洋军阀专政和帝国主义。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即是铁路工会反对北洋军阀专政的公开行动。1923年2月1月,京汉铁路各站工会决定在郑州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结果开会代表被军阀吴佩孚军队所阻,难以进入会场。“全体(代表)大愤,先推代表再三理论,终不允许,相持二小时久,最后乃不顾生死,冲开阵线,拥入会场,但会场已被军警包围,代表及来宾所住旅馆,皆被重兵包围,不许偶语,总工会在酒馆所定的酒席也不准开售。代表及来宾完全失去自由,饮食不得。各团体所赠匾额对联等,也尽被摔毁,弃置道旁。总工会会所,被军队占领,驱逐职员,捣毁一空。”〔12〕总工会于当晚决定2月4日举行全路总罢工,并向吴佩孚提出五项复工条件〔27〕。2月4日,郑州铁路工人首先罢工,沿线之郾城、许昌、驻马店和信阳等工会纷纷响应,全路罢工得以实现。2月7日,吴佩孚采取大规模镇压工人罢工的报复手段,逮捕和谋杀京汉铁路沿线重要车站之铁路工人,淮河流域境内的郑州、信阳、漯河和驻马店铁路工人受难颇重,信阳铁路工会执行委员胡传道“因军警强迫开车,不允,竟被断去一臂”〔28〕。2月9日,罢工失败,总工会亦被解散。

在罢工过程中,铁路工人提出“全世界的劳动者联合起来”和“打倒军阀”等政治口号。正如陈独秀所言:“‘二七’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和军阀血战之第一幕”〔29〕。国民大革命期间,铁路工会积极组织铁路工人参与讨伐北洋军阀。1925年9月,京汉铁路总工会和陇海铁路总工会在郑州集会,召开成立河南全省总工会,发出“打倒亲日卖国军阀,援助国民革命的军队”〔30〕的号召。京汉南段、陇海东路及津浦中段均有铁路工人组成的交通队协助国民革命军破坏敌人的铁路,因此而死伤入狱者,在在皆有〔18〕。

1921~1927年,铁路工会另外一个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反对帝国主义,声援“五卅运动”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爆发后,为声援上海工人运动,全国各地工人、商人、农民和学生纷纷进行游行、集会、罢工、罢课和罢商。京汉铁路总工会也迅速响应,在《时事新报》刊文称:“全路工友,闻之发指,此而可忍,我四万万同胞将万劫不复矣!望全国各界同胞共起奋斗,非达到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全国租界,收回领事裁判权之目的不止。不仅惩办行凶捕警,赔偿死者家属,并向我国道歉,而为善后之保证已也。我京汉铁路全体3.7万工友,愿取一致行为,誓为后盾”〔31〕。为了在经济上援助上海工人,京汉铁路工会向路局自请每月增加工作一日,即以所得薪资援助上海罢工工人。6月22日,京汉铁路工会联合陇海铁路工会召开援沪大会,两路局警务、机务、车务和电务等处职员均加入,会上决定“每人捐一日工资,约5万元以上,汇沪”〔32〕。

(2)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密切。铁路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筹划下成立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即将发动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全力组织筹建全国铁路工会。在“二七”罢工之前,中国共产党已在北方诸铁路工人中进行党团活动,联络工人,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就曾派李震瀛等人赴陇海铁路的郑州、洛阳、开封、徐州等站进行活动,组建铁路工人组织〔28〕。次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又着手筹建京汉铁路工会,派李震瀛赴郑州向河南境内各站铁路工人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思想,启发工人觉悟。受此促动,是年底,该路各站工会纷纷建立。“二七”大罢工后,1925年,中国共产党党员马文彦、张昆弟、王荷波、李震瀛等人来到郑州,着手恢复被解散的京汉和陇海铁路工会:2月,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恢复,李震瀛主持日常工作;7月,陇海铁路总工会在开封正式恢复,8月发表《陇海铁路总工会恢复宣言》⑨。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铁路工会运动中起着关键作用。比如,1921年11月陇海铁路工人第一次罢工并取得胜利,就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无关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该路工人罢工首日,即决定派北方部主任罗章龙赴洛阳联络该路罢工指挥机关,并发挥领导作用,同时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还派员赴津浦、平汉等路动员各路工人积极响应该路工人罢工。“二七”大罢工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发动起来的,京汉铁路50多名共产党员是这次大罢工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其中包括时任中共北方区委与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兼京汉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的罗章龙,党团成员史文彬、许白昊、李震瀛、康景星、林育南、项英、吴雨铭、李求实、林祥谦及施洋等人〔28〕。罢工委员会的领导层也多为共产党员,杨德甫为罢工委员会的委员长,凌楚藩、史文彬为副委员长,项德龙(项英)为总干事。高彬、姜海士、刘文松在郑州执行总工会的命令,吴汝明、史文彬、洪尹福在长辛店执行总工会的命令,林祥谦、罗海澄、曾玉良在江岸执行总工会的命令〔33〕。“五卅运动”期间,中国共产党积极策动全国各地铁路工会声援。在京汉铁路工会,共产党员全国总工会代表王若飞、京汉铁路总工会秘书李震瀛及李立三等人参加并主持包括铁路工会在内的郑州各界反帝爱国运动大会。

2.1928~1937年的铁路工会

1928~1937年,铁路工会的政治取向发生逆转,完全演变成国民党政府的官办工会,其原因有二:一是受铁路国民党特别党部的监督和指导;二是受制于《工会法》和《铁路员工服务条例》。《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的主要功能是:“关于改良(工人)工作状况,增进会员利益之事业”,禁止工会举行罢工、怠工〔34〕。《铁路员工服务条例》也明文规定:“员工藉端聚众罢工、怠工或聚众要挟妨害秩序”,将面临开除和刑责惩办〔35〕。

在国民党的控制下,铁路工会的罢工很少,偶尔为之,也多半是为了纯粹的经济利益。至于涉及全民族的反帝爱国运动,铁路工会也会参与,但其政治立场与1928年之前截然不同,主要是配合国民党的政治行动,并为其摇旗呐喊。比如,1933年陈铭枢、李济深等在福建发动兵变,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反对蒋介石对外妥协投降,主张抗日。事变发生后,陇海铁路工会公开发电,进行谴责:“陈铭枢、李济深辈,负隅闽海,背叛中枢,标榜人民政府,不惜勾结匪共,盗拥护农工之美名,施剥削人民之毒计,揭竿怪诞,腾笑外邦,此贼不谶,民无噍类,本会誓以至诚,谨率全路七千职工一致拥护中央,声讨叛逆。”〔36〕由此可见,此时的铁路工会俨然已成为国民党的附庸,与1921~1927年期间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密切的铁路工会有着天壤之别。

三、结语

综上,铁路工会是近代淮河流域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组织分布广,会员人数多,它不仅代表着工人群体的经济利益,也体现着铁路工人群体的政治立场。1921~1937年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两种政治势力的影响下,铁路工会的政治立场呈现阶段性差异:1921~1927年期间,铁路工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密切,公开反对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1928~1937年后则成为国民党的政治附庸。

1921~1927年是近代铁路工会最具进步性和最能体现其社会凝聚力的阶段,在其努力下,原来涣散的工人群体日益集合起来,并在马克思主义影响和引导下,逐渐从自由的工人阶级成长为一股自觉的政治力量,部分工人甚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政治党派中的一员。比如,1921年11月领导陇海铁路第一次罢工的工人领袖游天祥、王符圣、白眉珊和王忠秀等都被吸收入党〔37〕。由于铁路工会政治色彩鲜明,其他产业工会开始向其靠拢,在诸多政治斗争中选择与其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在淮河流域铁路沿线,“二七”大罢工和“五卅”惨案发生后,各类产业工会纷纷响应,声援铁路工人和上海工人,抵制外货。当时河南郑州的豫丰纱厂工会刚成立,适逢“五卅”惨案消息传入郑州,京汉铁路总工会委员长刘文松、郑州分工会委员长汪胜友和工人总代表司文德等协助豫丰纱厂工人举行声援上海工人的罢工运动〔38〕。中兴煤矿工会成立伊始,积极支持北伐军,同北洋军阀张宗昌及其支持的资本家进行斗争。由此,铁路工会和其他产业工会从初始阶段的一般社会组织,逐渐凝聚成社会的革新力量。

但1928~1937年期间,平汉、津浦和陇海等路铁路工会因受到国民党政府高压政策的影响,完全演变成“黄色工会”。其政治立场也发生逆转,沦为国民党政府的附庸。

注释:

①参见朱从兵《张之洞与粤汉铁路——铁路与近代社会力量的成长》,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朱从兵《中国铁路史研究方法漫谈》,《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4期第111-115页。

②“黄色工会”一词源于西欧,是指为资产阶级所收买、控制的工会。1887年,法国蒙索明市工人罢工,资本家收买工贼组织了一个假工会来破坏工人罢工。当时罢工工人打碎了这个工会会所的玻璃窗,资方改用黄纸糊窗子。从此,资本家操纵的工会被称为“黄色工会”。中国的“黄色工会”是指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即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被国民党所操纵、收买、控制,为国民党统治服务效劳的工会,与其相对应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工会”。参见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增订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390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③驻马店老区建设促进会《驻马店革命老区》,编者印行2009年版,第194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驻马店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驻马店市文史资料》(第1辑),编者印行1991年版,第8页。

④绿籐《最近两年来各地工会概况》(续),《劳工月刊》第3卷第5期,1934年5月1日,第3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郑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郑州文史资料》(第3辑),编者印行1987年版,第58页。

⑤陇海铁路管理局《陇海年鉴》,编者印行1933年版,第71页。

⑥济南铁路总工会工运史编写组《济南铁路工运史资料选编》(第5辑),编者印行1986年版,第52页。

⑦《陇海工会二十年度二月份重要工作报告》,《路工半月刊》第2卷第1期,1934年1月10日,第27页。

⑧《陇海罢工之最后胜利》,《工人周刊》第30号,1922年2月19日,第2版。

⑨开封市总工会工运研究室《开封市工人运动大事记》,编者印行1988年版,第24页。

参考文献:

〔1〕《郑州工会志》总编室.郑州工会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91,92.

〔2〕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85.

〔3〕河南省文物局.河南革命史迹〔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3:64.

〔4〕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许昌县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289.

〔5〕漯河市史志档案办公室.中国共产党漯河历史纪事1919-2000〔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14,14.

〔6〕信阳市志编纂委员会.信阳市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23.

〔7〕徐州工会88周年丛书编委会.徐州工会组织发展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2,2.

〔8〕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中册)〔K〕.北平:大北印书局,1932:70.

〔9〕中共蚌埠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蚌埠地方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11.

〔10〕章 龙.北方铁路工人生活之困状及自救〔J〕.向导周刊,1926,(165):1646.

〔11〕中共驻马店市委组织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驻马店市组织史资料(1926-1987)〔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11.

〔12〕中华全国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等.二七大罢工资料选编〔G〕.北京:工人出版社,1983:482-487,6-7.

〔13〕李平衡.中国工会运动之过去及现在〔J〕.劳工月刊,1932,1(2):23.

〔14〕中共中央组织部,等.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1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368.

〔15〕李占才.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对铁路工人的管束〔J〕.铁道师院学报,1992,(4):46.

〔16〕绿 籐.最近两年来各地工会概况(续)〔J〕.劳工月刊,1934,3(5):2-3.

〔17〕铁道部秘书厅.铁道年鉴(第3卷)〔K〕.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221.

〔18〕罗平海.罗章龙与早期铁路工人运动〔M〕.浏阳:中共浏阳市委办公室,中共浏阳市委宣传部,2007:53-54,88-89,33-54,26-33,14-15.

〔19〕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二至三编)〔K〕.南京: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1933:202.

〔20〕中国劳工运动史编撰委员会.中国劳工运动史〔M〕.北京:中国劳工福利出版社,1966:969-970,1177-1178.

〔21〕中共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唐山革命史资料汇编(第7辑)〔G〕.唐山:编者印行,1991:228.

〔22〕中国铁路工会徐州分局委员会.徐州铁路工人运动史大事记1898~1987〔M〕.徐州:编者印行,1989:16.

〔23〕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K〕.南京:编者印行,1934:19,19.

〔24〕中国国民党陇海铁路特别党部.民国二十四年陇海铁路调查报告〔R〕.郑州:编者印行,1936:26.

〔25〕高爱娣,冯 巍,等.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第5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975.

〔26〕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室.中国工运史料(第1-8期)〔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4:552-554.

〔27〕陈素秀,丁春萍,等.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史料汇编〔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132.

〔28〕罗章龙.椿园载记〔M〕.北京:三联书店,1984:256,164,240-259.

〔29〕独 秀.“二七”纪念日警告铁路工友〔J〕.向导周报,1927,(187).

〔30〕河南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焦作煤矿工人运动史资料选编〔G〕.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203.

〔31〕陇海铁路管理局.陇海年鉴〔Z〕.郑州:陇海铁路管理局,1933:71.

〔32〕郑州市总工会.郑州工会志(第1卷)〔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266.

〔33〕柳建辉.中国共产党史稿(第1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323.

〔34〕佚名.工会法〔J〕.南浔铁路月刊,1929,7(11-12):18-20.

〔35〕佚名.铁路员工服务条例〔N〕.交通公报,1930,(125):40-42.

〔36〕佚名.一周大事汇述〔N〕.中央周报,1933,(288):11.

〔37〕庞守信.陇海铁路首次大罢工与第一次全国工运高潮〔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5):31.

〔38〕李春雁.郑州妇女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154.

猜你喜欢

铁路工人郑州总工会
西城区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孙劲松当选区总工会副主席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英铁路工人酝酿33年最大罢工
用了72年!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安徽:省总工会启动
梦启郑州
“法国铁老大”罢工
文山州总工会:“四三二一”齐步走 贷免扶补争创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