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告诉我们
2018-02-09魏晔玲
魏晔玲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疗伤剂。云卷云舒,曾经的峥嵘终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归于静好。然而,战争可以过去,伤痛不能忘记。正如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所指出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对于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而言,牢记战争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不再重蹈历史的覆辙。
让人们了解、记住历史的真相,是延庆区委拍摄大型文献纪录电影《北平以北》的初衷。延庆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和挖掘基础好的优势,在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的鼎力支持下,历时两年打造了这部影片。该片以“小白龙”白乙化为代表的“一二·九”学运骨干和段苏权为代表的工农红军为主人公,讲述了1938年至1945年间,发生在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抗战故事。
从影片上线至今的观影效果看,拍摄的初衷显然达到了。上映第一周,各大影院累计排片就达1700余场次。这一佳绩离不开制片方和导演团队的匠心独运。
为了尽可能地还原历史、拉近历史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北平以北》近90%的镜头画面都是由历史照片和纪录片组成。受命延庆区委,全程牵头组织电影创作宣发的时任延庆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祁金利介绍说:“艾辛导演团队对这个标准的坚持称得上苛刻,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绝不找演员补拍。”于是,通过影片,我们看到了风度翩翩的“小白龙”白乙化,知道了学子们高举青春战旗、深入敌人心脏的壮举,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比如,影片展现了千里“无人区”的惨景,这一史实并不为人熟知。14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在侵华日军修建的“人圈”里遭受了长达6年的折磨。“人圈”里的老百姓终日受到严密监视,女人连衣服都没有。衣不蔽体的妇女只好把碎布拼成一件坎肩似的东西遮体,有的在屋里挖一个类似水桶的地洞,来人就蹲在坑里,百姓称为“遮羞洞”。 伴随着一帧帧泛黄的画面,那段历史向我们呼啸而来、直击心灵。此时此刻,任何说教都显得苍白无力。
在注重还原历史的同时,《北平以北》没有忽视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尽管是一部文献纪录电影,但我们用的是故事片的拍摄手段。”《北平以北》导演艾辛如是说。历史能被人记住的是细节,一个个生动丰满的故事有机组合在一起,构建起《北平以北》的宏大叙事。当白乙化壮烈牺牲时,他年仅29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挥动令旗的奋力一呼:“王亢,冲——锋!”此时,音乐声响起,在3000多军民含泪齐唱的《悼白乙化同志歌》的悲凉歌声中,一帧帧白乙化的历史经典照片以时间轴的形式依次出现在大屏幕上,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这样的故事在《北平以北》中还有很多,也正因对故事的重视、对细节的关注,才使得这部主旋律电影在保持高度的同时还能传递温度,在振奋人心的同时亦能打动人心。
(作者單位: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
责任编辑 / 金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