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世园会: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2018-02-09周剑平

前线 2018年1期
关键词:世园园艺植物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世园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最高级别专业类世界博览会。162天的会期将吸引不少于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全国各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前来参展。201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又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夕,举办北京世园会,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促进国際交流合作、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转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举办北京世园会就是要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让更多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生态文明成果的受益者。

北京世园会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北京世园会的副主题分别是“绿色发展”“生活中的园艺”“融合绽放”“教育与未来”和“心灵家园”。这五个副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园艺是植物的艺术,是绿色的文化,亦是生命的延展与升华,是人类与大自然沟通的一种语言。这一主题将促进人们关注园艺业发展与人类生命健康,推动人们关注园艺的创新与发展,直面人类共同的问题,共创美好的未来。通过组织者与参展者的共同努力,北京世园会将使人们体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是美丽家园的物质基础,从而激发人们转变生活态度,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北京世园会是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的重要窗口

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取得的成绩,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生态文明的需求,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的方向和路径。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投入的力度前所未有,取得的成效前所未有,世园会作为以植物为主角的盛会理应成为生态文明成果的展示者和宣传者。

北京世园会核心区面积503公顷,位于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延庆区西部,距八达岭长城约10公里。本着对现有生态系统扰动最少、未来生态功能发挥最优的原则,园区规划建设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展示区的规划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师法自然的理念,突出体现绿色生态特点。采用循环节约型生态水系统、生态湿地净化等先进技术手段,建设海绵园区。科学配置植物种类与数量,形成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使植物、鸟类、昆虫、微生物各得其所,形成区域的生物链。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和林冠线轮廓,使园区成为市民亲近自然、体验绿色生活的最佳去处。运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手法,拓展现有鱼塘,营造湖面景观,就近堆出山体,建设“五谷丰登、山花烂漫”的梯田式花田景观,传承与展现农耕文明的生态智慧。采用先进的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有效保障市政管线的日常安全管理和应急维修,实现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集约高效,在美化园区景观的同时,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作为园区标志性建筑的中国馆,集绿色技术和建筑艺术于一身,利用土壤恒温的特点,将基座覆土巧妙地作为一种被动式技术用于降低建筑能耗。地道风系统将大幅减少空调和采暖系统的使用时间。传统建筑式样的坡屋顶、琉璃瓦与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一体化,再现中国古典建筑神韵的同时,兼顾了日光照明和光伏发电提供清洁能源的平衡。

北京世园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次有益尝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矛盾体现了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好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解决新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世园会将引导人们践行和探讨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北京世园会将以独具特色的园艺景观营造来吸引参观者。北京世园会规划建设有五谷丰登、山花烂漫的天田山,有如诗似画、碧波荡漾的妫汭湖,有南眺长城、北望海坨的永宁阁,有望山通水忆乡愁的园艺小镇,其中,中国馆承载锦绣园艺情、如意中国梦,国际馆撑起一把把创意飞扬的花伞,生活体验馆营造田园集市、动静相宜,植物馆呈现一个色彩斑斓的植物世界。在妫汭湖景区,演艺中心宛如一只彩蝶流连于山水间。更有“如云萦绕山间,如溪穿梭林间”的一色台、华夏四方名花盛放的九州花境、翠影红霞映朝日的千翠池、“花伞彩荫浓聚,万国佳客举杯”的丝路花语点缀其间。正可谓“永宁高阁揽胜景,天田妫汭蝶飞舞”,化用林中万物、山水自然,打造“一山、一湖、一阁、一镇、四馆、一心”的特色景致,让熙来攘往的游客寄情山水园艺,流连忘返。

北京世园会将以舒适愉悦的游览环境服务参观者。园区规划依托现有自然景观,在保留现有林荫路5公里的基础上,在主要游线设计林荫景观大道,提供等候型、休憩型、通过型等各类遮阴空间,提升游览舒适度。在园艺生活体验带,上有金叶榆的金黄树叶构成亮丽林冠线,下有夏花绚烂,各类品种花卉竞相开放;妫河两岸的妫河生态休闲带,将是宜人的滨河休闲氧吧;海棠大道花舞蝶飞,尽享蓝天碧水别样红。

北京世园会将以丰富的展览展示、特色的演出活动为人民生活增添亮丽色彩。核心景观“四馆一中心”(中国馆、国际馆、生活体验馆、植物馆、演艺中心)通过不同视角,立足不同的策展理念,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装置设施、环境布置等展示我国园艺发展成果,传达文化自信,彰显国家形象。妫汭湖畔,“彩蝶”之下,人文与景观融为一体。开展期间,充满异国风情的国家馆日活动,以展现各个国家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展示和互动体验方式吸引公众,虚实景观结合的大型文艺演出美化大众生活。“印象妫汭”大型水舞表演随音乐变化的喷泉在一起一落间流动,炫彩的灯光穿透在水流之间,使得自然之物更具有生命力、表现力,用水之灵动、光之奇幻、声之悦耳生动演绎世园故事。儿童体验区让孩子们在动手栽植花草的过程中亲近自然。

北京世园会立足会后利用,规划园艺产业发展带,将花、果、蔬、茶、药等产业前沿技术和文化元素集中展示,创建园艺体验教育基地,提供园艺产品交易推广平台,推动园艺走进大众日常生活。北京世园会将形成园艺产业的集聚区,结合疏解非首都功能,拉动生态、林业、园艺科研研发、健康养老等功能承接,创建北京花展品牌,建设万花筒项目。北京世园会还将协同冬奥会成功申办带来的群众对冰雪运动的广泛参与,打造京西北黄金旅游带的新热点,带动京津冀乃至全国园艺、旅游等绿色产业进入跨越发展期。

北京世园会是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平台

我们在筹办和举办北京世园会的过程中,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北京世园会会徽“长城之花”的造型是由六片不同颜色的花瓣围绕长城翩翩起舞,生动呈现 “长城脚下的世园会”特色。吉祥物“小萌芽、小萌花”的造型是一对代表着生命与希望、勤劳与美好、活泼可爱的园艺小兄妹,其创意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百子图的“吉祥娃娃”,通过头饰、道具、服装创意的巧妙组合,赋予了普及园艺知识、传播绿色理念的特殊使命。中国馆主打“锦绣园艺情,如意中国梦”的设计理念,以诗意的中国语言讲述美丽的园艺故事。舒展优美的如意造型,传递着国泰民安的美好祝福;叠瓦为顶,排梁为架,传承着中华传统工匠精神;“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借鉴古时斗栱、榫卯工法,采用传统工艺,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巨型金顶。建筑主体庄严厚重、包容大气,尽显大国首都风范。展区展现中华植物与生态的多样性。将实物花卉与数字手段、花香气味与音乐相结合,实现鲜花飘散、美妙奇幻的空间氛围。室外景观设计也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汲取广西龙脊梯田、云南哈尼梯田精髓,采用石笼、小料石等材料,结合雾喷、照明等新技术,创造出返璞归真的田园画境;梯田侧挡墙由钢筋编织成石笼,内填各色石块构成石笼墙,墙体蜿蜒如长城;梯田上大量种植中华民族传统栽培作物“粟”,稃壳为白、黄、红、黑、紫等不同颜色,组成“彩色谷”;中国馆前广场的中央水景,外环机械转台以浮雕形式展示了二十四节气,象征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的轮回。北京世园会作为一个园艺盛会、国际舞台,将面向世界讲述中国园艺故事,充分展示中国园艺的悠久历史和中国园艺植物对世界的独特贡献。

为利用好北京世园会这一展示中国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国际平台,发扬和践行中国先进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先后在2015年米兰世博会、2016年安塔利亚世园会、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等国际交流平台上开展主题宣传推介活動,生动讲述中国园艺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世界园艺大国进行联络对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北京世园会、与中国进行绿色产业合作交流,讲好“一带一路”的园艺故事。

北京世园会将汇集2000多年来由中国传到世界各地的各类植物品种,展现中国园艺对世界园艺的贡献。为梳理中国植物对世界的贡献,传播园艺故事里的中国声音,2018年将启动开拍国内首部以植物为主题的自然类纪录片《改变世界的中国植物》,用重大历史节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来描绘中国植物如何改变世界,在世界扎根、生长。同时,我们将在中国馆设置以“改变世界的中国植物”为主题的展区,让世界了解神奇的中国植物。

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将北京世园会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向世界呈现一届独具特色、精彩纷呈、令人难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

(作者:周剑平,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常务副局长)

责任编辑 / 沈 聪

猜你喜欢

世园园艺植物
《环保水培园艺》教案
园艺奇葩
园艺
花伴世园北林行动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锦州世园会广电宣传的立体化攻势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盆花新品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