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Wi-Fi不是一门好生意
2018-02-09曾响铃
曾响铃
自2012年起,资本和创业者就在商业Wi-Fi的赛道上来回折腾。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讨论几年下来,一个尴尬的现实推出了结论: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商业模式,商业Wi-Fi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首先,商业Wi-Fi与使用场景的原核心利益是相悖的。
大家都去商城里蹭Wi-Fi了,谁还去逛街买衣服?餐馆里更甚,以翻台率为核心指标的它们,一旦让消费者蹭着Wi-Fi不走了,整体效益必受影响。
商家提供Wi-Fi,原本是为主营业务带来附加值。但这与用户层级和产品档次关系密切,高档商场不提供Wi-Fi,目标消费者也会来。
其次,打着“大数据”的幌子,干着“数据偷猎”的勾当终究长不了。
尽管这不是全部,但依然有一批商业Wi-Fi提供商在路由器内动了手脚。在国内某些商用Wi-Fi官网上,我们还能看到“吸粉神器”“营销绝招”这类字眼。这要让我们怎样相信,它们自诩的“绝不会记录和保存任何用户数据”?
另外,利用商业Wi-Fi完成O2O 闭环梦,也是徒劳无功。
美特斯邦威等品牌,在遍布全国的零售店中部署Wi-Fi网络,希望顾客最大化实现转化。但对于多数品牌商而言,这都费力不讨好。且不说部署Wi-Fi网络需要的硬件成本和人员支持,单说O2O闭环就是个极大的工程,至少涉及在线商城、连接入口、支付、物流和售后等环节。看看美邦近几年的盈利情况就明白,这个梦想并没能落地。
最后,5G时代到来,商业Wi-Fi價值空间将断崖式缩减。
消费者使用商业Wi-Fi的前提是自有流量有限,流量套餐价格贵。但5G后这个情况极可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在某些地区,运营商已经提供“吃到饱”套餐,流量根本无限制。商业Wi-Fi再好,如果没人联,后面的商业故事也讲不下去。
不管是模式本质,还是现有的运营形式,足以显露商业Wi-Fi的前景堪忧。2017年9月,民航局放宽了对飞机上使用手机的限制,空中Wi-Fi成为参与者们新的拯救者。
但不孚众望,就连空中Wi-Fi的代表企业喜乐航也入不敷出。2017年上半年,喜乐航营收7 982.31万元,成本却高达8 441.09万元,延续了2014-2016年的亏损。
参与者们如何才能存续于这个市场呢?资本救赎只是暂时的,唯有清退外部竞争者,提升内部效率才是长久之计。
但这是一句放之四海皆准的空话,从现实利益来讲,商业Wi-Fi只是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它并不是一门好生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