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产品加工业加速向“三化”发展
2018-02-09王斌
王斌
近年来,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6500多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7户,省级龙头企业521户,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229户,10亿元以上的18户,100亿元以上的4户。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向吉林省农产品领域输入了海量的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现代要素,进而极大地推动了整个行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
成为支柱产业
近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通过实施政策推动、创新驱动、项目拉动和市场带动等一系列举措,致使其总量规模不断壮大,带户增收能力不断增强,拉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不断提升。目前,该省的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与汽车、石化“三足鼎立”的支柱产业,在连续多年以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2016年,吉林农产品加工业仍实现销售收入5200亿元,不但增长7.5%,还跨上第五个千亿台阶。
由于众多企业都在实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目前吉林省区域鲜明、产业配套、质量可控、集群集聚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生猪、肉牛、禽蛋、乳品、人参、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经济也形成规模,在全省保供给、强产业、促发展的作用亦明显增强。现在吉林省省级龙头企业从事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等粮食生产加工的有258户,年销售收入已超过1452亿元;从事肉、蛋、奶等畜禽类生产加工的有103户,年销售收入608亿元;从事人参、中药材、食用菌、果菜等特色产品生产加工的153户,年销售收入783亿元。统计结果显示,如今全省近50%的玉米、80%的水稻、70%的畜禽產品通过加工转化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吉林省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企业通过积极引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来积蓄发展后劲已成为行业共识和常态。据统计,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2016年科研经费投入已达22亿元,183家企业建有专门的研发机构。5年来,在玉米精深加工、秸秆综合利用、人参深度开发、畜禽血液内脏副产品开发利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在质检、认证、检疫等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每年投入经费也超过5亿元,并有258家企业建立了专门质检机构。正是基于此,仅仅几年时间,吉林大米、延边黄牛、东辽黑猪、长白山人参和林蛙油、吉林梅花鹿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地方农产品品牌开始驰名中外,金塔、金翼、东福、皓月、华正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始在全国乃至全球享有较高知名度。
吉林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加速向“三化”发展,更使其辐射带动功能日益增强。业内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不但完善了与农户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结机制,还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致使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目前,吉林省省级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每年通过租赁、入股经营、委托经营、代耕代管等方式,规模化经营耕地面积已达到1480万亩,占全省土地流转面积的70%以上;签订畜禽养殖订单1.6亿头(只),占全省畜禽养殖量的1/3;带动192万户农户参与一体化经营,增收71亿元,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3350元,同时还有效拉动了农村物流、市场、金融、信息等服务业的发展。
毫无疑问,上述发展必将促使整个行业综合效益稳步提升。2015年,仅吉林省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就已达到2585亿元,利润118亿元;2017年,这些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800亿元,占到全省全口径加工业销售收入的近60%。
农业产业化纳入政府考评指标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强力推进密不可分。5年来,吉林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摆上突出位置。特别是吉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除了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上规模、上水平外,还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纳入重要日程,全力加以推进。早在2011年,吉林省政府就恢复设立了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这之后连续召开工作现场会议,相继明确了发展思路,部署了任务,落实了相关举措。吉林省委还将“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指标”纳入县域突破考评,省政府也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指标纳入市(州)政府工作绩效考评。由于工作激励机制的不断加强和完善,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加速向“三化”发展也就有了至关重要的组织保障。
在此基础上,吉林省还把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作为加快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先后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拉动作用大的政策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性,进而形成了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目前吉林省政府已累计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14亿元,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拉动效应;安排为行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贷款贴息资金8403余万元,撬动了银行贷款近30亿元;还设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股权投资基金,有力支持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加销一体化项目的实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