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8-02-09

兽医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畜牧兽医畜禽

近几年来,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帮助和全体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取得一定成绩,一些重大动物疫病得到很好地控制,促进了农村畜牧业的发展。但是冷静分析,目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制约着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找准问题,创新理念,积极探索,努力提高动物防疫密度,确保免疫质量,切实减少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全力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防疫队伍不稳定。

(1)畜牧兽医防疫队伍管理权限不稳定。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畜牧业发展、畜产品安全、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目前基层畜牧兽医防疫队伍机构设置有县(城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及下属构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虽然属公益性服务范畴,工作平凡而又十分重要,但无疫情时期,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往往被社会“遗忘”,是弱势机构,畜牧兽医防疫队伍管理权限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每次机构改革都有畜牧兽医防疫队伍的份,管理权限经历了下放、收回、合并、收回、合并的经历。2002年机构改革前,乡镇畜牧兽医防疫队伍三权已经历过下放乡镇管理、收回县局管理的历程,2002年机构改革后,兽医站并入农业服务中心,三权交给当地政府,到2008年至今三权又收回县局管理,县局也经历过合并农业局、独立、如今又合并农业局的历程,畜牧兽医技术干部人心浮动不安,无所适从,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难以提高,工作落实难,影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2)村级兽医网络不稳定。农村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虽已建立,但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普遍较低,报酬不高,每个乡镇每1~3个村委都设有一名村兽员,但是每个乡镇真正发挥村兽员作用的也就那么四、五个人,虽然如今农村散养的猪、牛减少,但是散养家禽还是很多,工作量不见得少,现在社会用工工钱那么高,但是现在村兽医员的待遇还是90年代的标准,以前还有的出诊收费来维持补充,但是由于大多数村兽医员因技术有限,许多人只会打防疫针而诊疗水平有限,没有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没人请去出诊再加上散养的猪、牛少了,更是雪上加霜,因而经济收入没有保证,使很多人不愿做村兽医员,村兽医员年龄老化严重,是影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最主要原因。

2. 动物防疫宣传力度不大。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职能部门对动物防疫的宣传面不够广,紧限于开开会来落实会议精神。而政府部门平时也不太注重对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使农民对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误认为自已的畜禽生长正常打不打防疫无关紧要。

3.农民群众和干部职工素质不高,防疫认识不足。一是一些乡镇政府认为动物防疫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事,动物免疫与否是群众的事,愿免就免,愿防则防,没有真正把“动物防疫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政府负责密度,业务部门负责质量。”落到实处,对动物防疫工作宣传发动不力,人员、经费、物资等相关问题未及时解决,只是嘴巴说重视而不见行动,特别是向政府购买服务的动物防疫合作组织或技术服务公司的人员下到当地开展防疫服务工作,因不是当地本地人,当地农民不认识他们,再加上没有当地镇、村干部带路配合,根本没有办法开展防疫工作;二是大部分畜牧兽医技术干部的技术知识老化,这几年都没有进行过技术知识更新的培训而没有跟上时代的技术要求,对专业户没有什么帮助失云群众的信任;有的畜牧干部对动物防疫工作认识也不足,认为年年这样打,有村兽医员负责就行了,干部是配合他们进行的,再加上经费待遇又低,有疲沓心理,往往持消极被动心态,工作责任心不强,对群众有抵触情绪的未作过细工作,下村只是应付了事,有的干部和村兽医员还存在留病养医思想。由于各方面认识模糊,常常造成防疫工作的随意性,影响免疫密度与质量。

有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不高,防疫认识不足,接受防疫意识差,有的认为只要在水、料中加点药,畜禽就不会发病;有的认为只要畜禽打过防疫针后就不会生病,一有病就认为防疫没有用;或者有的因上次免疫发生了反应造成畜禽不吃或跛行,或死亡未按要求得到足够补偿,对下次防疫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使得个别地方工作难开展、免疫不到位。

4.免疫质量不高,防疫效果不佳。造成防疫效果不佳,免疫质量不高的因素主要有:(1)市场因素:畜禽市场价下跌导致;(2)人为因素:操作不当,用量不够,用法不对,病死畜禽不作无害化处理;(3)疫苗 因素:疫苗保存不当,疫苗失效、过期,假劣疫苗;(4)动物本身应激因素及本身已感染疾病或外于发病潜伏期;动物营养不良,体内寄生虫严重等因素

5.防疫范围不广。在农村,一般只注重猪和鸡的防疫,而放松牛羊的防疫;且只重视动物重大疫病的防疫,而放松对其它一些危害严重的疫病的防疫,如禽出败、鸭传染性浆膜炎、狂犬病等。

6.没有做好防疫监督以检促防工作。在检疫时没有严格把关,使群众认为不打和打一个样,没有人去管和查。

二、对策建议

畜牧业已撑起农村经济的半边天,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各地要真正把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实行政府牵头,镇干、村干进村,村小组长配合,村兽医员(防疫服务人员)上门服务集中防疫、在强力推进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坚持“预防为主、全面防疫”的方针,健全动物防疫机制,创新动物防疫方略,促进畜牧业生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大做强牧业经济。

1.加强防疫队伍自身建设,提高动物防疫工作水平。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基层队伍人员素质,广大畜牧兽医防疫人员要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履行好动物防疫职责。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基层现有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畜牧兽医和动物防疫防控技术等的培训,对现有非专业人员进行本专业学历教育,对现有专业人员进行本知识更新。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热情服务,提高动物防疫质量。动物防疫工作的好坏不仅仅是确保畜禽健康的问题,也是涉及到社会稳定的一个问题,为此,各地要深化认识,高度重视,把动物防疫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必须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根据政府负责防疫密度,业务部门负责防疫质量的要求,切实加大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力度。要转变过去那种认为“打动物防疫针仅仅是畜牧部门一家的事情”的旧观念,进一步明确防疫工作的政府责任。乡镇政府党政领导班子、镇干部、村干部分头负责到村屯,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全力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管理模式,驻村干部带队、兽医打针、村干部、村组长配合服务的防疫工作机制,保证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3.壮大服务力量,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创办动物防疫合作组织或技术服务公司,由组织或公司组建由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或村级兽医员组成服务团队、通过兽医托管、签约服务等方式,为畜禽养殖户提供优质的动物诊疗、免疫注射等服务;散养户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通过政府向动物防疫合作组织或技术服务公司购买服务予以解决,并逐步由政府购买服务向养殖者购买服务转变,要通过培育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兽医服务供给侧能力,逐步实现兽医服务多层次、高质量、全方位供给,在解决好“谁来打针”问题的基础上,促使畜禽养殖经营者在观念上从“要我防”逐步转变为“我要防”,最终实现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的目标。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全部由其自身承担或通过自行向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服务予以解决;积极引导中小规模养殖场主动购买疫病防治、检验检测等兽医服务,解决自身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问题;

4.健立健全村级兽医网络,促进防疫工作顺利开展。如有的实行不了兽医社会化服务的乡镇要健立健全村级兽医网络。一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适当提高村兽医员的补助,同时加强对村兽医员的技术培训,开创优质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和自身报酬;二是每1-3个村委都要安排1名有专业知识的村兽医员,可以由村兽医员兼任村干部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联络员,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待遇。

5.加强宣传力度,普及防疫知识,营造良好动物防疫氛围。各级政府、主管职能部门、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等各部门要大力配合,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采取培训、会议、发放资料等形式手段,广泛宣传动物防疫知识而达到家喻户晓,深入民心,使他们自觉接受防疫,积极配合防疫,主动参与防疫,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污染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和沟通,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曝光,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进一步促进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6.加强对生物制品的管理,提高免疫质量。严格按照防疫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疫苗安全有效,非重大动物疫病的疫苗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企业、组织来提供,重大动物疫病的疫苗由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统一按规定进行配送,由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安排使用,同时,上级畜牧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执法检查力度,保证疫苗实行专供,确保疫苗安全有效。

7.落实督查、奖惩制度。上级动物卫生监督部门随机地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督查,加强对产地和屠宰检疫的监管,通过以检促防来促进工作的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好坏与政府部门人员的职务升降、专业人员的职称评聘、各有关单位的年度目标绩效管理奖挂钩,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对于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给予当地政府相关人员降职或免职等相关处分。

猜你喜欢

畜牧兽医畜禽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我是兽医志愿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