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级新型业余体校发展对策研究
2018-02-09◆田雷
◆田 雷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办事处中学)
竞技体育的基础环节在学校,“以学校体育为根本,以特色运动队建设为重点”是区(县)级政府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狠抓竞技体育工作的做法。竞技体育项目在发展过程中比较分散,所以与教育部门合作,依托多处学校联合办学这一模式就可以解决学习和训练中存在的各种困难。
一、新型业余体校办学模式
破除传统县区(县)级单一办学模式,以教体结合为基本原则,做好体育教育和体育训练,以便培养体育专项技能和养成终身健身的习惯,巩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主要思路是:“体教结合、科学选材、主抓输送,以学校体育为根本,以特色运动队建设为重点”,达到普及的目的。
这种模式不仅能使体校学生的学习得到保障,文化课水平得到提高,还能使体校竞技体育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达到教育、体育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要对体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体教结合”的体校管理新机制。
二、新型业余体校的管理体制
1.转变体校管理模式
继续保留体校机构,归区(县)级教育局、体育局管理。主要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指导日常训练,并负责组织、协调、管理训练基地学校的教师和聘任教练员的管理工作,负责场地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
学生根据专业特长依据就近入学原则到各学校就读,建立体校、就读学校双重学籍,体校不再招收固定学生进行“三集中办学”(集中教学、集中训练、集中住宿)。
2.创新运动员训练模式
区(县)级教育局、体育局根据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特点和体育教师专业配置情况,设立田径、摔跤、举重、跆拳道、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游泳、自行车、沙排、武术等项目体育专项运动队,大赛前由教练员组织运动员集中训练。
根据学校教练员、运动队、师资力量、学生生源及场地等实际情况,对各个项目进行统筹设置,对于未涉及的项目,如跆拳道、射击、柔道等开展少的项目可以依托俱乐部建立训练点。文化课教学由所在学校负责,训练由专职体育教师和外聘教练员负责。
三、新型业余体校的运行机制
1.运动员选材机制
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主体,运动员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发展,在一个训练周期,利用区(县)、市级各项比赛做好选材工作,有好的苗子,想尽各种办法,纳入后备人才之中,打破片区招生的限制,根据项目分散到各学校,为竞技体育发展打好基础。
2.教练员队伍建设机制
区(县)级专业性的教练员少之又少,大都是体育教师兼任,其项目专业知识相对较弱,坚持走“走出去,请进来”的路子,教练员培养政策做实、做足,破除基层体校教练员队伍建设实力不强的坚冰。建议为各学校各项目上聘任至少一名专业教练员,基础待遇与体育教师相同,并根据取得的成绩给予一定奖励,并与原先从事训练的兼职体育教师搭档。
聘任教练员主要负责日常训练、比赛,体育教师负责与学校班主任、家长及校领导的沟通。采用“请进来教、派出去学”等方式来提高各专业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办教练员培训班,聘请国家或省里专业教练员来区(县)级教授经验和技巧,同时,积极参加省、国级的专业培训,以此来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
3.输送奖惩机制
打开竞技体育的教育入口,拓宽人才的出口,打造基层体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的一站式服务。根据市运动会所设项目,结合区(县)级地理位置优势,根据市体校下达的基本任务,有针对性的把任务分配到各个学校,完成任务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积极推进教体结合培养模式,培养专业的运动员同时也要促进运动员全方面地发展,把优秀的运动员输送更高级别的体校、体工队和高等院校中接受再教育,使运动员不流失、不浪费,最大限度的拓宽了运动员的出口,实现竞技体育人才出口多,出路广的良好势头。
4.运动员文化课保障机制
作为学生文化课学习仍是重中之重,领导小组对运动员文化课成绩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学生文化课教师及家长进行详实了解,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对于成绩下滑学生进行约谈,没有改善着进行停训,对因比赛耽误学习者,由班主任制定补课计划,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
5.日常管理制度
规范体校的管理和正常运行,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对教练员和教师进行严格考勤,教练员对运动员建立完善的档案,并按时制度并上报周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和训练、比赛总结。
四、建议
1.加大政府扶持
体校管理体制改革后,区(县)级政府对学校所设项目在场地、器材、教练员配置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学生代表区(县)级参加上级比赛获前8名或向上级输送优秀体育人才成绩突出的单位,分别对运动员、教练员、学校给予奖励。
2.加强组织领导
区(县)级教育局、体育局与有项目设置学校的领导组建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体育副局长任副组长,并下设办公室,由区(县)级体校校长任办公室主任,并将学校各个保障办公室负责人同时纳入领导小组中,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3.完善考核奖励
强化对体校教练员的管理和考核,对教练员定训练项目、定比赛奖牌数量、定向上级输送运动员数量等任务,进行量化考核。教育局、体育局对网点学校项目运动队的选材、组队训练、向上级输送队员、参加上级比赛等给予支持和配合。财政局仍按照上级政策继续核发体校教练员、运动员的伙食补贴。政府教育督导室将网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其他相关学校参加上级比赛、向上级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等成绩纳入教育教学评估范围并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加分办法由办公室制定。
4.寻求持续发展
体校要树立从小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意识,充分发挥普通中、小学的体育人才摇篮的作用,切实重视各类训练点的工作,建立和健全优秀体育人才培养、推荐工作奖励机制,及时发现和培养各类体育人才。
要根据全区(县)级体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科学设置训练项目,整合全县体育资源,真正把学有专长、富有经验的教练员队伍组建起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及时更新必要的训练设备与器材,创新管理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与建设,实现教体结合训练新模式,建立有利于体育后备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