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高中历史教学的德育教学
2018-02-09宋瑞婕
◆宋瑞婕
(山东省五莲县第一中学)
一、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思想从古至今都被人类传颂着,它是一个民族的精髓。爱国主义也是每一代国家领导人重视的情怀,领导人一再强调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大纲》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视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将教学重心放在如何教学生历史答题方法上,这使得学生只会做题,应付考试,在思想上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就要改变这种僵硬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地将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在平常的课堂中,要时时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这有助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在讲《鸦片战争》时,教师不仅将这场战争大致梳理一遍,要求学生将这场战争的时间以及影响记忆下来,而且还应该将重心放在爱国主义教育上。教师引出鸦片战争中的小片段“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并告诉学生,当时,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就能受到情感的波动,被中国人民的壮举所震撼。此时,学生的爱国之情就油然而生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不断改善学生的生活方式,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理想,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认可自己,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构建和谐社会。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掌握社会生存的技巧,学习正确的处世方式。
教师在教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在历史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人文素材,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与感悟,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在教授《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中国政治建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过程中所遭遇的艰难险阻,从而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注重家国情怀的教育
家国情怀是人的内心一种情感依托。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灌输,更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西周宗法制”时,教师让学生先对课本上的内容分析,了解宗法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让学生明白“家”和“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父母不重视孩子姓什么,而在中国却相当重视家族、辈分以及血缘关系?”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就会了解到,正是受到了西周宗法制的影响,中华儿女的心中一直有着认祖归宗、孝敬长辈的道德规范,正是这种独特的家国关系,产生了中国独特的“家国同构”关系。目前,许多高中生正处于叛逆的时期,因此,在和父母的交流过程中,难免会说一些伤害到父母的话,而学生往往不自知,在学习了西周宗法制以后,学生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避免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对父母所造成的伤害,从而消除彼此的隔阂。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家国情怀的事例。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宋代张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周恩来也在上学时就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正是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家国情怀影响下,新中国才站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中。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面对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全球化趋势加强时,更应具备家国情怀。认同祖国,为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学习。
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逐渐向成熟、独立的阶段发展。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性较强的课程,历史学习中包含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人类情感较为丰富,非常适合道德教育的渗透。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改革创新,利用多种教学法进行历史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也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