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优质标准问题探讨
2018-02-09李亚光
◆李亚光 崔 煜 杨 添 赵 猛
(1.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2.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3.辽宁省商贸职业学院)
义务教育的标准化建设是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保证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系统性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及其覆盖面,加大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力度,使广大师生,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师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共享。
一、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优质标准建设的动因
1.学校体育优质标准建设是实现教育公平、形成一体化的体育教育发展格局的系统性教育变革
与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相对应,教育领域也形成了二元结构。二元教育结构形态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传统的以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为集聚地的城乡间二元教育结构,一种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内部教育资源的差异形成的新型城市二元结构。学校体育资源的巨大差异在两种二元结构并存的情境中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正如李玲教授对我国城乡教育资源的调研结果所显示的那样,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一些科目长期处于“副科”地位,其中在音、体、美等学科表现最为突出,这使得愿意选择这些课程教师作为职业的人相对较少,体育教师在整个教育体系结构性缺编的现象尤为突出。
教育的公平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我国很多省市的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已经没有城乡、地域的差别,各级各类办学标准的出台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2.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优质标准是完善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16)指出,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体育是学校整体教育体系的重要一极,它承载着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运动能力、道德修养、人际交流、审美情趣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等生命关怀教育,是最具生命化的教育存在方式,在整体的教育体系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优质标准建设是维护国家宏观学校体育政策权威的保证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标准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领域制度、法规政策建设也是高潮迭起,诸多的政策法规在实施的过程中其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阳光体育“口号化”,阳光体育内容“形式化”,阳光体育施行“理想化”等倾向;又如,体质测试数据弄虚作假、实施只抓形式不重实效、每日锻炼一小时不加以落实、体育设施与器材不加以改善与添置等。
只要能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成功,让所有的老师体验到作为生活者的幸福感和职业内在尊严,在社会中发挥着建设性、积极的作用,这样的标准才能称之为优质标准。只有这种形成宏观体育思想与微观的群体协作有机结合,外在控制与内化责任相结合,完善监督与问责机制,才能形成制度标准本身的合理性权威。
二、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优质标准的释义
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源于1996年由当时的教委、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试行)》。
1.标准、标准化、学校体育优质标准
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标准化则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标准是技术成果的文本规定,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标准化涵盖标准,标准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制定标准又不断修订标准的过程,该过程自身表明其是积累实践经验的一种形式。
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得出,“优质教育”方向的研究始于杭平等人在1997年编著的《优质学校教育》,此后,大量学者开始了“优质教育”方面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对于“优质教育”大概形成了五种观点,分别是质量优异优质观、持续变革优质观、系统优化优质观、学生发展优质观以及基本素养优质观。基于以上研究,学校体育优质标准应定义为实现优质化的学校体育系统,其活动流程、管理和创新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和制度体系。
2.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优质标准的内涵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师资配备并不是学校体育优质化的最重要条件,优质化学校体育标准是在对其基本标准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关系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有机整合。
首先,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优质标准规定着体育是广大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由师生,家庭、社会共同构建和分享的。
其次,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优质标准通过充满人文精神的学校体育活动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主体,以文化构建为底蕴,以意义追求为指向的人的生命体现、生命确立、生命发展的法则和原理。
再次,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优质标准是一种极具活力的管理模式。充满活力的内部管理是指学校在人、才、物、事等诸多方面形成了高效率、质量优的紧密配合的分工合作系统。学校体育管理系统应当是各级主体包括家长共同管理的场所,而不是各级领导的总和,进而形成一种权力分散的管理文化。例如,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必须得到尊重。
最后,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优质标准是系统内、外部环境的有机互动。若想真正的破除城乡建二元结构和新型城市化二元结构,要以一体化管理为前提,并实现教育要素的整合与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城乡教育和校际教育的相互扶持实现均衡发展、共同发展、协调发展。
三、结语
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体育资源设备条件,需要制度保障,需要系统的伦理管理,需要学校体育文化引领。因此,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优质标准化建设是具有时代特征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优质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