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亲身经历,写出切身体会
2018-02-09阎永锋
阎永锋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要求聚焦亲身经历、写出切身体会的题目渐多。这既是对语文教学(作文教学)本意的回归,也是对“写真实”“写具体”等要求的强力引导和有效落实。先请大家阅读一道高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这是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作文试题,只要认真审题就会发现,试题不但给出了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还给出了作文提示和有关要求。其中作文提示非常明晰:“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作文立意的“根据”是所给材料;作文选材的“出发点”是自己的体会,而非他人经验;“比较”时“三条途径”可以都选,也可以“三选二”“三选一”,但不能另起炉灶;行文过程中必须以阐述看法和理由为重点,把“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谈深谈透。
当年,这道作文试题曾被许多媒体及众多考生视为 “最难写”“最烧脑”的一道试题。有关媒体与众多考生之所以觉得该试题“难写”“烧脑”,应该不在于作文的立意,也不在于“比较”,更不在于阐述看法和理由,而在于对“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的概括、总结与提炼——或因只学不看、只学不想而没有“体会”,或因浅尝辄止而很少“体会”,“体会”或无或少,“出发点”自然也就既缥缈又很难把握了,于是选材成为难事,“写什么”的问题难以解决,不是“难写”是什么?不是“烧脑”是什么?
那么,该如何破解此类问题呢?
一是要养成未雨绸缪、勤于观察的习惯。千万不要等到走进考场见到题目之后才后悔没有进行全面观察、认真观察,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不但要主动走出书斋,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火中去,还要对身边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观点新变化等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全面了解,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心人”。
二是要养成边看边想、有效积累的习惯。观察时不能“走马观花”,既要仔细、认真,准确把握事物的细枝末节,又要边观察边思考,弄清事物本质内涵,弄清所以然。对于观察所得,还需及时予以分类,并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积累,让自己拥有大量的真实的“一手”素材。
切记:没有亲身经历,就不会有切身体会;只有聚焦亲身经历,才会写出切身体会——这,既是写真实的需要,也是写具体的需要。
【名家示范】
草是怎样一点点绿的
肖复兴
住在芝加哥的时候,楼后紧挨着一个叫尼考斯的街心公园,四月份了,却还是一片枯枯的,没有一点颜色。因为天天从公园穿过,到芝加哥大学去,公园成了我新结识的朋友,它的草地、树丛、山坡、网球场,还有一个小小的植物园,都成为我每天的必经之地,它们一点一滴的变化,都逃不过我的眼睛,好奇心让我观察着它们的变化,像看着一个孩子从爬到走到满地跑一天天长大。
最先让我惊喜的是,有一天清早,我忽然看到公园的草地突然绿了,虽然只是毛茸茸的一层鹅黄色的浅绿,却像事先约好了一样,突然从公园的四面八方一起向我跑来。前一天的夜里刚刚下了一场春雨,如丝似缕的春雨是叫醒它们的信使。
我看着它们一天天变绿,渐渐铺成了茵茵的地毯。蒲公英都夹杂在它们草叶间渐渐冒出了小黄花骨朵。但树都还没有任何动静,还是在风中摇动着枯涩的枝条,任草地上的草旺绿旺绿聚拢着浓郁的人气,真是够沉得住气的。一直快到了五一节,才见网球场后面的一片桃花探出了粉红色的小花,没几天,公园边上的一排排梨花也不甘示弱地开出了小白花。然后,看着它们的花蕾一天天绽放饱满,绯红色的云一样,月白色的雾一样,飘落在公园的半空中了。尼考斯公园一下子焕然一新,春意盎然起来。
然后,金色的连翘花也开了,紫色的丁香花也开了,每一朵,每一簇,我都能看得出来它们的变化。变化最快的是连翘,昨天才看见枝条上冒出几星小黄花,今天就看见花朵缀满枝条悬泻下满地的黄金。变化最慢的是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树,很高,开出的花米粒一般,很小,总也见它长不大。近处看,几乎看不到它们,远远地望,一片朦朦胧胧的玫瑰红,在风中摇曳,如同姑娘头上透明的纱巾。这种树,在芝加哥大学的图书馆前的甬道旁铺铺展展的一大片,那玫瑰红便显得分外有阵势,仿佛咱们的安塞腰鼓一样腾起的遮天蔽日的云雾,映得校园弥漫在玫瑰色的雾霭之中。
再有变化慢的是树的叶子,几乎所有的花都开了,树的叶子还没有长出来,无论是榉树、梧桐,还是朴树或加拿大杨。一直到芝加哥大学教学楼的墙上的爬山虎都绿了,尼考斯公园草地间的蒲公英的小黄花都落了,长出伞状的蓬松而毛茸茸的种子,它们才很不情愿地长出了树叶。我看见它们一点点冒出小芽,一天天长大,把满树染绿,在风中摇响飒飒的回声。
我知道,这时候才是芝加哥的春天真正地到来了。我才发现,这是我平生头一次从头到尾看到了春天一步步地向我走来的全过程。像看一场大戏,开场锣鼓是草地上的草,定场诗是公园里的花,压轴戏是一树树参天而清新的绿叶。
我忽然想起在北大荒插队的时候,因为那时常常要打夜班脱谷或收大豆、收小麦,在甩手无边的田野上,坐在驮满麦子和豆荚的马车上回生产队的时候,能够看到夜色是怎样退去,鱼肚白是怎样露出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晨曦又是怎样一点点染红天空,最后,太阳是怎样跳上半空中。生平第一次从头到尾看到天是怎样亮的,就是在北大荒。回到北京之后,我再也没有看到这样天亮的全过程了。
同样,在北京,我也从来没有看过草是怎样一点点绿,花是怎样一点点开,树叶是怎样一点点长出来,春天是怎样一步步走来的全过程。也许,不该怪罪我们的城市,也不该怪罪人生的匆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眼睛和心磨得粗糙和麻木,在物质至上的社会里,我们顾及的东西太多,便错过了仔细感受春天到来的全过程。只因为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便徒让我们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了!
(选自《新民晚报》)
【点 评】
虽然知道草木枯荣、花开花谢,知道日出日落、四季轮回,但对于草是怎样一点点绿的、花是怎样一点点开的、树叶是怎样一点点长出来的、春天是怎样一步步走来的……人们却很少察觉、很少感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呢?有人说这是城市化带来的悲剧,因为城市化的确使人们远离了自然;也有人说这是生活压力加大的直接结果,因为要生存,所以才奔波,才匆忙。上述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最根本的原因却不在这里。那么,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因为人们的欲望与所求已经变得太多、太多,于是“自己把自己的眼睛和心磨得粗糙和麻木”了!人们不能只是生活在物质世界里,人生也不应该只是为了追求某些 “结果”,要适当地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并投放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专门用于探寻和体验“过程”的美好。
肖复兴,中国著名作家,他不但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更十分善于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并投放时间和精力去探寻和体验过程的美好。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他的勤于观察、认真观察,就不会有笔下异彩纷呈的各色景物与事物,没有他的用心体验、深入思考、多方比较、合理想象,就不会有笔下既有广度又有内涵的多彩生活!
【佳作演示】
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根本
一考生
我不否认课外大量阅读的积极意义,也不否认社会生活实践的实际价值,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更看好课堂有效教学对于促进人们语文素养提升的巨大作用,我认为,抓住了课堂也就抓住了根本。
走进校门之前,我们还是些目不识丁的玩童,面对崭新的语文课本,我们既不认识“a、o、e”,也认不出“圆、角、分”,但通过老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不但记住了它们的形状,还记住了它们的发音、它们的含义。渐渐地,我们不但爱上了汉字,还懂得了“自大多一点儿念作‘臭’”、“人倚木头念作‘休’”,我们认识的汉字的数量也由十几个、几十个,慢慢积累到几百个、上千个、几千个!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能够独立阅读小人书了,能够独立阅读童话故事了,心里那个高兴啊!我们觉得自己似乎长出了一双翅膀,正踌躇满志要飞向远方。
虽然早就听学哥学姐们说过“作文难”,但当我们在课堂上跟着老师从 “用词造句”“连词成段”开始,一步步地试着“用自己喜欢的语言来反映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以后才慢慢发现,我们的用词越来越准确,我们的表达越来越流畅,我们的句式越来越规范、多样,我们的段落越来越多充实、具体……我们学会了观察事物,学会了比较分析,学会了写信、记日记,学会了用文字来表情达意……虽然一切都来得毫无征兆,虽然还不能断定那就是“作文”,但我们的确学会了写人叙事描景状物,学会了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当“作品”被老师作为“范文”朗读给全班同学听的时候,我们会脸发烧、眼发亮,心跳得那个快、那个狂。
因为抓住了课堂,我们开始有了牵挂与惦念;因为抓住了课堂,我们了解到了世界之奇妙、宇宙之浩瀚;因为抓住了课堂,我们学会了关怀和爱;因为抓住了课堂,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普渡众生、先忧后乐、家国情怀,懂得了作为一名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我不是心中只有几本教科书的“应试虫”,更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我只想以自己的体会告诉大家:抓住课堂才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根本,因为认真书写、认真倾听、文明发言、用普通话朗读等好习惯都是在课堂上培养出来的。好习惯彰显高素养!
【点 评】
这是一篇高考一等文,文章的突出特点有三:
1.角度独特,立意深刻。考生避开了大众化的“综合”角度,大胆选择了“课堂有效教学”这一角度来展开论述,并特意声明这是“作为一名中学生”的角度,如此选择很高明、很独特;文章没有空洞说理,而是围绕着“课堂有效教学是如何提升人们语文素养的”这一问题谈体会、谈感受、谈看法,将议论引向纵深。
2.聚焦自身,说服力强。为了达到更好的论证效果,考生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证,第二自然段是知识能力层面,第三自然段是过程方法层面,第四自然段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三个层面所列举的“事实”与“道理”,不是来自名人轶事、历史典故,而是聚焦于自身的经历与体验、感悟与体会,虽然说的是“我们”如何如何,但“我们”之中显然有“我”的存在,如此摆事实讲道理,不但“事实”更真实、更可信,“道理”也更加令人信服。
3.语言流畅,极具文采。这是一个语文素养较高、语言功底很不错的考生,他不但具有较丰富的语文积累,还具有较强的平实说理、形象说理及概括叙述、具体叙述的能力,字里行间透着文采、透着文气、透着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