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铣削操作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2018-02-09吴世萍
◆吴世萍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
为了让中职学校学生更好的就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国家制定了职业教育扶持计划,为的是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规范办学程序,为社会人才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本文对数控铣削操作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进行研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数控铣削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教学内容进行探讨。
一、数控铣削操作实训课程的教学问题
1.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数控铣削实训教学课程中,教育管者通常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育方式,这样就容易导致实际的教学理论和理论教学知识出现分离的情况。理论不能再实践中检测应用,操作实践作业方式存在误区导致实践教学课程脱离实际教学轨迹。当然也有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进行实训,然后再对教学理论进行传授。但是,第一印象对学生学习知识内容至关重要,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学生的学习实践课就失去了意义,并且在教学后期,也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就会削弱,学习的主动性也会降低。而在纯理论课堂上,学生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反馈出厌倦情绪。数控铣削教学实训需要囊括实际的操作训练技巧以及计算技术知识。但是目前的教学课程中,计算机知识的涵盖面不全,实训操作教学管理模式也缺乏代表性,这就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实训能力和技能实践效果。
2.学生的学习断续性严重
学生的学习断续性严重,在企业内部进行教学调研时。了解到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差,在工作实践过程中成长缓慢。数控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在步入岗位时,缺乏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为了使毕业生能更快的完成工作任务,独立完成岗位上的工作要求,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教会他们正确的工作方式,学员大概需要经历3个月的实训过渡期,天赋较高者学习时间稍短。在此期间,学生会经历脱岗、调岗等情况,这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断续性,降低他们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数控铣削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应用能力,让他们可以在不同岗位上进行实习演练,找准自己的位置的,对自己的工作目标记性定位。但是目前的实训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严重的岗位实训特征,学生所学的操作管理知识不能适应每一个岗位操作特征,这样就显现出了实训教学工作中的局限性问题,为了让实习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需要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管理工作和实际工作内容的契合度。
二、提升数控铣削操作实训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1.设置实训科目,清晰实训目标
设置正确的实训科目,清晰实训目标,提升教学效果。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遵循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完善操作加工过程,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实训经验。循序渐进的完成实训任务。在进行教学训练过程中,需要对训练科目的操作难度进行分析,设置鉴定考核标准,帮助学生了解训练项目内容中的实际作用。在制定鉴定考核计划时,需要学生选择学习过程中熟悉的机床以及和实际操作方式存在联系的零件,这样就能更好地改善训练环境,增加实际训练作用,清晰训练管理细则,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巧相结合,进而达成实训应用管理目标。
建立知识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做应用能力,在实际比赛过程中检测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清晰的对比赛机制进行划分,给予比赛奖励,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样也能更好的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更好的检测,竞赛也是提升学生参与效果以及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好的技术水平才能彰显出实训教学的意义,在与他人的竞技过程中,学生才能意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更进一步的弥补自己的知识和操作漏洞,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清晰操作要求,提升操作精度。
在贯彻教学计划时布置清晰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工具应用方式以及零件加工方式,这样学生就能对零件检测管理工作内容做出判定,他们可以在实践课做好操作准备。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彼此之间的团结互助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理解记忆能力和技能应用能都会得到提升。这样学生也会应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学习资料进行查找。
2.提升教材器械的应用效果
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利用率,如果设备资源有限,就需要合理进行资源分配。按照学生人数和资源数量进行分组资源设置,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仿真操作实验,这样就避免了操作风险也节约了教学成本。在进行数控铣削操作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快速熟悉操作版面,让学生固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任务。在教学效果反馈上,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的反馈操作数据。这样可以在不同的程度上提升操作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确立教学实践内容,帮助学生认知零件材料、毛坯类型、分析零件图加工工艺。这样他们在对零件进行加工时,也能应用合适的刀具完成加工模拟活动,确立操作学习方案。
学生分组并布置作业任务,保证学生可以熟练掌控操作面板,将图标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正确认知按键的顺序和功能,增加操作准确度和操作熟练度,这样各小组的成员就能认真的理解考核项目,保证活动期间的实际参与效用。
在实训期间,教育人员可以将优秀的实训操作模型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动手能力,判定他们在实操期间的技术应用效果。在研究设置科目的内容时,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让学生达成实训目标,向学生讲解零件的实际用途和技工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度。
3.制定成绩评价体系,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
教师在制定考核体系时,需要优化教学空间,帮助学生完成教学项目中的各类教学任务,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指标,提升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操作应用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时,需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制定考核体系,保证实际操作的规范度。这样学生就能根据操作规范守则,对自己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工作创新性做出判断,了解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成绩考核对于教学工作而言是一种变相激励,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也可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他们的操作项目进行评分,在操作训练过程中完成查缺补漏。
三、结束语
数控铣削操作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工作操作能力,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拟定教学计划过程中,需要对行业特点进行界定,分析教学管理要求,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结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对于数控铣削操作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而言,需要结合行业发展特点以及新的技术应用要求制定技术培养方案,这样可以更进一步地落实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