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2018-02-09宋志胜
◆宋志胜
(河北省乐亭县大相各庄乡初级中学)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并不成熟,在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的同时,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初中生产生心理问题。这就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更应该将磨练学生的意志、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学融为一体。因此,就要结合“健康第一”的新理念,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全面发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可以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体育教学成为构建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运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体力,同时也会消除一些心理方面的压力。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各种项目与活动中得到最有效的身体素质训练,学生积极地情绪也会被一定程度的激发。这对于初中生来说,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身体的茁壮成长,而且在塑造学生和谐的心理上也起到了作用。
2.在丰富的体育活动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对于从小衣食无忧且生活在安逸的氛围中的现当代初中生来说,心理素质差、性格软弱等是他们的特点。而通常在激烈而又紧张的体育项目中,更能磨练初中生拼搏、勇敢、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竞技项目会激发学生的斗志,很多时候赢得比赛的关键并不在于运动员所掌握的技能有多么精妙,而是与运动员的意识有关系,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时时想着放弃和妥协,那么不光在竞技比赛中会一败涂地,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也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育项目的竞技性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理念,学生依靠自身力量取得胜利或是名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信心,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与实力。在思想上也充分给学生灌输了“我能行”的心态,通过自我心理暗示和不断地练习,逐渐培养学生的勇气以及坚强的心理素质。
二、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通过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教学,反之紧张且压抑的氛围会扼制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对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科目的特殊性,教师会与学生又更直接的接触和互动,所以尊重学生是重中之重,使学生在友善、和谐的气氛中得到发展。实现师生之间人格上的平等,以朋友的姿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举例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在代替课前准备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强身健体,又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方式来促使学生完成体育项目。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表扬和鼓励,尽量避免责备和批评,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欠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从而对教师更加信赖,确保教学顺利的开展。
2.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热情。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如今的课堂,即便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维持课堂的纪律,但是并不一定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对于枯燥的教学有着抵触心理,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之又段,所以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模式,建立创新性教学模式,正确把握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既要注重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又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用创新性教学模式打消学生的抵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作为初中生最喜欢的方式,游戏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绝不只是愉悦身心,学生的体力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得到升华。
3.完善心理教育体系。学校要积极开展有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拓展活动,为心理健康问题造成困扰的学生及时的排忧解难,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当前的心理压力。体育教学在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使学生充分感受交际中所带来的正能量,心理品质逐渐成熟。另一方面,要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培养心理咨询教师,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沟通平台,学生可以倾诉自己内心的苦楚,释放各方面的压力,通过这种方式来排解心理问题所带来的困扰。同时,学校要定期开展健康心理讲座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