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8-02-09邓文敏
邓文敏
(桂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桂林541004)
心肌梗死多发于老年人群体,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即使得到救治,但错过了最佳时机,治疗后出现后遗症的可能性很大,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复杂危重等特点,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心肌缺血性局部坏死、胸骨后长时间疼痛、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伴发生化指标异常、心电图异常,在心肺复苏术后可导致其发生多脏器衰竭,目前多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措施治疗[1]。同型半胱氨酸正常参考值为5-15μmol/L[2],通常认为与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尤其是当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异常升高时,多被认为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有关,但同样可用来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后评估临床效果,预测病情转归。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63例,分析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波动情况及临床意义,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63例,即观察组;男性35例,女88例,年龄35-82岁,年龄平均(58.90 10.11)岁。纳入标准:(1)均在入院后接受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结合病史、体征、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特点,明确心肌梗死诊断;(2)意识清
楚,精神系统正常;(3)均接受溶栓治疗;(4)所有患者、家属、法定代理人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溶栓治疗禁忌症(2)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3)恶性肿瘤;(4)心力衰竭;(5)肺栓塞;(6)脓毒症;(7)其他原因导致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异常升高;(8)无法耐受本次研究,或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6-80岁,年龄平均(57.88±9.46)岁,生化检验、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任何症状及体征。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治疗方案 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初次300mg,随后维持剂量100mg/d;联合给予氯吡格雷口服,初次300mg,随后维持剂量100mg/d;急查凝血及凝血酶原时间,若无异常,静脉滴注尿激酶100-150万U,30min内完成注射,持续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若溶栓效果不佳,则追加尿激酶50万U,总用药量为150-200万U;溶栓后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次使用剂量5000U/12h,持续治疗7-10d;同时给予低流量吸氧、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他汀类药物治疗。
1.2.2 血液检验方法 观察组在入院后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30d抽取静脉血,检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照组在体检时抽血检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本次研究使用上海研生生产的人同型半胱氨酸ELISA酶联免疫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完成操作。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经由(±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 t检验,当 P<0.0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9.85±0.29)μmol/L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76±0.19)μmol/L,t=212.3951,P=0.00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0.83±0.23)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t=26.4894,P=0.0000,但明显低于治疗前,t=184.4368,P=0.00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0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9.81±0.20)μmol/L,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 7d,t=226.2133、26.5621,P=0.0000、0.0000,但与对照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t=1.3493,P=0.1800。
3 讨 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由于心肌严重缺血缺氧导致心肌死亡坏死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其发病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及半胱氨酸在体内代谢的产物,参与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是内环境保持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医学研究显示,同型半胱氨酸异常升高可能与维生素B水平下降有关,而且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高危因素之一,而且对体内凝血系统也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检测同型半胱氨酸不仅可作为心肌梗死确诊的重要临床指标之一,还可用于评估心肌梗死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对判断病情转归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3]。
本次研究中以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溶栓治疗,定期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并与正常志愿者检测结果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经治疗后呈不断下降趋势,而且与对照组比较的统计值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这说明心肌梗死病情获得有效控制。
总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心肌梗死病情进展、治疗效果有关,提示心肌梗死患者检测血浆半胱氨酸对病情转归、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实践时建议与其他指标联用,有助于进一步准确判断病情发展,便于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参考文献
[1] 贾秀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5):572-574.
[2] 白春峰,吕静.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干预治疗[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26-3427.
[3] 周挥信,邓泽洪.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治疗前血浆Hcy、IL-5和ET-1 表达及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3):540-54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