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商务口译》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2018-02-09汤文瑞
◆汤文瑞
(贺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商务口译是一门专业要求较高的职业,高校的《商务口译》教学必然需要教师拥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语言功底,还需要对商务知识全面熟悉,才能够在实现应用口译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完成必要的商务口译任务。然而,当前高校《商务口译》教学存在着师生定位关系、教材的选择以及师资队伍与素养等问题,严重限制着其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解决问题,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商务口译人才培养的成效。本文结合教改项目《视听讨论式教学对商务英语实际能力培养的探究》的视听研究的部分成果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高校高级口译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高校《商务口译》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1.师生定位关系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商务口译》这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教学主体地位还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一方面,学生虽然能够从不同的渠道获取到相应的学习材料,但是从未经历过社会生活,因此欠缺相应的商务口译需要的经验,对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承担起更多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高校商务口译课程教学的可操作性较强,教师在课程中难以实现真正的“放权”,难以保证预期的教学效率。这两点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高校《商务口译》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保证。
2.教材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学习需要,当前我国口译教育行业将口译教材划分为三类,一是侧重于英译汉或者是汉译英技巧训练的教材,二是具有较为浓郁行业特色的教材,这类教材的专业针对性较高,学生可以更加针对某一个行业进行学习;三是综合性教材,这类教材涵盖了前两类教材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融合、甄选。然而,在当前高校《商务口译》教学中,其教材内容相对较为浅显,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高校高质量口译人才培养的需求。
3.师资队伍与素养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学历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从事商务口译的人才不仅需要有着较强的知识功底,还应该具备相应的商务交流能力,掌握一定的商务交流方法。但是,就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来看,其教师队伍在商务能力方面还略有欠缺,虽然能够培养出素质较高的学生,但是难以在社会商务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人才较少。
二、高校《商务口译》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编写适合学生的口译教材
对于高校《商务口译》课程教学改革来说,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对其教材进行改革。根据
社会对于商务口译人才的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配备口译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相应教学器材。不仅如此,尽可能在综合口译教材中增加技巧、专业性以及商务交流活动等内容,确保学生在学习《商务口译》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充足的口译知识,还能够提高相应商务交流的能力。
2.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
高校教师是引领学生进入口译行业的领路人,因此,教师自身商务口译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改变当前高校教师知识化过重的问题,学校应该给予教师相应的权利,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到一些大型的商务口译活动中,在不同的商务活动中应用商务口译的技巧,并分析参与其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将自身的经验进行优化整合入教材中,这对于口译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3.适量增加连续传译训练
在高校编写适应性较高的教材以及提升教师商务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该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应改革,适当增加学生参与连续传译训练的强度,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模拟参与商务活动翻译的情境,这对于学生提高自身口译能力意义重大。事实上,不经历商务活动的检验,就无法评判学生口译能力的高低,而参与到不同领域的商务翻译中,对于学生重新认识自身口译能力,转变学习态度具有较好的效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跨地区的商务交流活动会不断地增加,因此对商务口译人员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改革《商务口译》课程教学,扭转目前教学困境,进一步提升口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