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教学中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之分析
2018-02-09胡伟伟
◆胡伟伟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医学教育界的广泛共识。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临床教学医院,医学人文精神仍难以完美融入到日常的诊疗活动中,导致了目前我国医疗工作中普遍出现的重医疗,轻人文,重技术,轻服务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局面?
一、临床教学中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之分析
1.理论层面
主要有系统的医学人文理论的匮乏。在我国医学人文已倡导三十多年,然而,医学人文精神的实践效果差强人意。我国古代讲“医乃仁术”,主张仁与术不分。然而,当前的医疗环境下,患者的病能够治愈成了医务人员最大的追求目标。当前的临床医生,自身在学校期间基本没有接受系统的人文理论学习,因此在带教时很难重视对实习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国内有的医院也定期举办医学人文内容的讲座,但临床指导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人文”这一种理论或者精神能否被真正领会并运用到实践中,是值得医学人文工作者及临床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2.现实层面
(1)医疗负荷过重
由于医疗体制的不完善,目前国内很多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每天就诊的患者可谓“人满为患”。因此,导致了医护人员所承担的负荷过重。在大型教学医院,临床医师除了做好日常值班,会诊,出诊等医疗工作外,还要忙于备课,写科研标书,申报,培训,参加会议,考试,晋升等工作。医、教、研可以说是压在医生身上的“三座大山”。因此,临床医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研究人文,学习人文,更不用说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教育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情怀。
(2)临床教师的重视力度不够
每个医学生都能熟记医学生誓言,然而,对医学生誓言的理解不够透彻,涉及人文关怀的内容被忽视。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实习学生进组后,带教老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科研思维,很少去教导学生如何去与病患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去关心病人,理解病情。因此,作为临床医师,如何去发挥教师作用从而使医学人文与临床完美融合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3)学生的兴趣不足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有学者八年前统计医学院校就有十几门医学人文课程,有的甚至有50门之多,但教育实效并不理想。医学科学的博大精深使得医学生把大量精力放在科学技术的学习上,从而偏废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目前有很多医学院校已经开设了医学人文课程。然而,学生们多数把这门课程当作复杂艰难的医学专业课之外的“消遣”。这值得医学院校课程设计者的重视。
(4)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欠缺
当前,社会人文精神存在严重欠缺。医院作为社会实体的一部分,医务人员和患者都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从医务人员层面讲,基于当前恶劣的医疗环境,部分医务人员也许会表现出冷漠,做好诊疗工作后对患者缺少必要的关怀。对于患者来说,最突出的是部分人不能理性就医。对普通医学常识的欠缺使部分患者及家属常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寄予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如必须得治好,必须得保证或者下手术台等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因之而出现的恶性伤医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社会人文精神的欠缺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医学人文教育展望
医学人文融入临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临床医生,应该认识到医学人文实际上是医学本身的一部分。在我国,医学人文有着优良的传统,古语云:“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因此,把医学人文精神融入临床实践是医学的内在要求。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救死扶伤”和“关爱病人”是不能分开来讲的。因此,应该从临床医生(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两方面付出努力,推动医学人文科学与医学科学的结合,从而培养出具有医学人文情怀的医务工作者,教育规范出具有人文情怀的患者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