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研究

2018-02-09翟翠娟王义杰崔胜威

职业技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互联网+传统

翟翠娟,王义杰,崔胜威,黄 东

(1.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河北 定州 073000;3.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 071054;4.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0 引言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今年,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电脑、网络已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微信、手机APP、自媒体等交流沟通平台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表达情感、实时了解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内在血脉,“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会引燃学生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在职业教育进入新时代的形势下,如何利用互联网,结合新时代职教特色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职业院校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提高职教学生的人文和综合素质,传承国学精粹,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风采显得尤为重要。

1 职业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1.1 领导缺乏重视,教学地位不高

目前,职业院校虽然普遍认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探寻到职业技能培养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合“对接点”,带有盲目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职业院校教学规划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课不是必修课。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播推广方面,职业院校几乎没有设立和配备专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研机构和研究人员,教学内容枯燥,没有吸引力,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1.2 师资良莠不齐,教学方法传统

职业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顶层设计,师资力量匮乏。优秀传统文化课大都是一些非专业的兼职中青年教师讲授,综合素质不一,理解良莠不齐。目前职业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多是从课堂教学出发,或者举办讲座、报告会进行心灵鸡汤式的宣讲,或通过课外活动、参观等,在表象上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手段单纯,利用互联网教学深入不够,优秀传统文化本身蕴含的丰富内容和生动形式没有展示出来。

1.3 学生素质不高,接受能力有限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深入,高职单招、中职扩招,职业院校生源显现出成分构成复杂,文化基础较差,素质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偏低等特点。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和综合能力不高,自律性不强,责任心缺乏;普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大部分学生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没有通读过国学经典著作。

2 “互联网+”对职业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

2.1 教育对象越来越具体

在“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可以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出生地、年龄、性别、爱好、兴趣等进行采集,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生个人资料数据库,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建立网络信息储存库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微信公众号的应用改变了信息传递方式,可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实时送达每一个学生的手机终端,效果明显。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随时统计掌握学生的点击率,可以快速发现学生的共性及个性问题,从而因人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2.2 教育手段越来越多样

互联网拓展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途径与手段。职业院校可以开通QQ、微信、建立网站直播平台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时间和空间更加灵活,教育时间不局限于上课时间,教育地点也不局限于教室和报告厅,学生只需要轻点鼠标,或者触摸手机屏幕,就可以接受生动、直接、直观、具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3 教育形势越来越严峻

互联网把世界各国连成一个开放的共同体,信息交流广泛而频繁。对传统文化的曲解和非议的声音不时通过互联网传播开来。职业院校学生正值学习和成长时期,缺乏较强的辨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对别有用心的否定优秀传统文化网站的蛊惑缺乏免疫力,容易产生极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网上一些垃圾信息,宣扬暴力色情的有害信息和网络迷恋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学生疏远人群,自私冷漠,给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

3 职业院校“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研究

3.1 开辟网络平台,建立开放互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

3.1.1 开辟网络课堂,实现实时教育。在网络上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云课堂”, 用多媒体方式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用短小精悍、图文并茂和生动鲜活呈现文字枯燥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学生课后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地点和时间,无论在公寓、教室还是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随时随地学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这样即拓展了知识储备,又培养了学习习惯。还可以建立网络微课程,以五分钟的“微特色”,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微课程学习。

3.1.2 开设微信公众号,实现教育全覆盖。职业院校可以开设不同功能的微信公众号,比如学生处、团委、德育处、宣传部等部门均可各自开设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和微博每天向学生发送精心编写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案例,及时传递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动态内容,同学们针对发布内容可以直接跟公众号在线上互动,上传自己的评论。利用微信这一纽带构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畅通师生交流渠道,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无缝对接。

3.1.3 开发手机客户端,开展互联互动。开发手机客户端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互联网的重要目标,发挥移动客户端的自主功能,根据实际情况,开发相应的功能,形成图片、电子书、音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习自主性和互动性。具有个性化教学设计特点的移动客户端开发,一定要结合本院校学生实际,在征求师生对移动客户端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及时捕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热点和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2]

3.2 构建互联网线上组织、线下活动的工作运行机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利用互联网能够实现师生远程互动的功能,在互联网线上建立起适合学生成长的 “朋友圈”,增强师生凝聚力和学生归属感。在线上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线下活动,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比如,学校对学生开展爱国和感恩教育,在线上通过发布相关理论知识,并组织发动学生在线上开展讨论,达成共识,让学生在参与和讨论中获得知识。在线下,学校开展一系列参观革命纪念馆、走进敬老院等活动,让已经有一定认同感的学生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精神,实现终生记忆。

3.3 组建优秀传统文化图文写手团队,创新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

职业院校只有通过调动学校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挖掘各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素材,提升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关注度,组建优秀传统文化图文写手团队,推送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文字或视频资源,才能让学生从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设计具有“职教特色”的网络平台,开辟学生道德模范专栏,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励志故事,通过微图文和微视频进行广泛宣传,内容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不断创新。此外,在信息海量时代,学生看信息更关注文字的呈现形式和“优秀传统文化+娱乐性”的设计。通过寓教于乐的设计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内容与娱乐性有机结合起来,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核,又有娱乐性的载体形式,可以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更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

3.4 搭建“网络健康平台”,营造清朗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环境”

“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快捷的传播速度、海量的文化信息和如同会面的网络交流,为职业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造了新的探索领域,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然而,网络内容纷繁复杂,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消极、甚至诋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言论信息,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极易受到负面影响和诱导。因此,职业院校“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 要求教师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教给学生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标准和方法,必须多方共同参与到网络平台的建设中,依靠法律和道德,潜心发掘提升传统文化的真善美,搭建“网络健康平台”,营造清朗的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环境”,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3]

4 结语

“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心灵工程,职业院校只有不断探寻互联网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在规律,才能真正走出一条新时代“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路。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2017-01-25.

[2]蒋成宣.互联网环境下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6):26-28.

[3]孔凯,夏文先,王静.“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导入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18(3):73-75.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互联网+传统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老传统当传承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