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友情

2018-02-09余秋雨

中学语文 2018年29期
关键词:淡化粘贴杂质

余秋雨/文 孙 劼/评

真正的友情因为不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总是既纯净又脆弱。世间的一切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为了防范破碎,前辈们想过很多办法。

一个比较硬的办法是捆扎友情,那就是结帮。不管仪式多么隆重,力量多么雄厚,结帮说到底仍然是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因此要以血誓重罚来杜绝背离。结帮把友情异化为一种组织暴力,正好与友情自由自主的本义南辕北辙。我想,友情一旦被捆扎就已开始变质,因为身在其间的人谁也分不清伙伴们的忠实有多少出自内心,有多少出自帮规。不是出自内心的忠实当然算不得友情,即便是出自内心的那部分,在群体性行动的裹卷下还剩下多少个人的成分?而如果失去了个人,哪里还说得上友情?

一个比较软的办法是淡化友情。同样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只能用稀释浓度来求得延长。不让它凝结成实体,它还能破碎得了吗?“君子之交淡如水”。

这种高明的说法包藏着一种机智的无奈,可惜后来一直被并无机智、只剩无奈的人群所套用。怕一切许诺无法兑现,于是不作许诺;怕一切欢晤无法延续,于是不作欢晤,只把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有人还曾经借用神秘的东方美学来支持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友情也就成了一种水墨写意,若有若无。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友情和相识还有什么区别?这与其说是维护,不如说是窒息,而奄奄一息的友情还不如没有友情,对此我们都深有体会。在大街上,一位熟人彬彬有礼地牵了牵嘴角向我们递过来一个过于矜持的笑容,为什么那么使我们腻烦,宁肯转过脸去向一座塑像大喊一声早安?在宴会里,一位客人伸出手来以示友好却又在相握之际绷直了手指以示淡然,为什么那么使我们恶心,以致恨不得到水池边把手洗个干净?

另一个比较俗的办法是粘贴友情。既不拉帮结派,也不故作淡雅,而是大幅度降低朋友的标准,扩大友情的范围,一团和气,广种薄收。非常需要友情,又不大信任友情,试图用数量的堆积来抵拒荒凉。这是一件非常劳累的事,哪一份邀请都要接受,哪一声招呼都要反应,哪一位老兄都不敢得罪,结果,哪一个朋友都没有把他当作知己。如此大的联系网络难免出现种种麻烦,他不知如何表态,又没有协调的能力,于是经常目光游移,语气闪烁,模棱两可,不能不被任何一方都怀疑、都看轻。这样的人大多不是坏人,不做什么坏事,朋友间出现裂缝他去粘粘贴贴,朋友对自己产生了隔阂他也粘粘贴贴,最终他在内心也对这种友情产生了苦涩的疑惑,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在自己的内心粘粘贴贴。永远是满面笑容,永远是行色匆匆,却永远没有搞清:友情究竟是什么?

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都是为了防范友情的破碎,但看来看去,没有一个是好办法。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粘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选自《霜冷长河》,有改动)

[解 读]

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历来写得很有哲理和深度,在品读中易引发人们深沉的思考。这篇文章所阐述的友情,更是见解独特,洞幽烛微。开篇就为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浮躁的人们点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友情,阐释了真友情的特质是不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既纯净又脆弱。用这句话告诉我们友谊拒绝物欲,需要呵护。在行文中作者采用并列式结构列举了三种人为获得友情的错误做法,在“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的归纳中指出,恰恰因为人类给友情添加了太多的杂质和负荷,才使友情变质。因此,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粘附着的杂质。所谓真正的朋友,应该是那些能互相温暖对方、互相理解对方,心无杂念、纯洁干净的人。

猜你喜欢

淡化粘贴杂质
剔除金石气中的杂质,保留纯粹的阳刚之气
让落叶生“根”发声——以《树叶粘贴画》一课教学为例
A ski trip to Japan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
二则
在细节处生出智慧之花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忙忙碌碌的人们
海水淡化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