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科临床带教工作体会

2018-02-0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皮肤性病皮肤病医患

刘 萍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江西 南昌 330003)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二者都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内容,是研究皮肤及附属器和各种与之相关疾病的一门二级学科。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带教过程中,相对于内、外、妇、儿等主体学科,教学分配时间有限。而皮肤性病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应用学科,其专业性较强,内容极其复杂抽象,且直观性更强于其他专业要求。科学统计,皮肤病及性病约5000种左右,病种繁多,同时它与其他临床专科疾病息息相关,故皮肤性病专业比其他专科,在学习上增加了更多技术难点。也因此,作为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科带教老师,我们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医学生高质量掌握学习皮肤病学的特点及常见多发病的诊治。笔者就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专科特点,结合多年临床带教经验,不断探索和总结,浅谈带教工作体会。

1 制定带教计划 保证教学质量

作者医院系国家首批中医住院医师、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省级住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皮肤性病科作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规培任务首当其冲,且承担不同层次学生的带教任务,如规培生、实习生、进修生、转岗培训等。医学生基础不同,临床水平参差不齐。如进修生的教育背景、具备的知识水平、临床工作年限和业务技能差异较大,其进修期间的学习目的、要求和学习内容扩展深度都不相同。所以在带教工作开展之前,我们会制定个性化带教计划,这一计划严格按照临床带教大纲,结合医学生个人特点、专业知识、技术操作能力等指标制定。采取一对一教学,门诊—病房—门诊顺序安排,从而让医学生逐步进入门诊专科基础知识阶段、病房深入系统学习阶段及门诊再次巩固提高阶段[1]。让理论联系实践,再从实践中寻找理论,让医学生真正掌握专科内容,继而高质量完成临床带教工作。

2 坚持入科教育 培养专业思维

2.1 岗前培训 入科医学生必须岗前培训,由科室带教秘书讲解科室历史发展、专科特色、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等,让学生尽快熟悉科室环境,要求学生遵守科室制度,注重在医德医风、专业知识、技能操作、医患沟通、职业道德等方面教育,从而培养医学生的专业思维模式。

2.2 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扎实的临床理论知识基础决定临床思维。皮肤性病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基础知识涉及解剖、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病因学、诊断学、药物学、理疗学、美容学、中医学等诸多领域[2],它最大特点就是直观性极强,即皮肤病大多以皮损表现作为直接诊断。因此,作为初学者,必须熟悉掌握皮损的部位、形态、特点及其鉴别要点;而最基础的就属皮损表现,共18种,其中原发性皮损8种,包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囊肿;继发性皮损10种,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此外,某些皮肤病好发一定部位,如扁平疣好发于面部和手背;寻常痤疮好发于颜面部和胸背部;单纯疱疹好发于黏膜与皮肤交界处等。而某一部位也可常见为几种皮肤病侵犯,如头部多发脂溢性皮炎、银屑病、头癣、各种脱发、脓疱疮等;面部多发痤疮、扁平疣、雀斑、黄褐斑等;颈部多发神经性皮炎、花斑癣等;唇部多发单纯疱疹、血管性水肿等。故本学科动态变化极强,不同皮肤病在不同发病阶段,相同发病阶段的不同发病部位特点不一,因此医学生要学好皮肤病,诊断的基础与关键就在于区别原发皮损和继发皮损,并且掌握各种疾病的动态变化特点。这也是临床医学生较难掌握和花时间学习、累及经验的地方。那么,我们临床带教的目的就是要抓住专科特点,让学生大量阅览皮损图片,在视觉上提高熟悉度,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直观的问题深入化,更深一步认识和理解疾病,从而在临床工作中得以实践。

2.3 个人防护及职业暴露皮肤性病学中学科分支——性传播疾病(STD)在我国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其中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梅毒等传播也逐年增加,传播人群由高危人群逐步转向普通人群。在皮肤性病诊疗过程中,医学生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汗液或精液等体液。如在职业防护教育薄弱,各项操作不熟练,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采取不当等,都可能会因此而感染到相关的疾病。为了降低医学生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保障其在临床操作过程中的职业安全。我科认为,对医学生进行个人防护教育,预防职业暴露学习尤为重要[3]。

3 重视临床教学 注重实践培养

教学医院必须重视教学查房,利用现有临床资源,使学生对皮肤常见病及疑难病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从而规范诊疗操作,同时应注重学生病历书写规范,使医学生逐步形成独立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将来临床工作打好基石。教学查房,全科医学生全程参与,首先,由主管同学床旁汇报病例、进行专科体检,整个汇报过程要求学生中西医诊疗思路清晰,学术用词到位。其汇报内容包括该病例的主诉、现病史、专科检查及辅助检查等,明确病例特点,提出中西医诊断、鉴别诊断、诊疗计划以及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解决的棘手问题。第二步,由带教老师进一步补充,针对学生汇报过程不足之处、学生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临床理论依据,深入教学。最后由科主任对此次临床教学意义、病例特点、要点以及重要的阳性指标做出总结,并指出该病例国内外相关近期发展情况。我们必须重视临床教学工作,明确临床教学意义所在,每次教学查房,必须围绕相关疾病的诊断思路、中西医病因病理、治疗等,对病例的掌握点、难点详细讲解,注重实践培养,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临床能力也得到充分地锻炼[4]。

4 开展专题讲座 重视专业教育

皮肤性病学,相对于内、外、妇、儿等主体学科,在校教学分配时间较短,故学生们对皮肤科的熟悉程度不高。同时生源大多非皮肤性病科专业,尤其是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为了让同学们尽快进入角色,开展专题讲座,重视专业教育尤为重要。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我们结合专科特点,循序渐进,每周开设一次教学专题讲座,首先从专业基础知识入手,其内容包括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专科疾病特点、专科用药规范、专科病历书写规范以及医院感染、个人防护及职业暴露等,逐步过渡到专科系统讲述,如专科专病、典型病例、危重皮肤病以及系统疾病皮肤变现等,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专业基础知识及临床技能。同时讲述系统疾病皮肤表现,让学生了解皮肤病与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与交织,让学生们获得专科疾病系统而规范的临床专业知识,从而更系统化,指导现在以及将来的临床实践,形成一独立系统的临床思维模式。

5 运用网络平台 注重多媒体教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全民信息化的改变也更为明显。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周满生曾在2017年12月11日举办的“一带一路——教育的新机遇”教育家年会上作出《互联网+全民信息化时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题报告,指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全民信息化”的时代,新的产业革命变革,对学生能力培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帮助学生确立新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尽早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把学生的学习和科学探索紧密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那么皮肤性病学形态学特点非常突出,它的教学重点主要是皮损表现,利用相关皮损的影像资料可以让临床教学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为了让学生们对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提高学习兴趣,我们收集典型皮损图片、治疗前后对比图片等影像资料[5],展开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利用“微信”“大医精诚”等网络平台,从幻灯片展示,到分享大量教学照片、文字、视频、网页、文献、会议信息等[6],让医学生随时通过网络全方位系统学习。同时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师生间可“一对一”“一对多”实时互动,对专科疾病的重点、难点针对性辅导,从而提高学生们对专科疾病理解的准确性和学习的效率。

6 掌握沟通技巧 化解医患纠纷

优秀的医生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就目前医疗环境,医患关系高度紧张,医生被患者误解、辱骂,甚至殴打,屡见不鲜,医生从业如履薄冰。只要涉及到医患关系,其报道必将成为新闻媒体的热搜,可谓全国敏感话题。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曾做客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就医患关系提出正面回答,医患医患、相辅相成,医患之间应该是朋友,应该互相理解。所以我们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必须传递正能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医疗人员,人类健康的使者,一切以人民健康为重。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尤为重要,医生应耐心聆听患者需求,理解和关怀患者,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增强责任安全意识,努力防范和控制医疗责任事故。为医疗环境零污染、医患关系零距离,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

7 结语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科临床带教工作,任重道远。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科特点及发展,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临床带教工作要注重专业知识与操作技术能力培养,必须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与时俱进,结合专科国内外近期发展情况不断探索,积极改进带教方法,形成一具有专科特色及高效发展的教育模式,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临床实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皮肤性病皮肤病医患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简介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危急重皮肤病救治进展学习班通知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