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CL教学法在药物制剂专业中药制剂专论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09贾永艳徐翠珊祝侠丽田效志关延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药剂学药制剂剂型

贾永艳 徐翠珊 祝侠丽 田效志 关延彬 周 宁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PBC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解决的团队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PBCL),是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和基于团队的学习 (team-based learning,TBL)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法。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式学习”,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医学教育,现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开始试行[1-2]。TBL教学法是2002年Larry K Michaelsen提出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形式多样,主要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是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3]。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采取灌输式教学,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呆板枯燥,课堂气氛沉闷。PBCL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团队意识,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查阅文献、归纳总结的能力。

我校药物制剂专业设置于2000年,2001年首届招生,2015年实现一本招生,学制四年,开设课程涉及主干学科为药学、化学、生物学。现为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自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在医药科研院所、药物制剂生产和流通企业、医疗卫生机构、药品检验和药品监管等领域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生产、质量控制、技术改造和应用、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除开设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等课程外,为突出中医药特色,引入中医药思维,依托我校丰富的中医药教育基础资源,开设中医药基础、中药饮片工艺学、中药制剂专论等课程,培养具有中医药知识的专业人才。中药制剂专论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生产技术、质量控制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与药剂学既具有共性又有区别,共性在于均对常规剂型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进行详尽论述,具有与生产和临床紧密联系的实践性,不同点在于中药制剂专论强调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与质量控制。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一方面学时不足,另一方面课程内容多有重复,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笔者认真研究课程教学大纲,明晰教学目的,以中药传统、特色剂型为主,侧重于剂型的选择、处方中饮片的前处理、辅料的选择等相关内容的学习,结合实际案例如目前社会对中药制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出现的诸多不良反应,产生的负面消息较多,多方位阐述中药制剂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与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我们尝试在中药制剂专论的部分章节教学中采用了 PBCL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构建中药制剂专论PBCL教学法模式

实践证明,PBL教学法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资料、讨论交流中,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但该教学方法亦存在弊端即知识碎片化、教学缺乏系统性,尤其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用效果欠佳。TBL教学法强调清楚学习目标的课前及课上的学习,通过课上不同的测验方式及作业,实现学生主动学习、讨论式学习和互学互教的拓展性学习,TBL教学法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TBL教学法的不足在于,占用学生较多课余时间、对师资要求较高等。TBL教学法与PBL教学法,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就中药制剂专论而言,课程在第7学期开设,学生已对高分子材料学、药剂学、药剂学实验进行了系统学习,对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掌握较好,中药制剂专论虽然有很多全新的内容,但与药剂学又有着密切联系,比较适于PBCL教学法。教学中以问题作为课堂的中心,开展小组讨论式的教学,具体过程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小组内学习、讨论→小组间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学生5~6人为一个小组,每小组选一位同学做组长,进行分工,学生利用网络、期刊、相关专著等查阅相关资料,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课堂讨论,老师进行最后总结,学生修改作业,上交作业。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不进行闭卷考试,课程成绩由形成性成绩组成,包括考勤、学生作业、课堂发言。

2 PBCL教学法实施过程

将课程分为多个单元,分层次,依次递进开展教学。

第一单元:中药制剂前处理。学生前期已较为系统学习了天然药物化学,对天然药物中有效物质的结构、性质、提取、分离有一定认识,中药制剂专论课程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中药制剂剂型的发展过程,系统讲解中药制剂的原料,中药制剂作用基础,中药制剂中如何进行提取、精制,以及各类参数的优选原则,并以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片为例,对处方中黄芩、黄连的提取方法、溶剂选择进行讲授。

第二单元:粉体学在中药制剂研究生产中的应用。物料的粉体学性质(流动性、可压性、吸湿性等)在固体制剂的生产与质量控制中作用巨大,因此如何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相关知识用于中药固体制剂的研究中是本单元的重点。目前粉体改性是中药制剂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通过对药物粉体粒子进行相关的表面设计与功能设计可以使药物粉体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通过对原料药粒径、加入顺序、比例等因素的调整可以掩盖不良的气味、增溶、降低吸潮性等目的[4]。如,分散片是一类吸水后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快速崩解是该剂型的优势,但中药分散片存在崩解迟缓的弊端,有研究表明,中药提取物的油性、黏性特点阻塞分散片的毛细孔道,导致水分不能快速渗透进入片芯,进而崩解迟缓,增强分散片的吸水性是解决崩解迟缓的关键[5]。

第三单元:中药传统剂型。丸、散、膏、丹、汤剂等中药传统剂型,历史悠久,在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丸剂、外用膏剂目前应用依然广泛。丸剂种类繁多,除传统的水丸、蜜丸外,浓缩丸、滴丸是中药新药研究的热点剂型。外用膏剂中膏药特别是黑膏药在中医外科、骨科的治疗中药效卓绝,其后续剂型贴膏剂即橡胶贴膏剂、凝胶贴膏剂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契合中医内病外治的观点。笔者采用PBCL教学法讲授丸剂、外用膏剂、酊剂。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联系临床、生产、市场,教学情景设计,提出问题。利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素材资源及网络资源,让学生全面学习剂型的历史沿革、发展,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知识,提出问题如:(1)以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为例阐述丸剂的发展趋势;(2)以15版药典收载品种狗皮膏为例阐述黑膏药发展及改良问题;(3)以藿香正气水为例,探索中药剂型改革存在的问题;(4)凝胶贴膏剂、橡胶贴膏剂生产及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剂型的选择、制剂生产、临床应用、科研选题等内容紧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第四单元:中药现代剂型。中药现代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借鉴药剂学相关剂型形成,既保留原有剂型的特点,又具有中药剂型自身特点,特别是当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频现、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限”的敏感时期,如何正确评价、科学研发成为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课程选择不同组成的注射剂,如:以有效成分为原料的灯盏花素注射剂、以有效部位为原料的血塞通注射剂、以提取物为原料的清开灵注射剂,对中药注射剂的选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辩证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增强改进当前状况的使命感。特别对以薏苡仁为原料的康莱特注射液,是我国首家上市销售的植物抗肿瘤注射剂,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具有一定的抗恶病质和止痛作用,已成功完成美国Ⅱ期临床试验,获得美国FDA批准,正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成为首个在美国本土进入Ⅲ期临床的中药注射剂。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阐明虽然目前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缩水,但找对方向,做好品种培育工作,仍有很好的前景,增强同学开发中药注射剂的信心。提出问题如:(1)以双黄连注射剂为例阐述中药注射剂的发展趋势;(2)鱼腥草注射剂的现状。

第五单元:中药新技术新剂型。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药剂学的新技术、新剂型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特别是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脂质体技术等技术的应用,新制剂不断涌现,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包合技术多用于中药制剂中,将挥发油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包合,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且包封率高,稳定好。固体分散技术则多用于难溶性药物以提高其溶解度,如采用熔融法,以PEG-6000、泊洛沙姆为载体制备葛根素的固体分散体,其溶解度显著提高,为口服制剂研发奠定基础[6]。结合自身科研讲解脉冲制剂、渗透泵制剂、纳米乳、原为凝胶等新剂型在中药制剂研究中的应用,如复方芎七脉冲片,释药机制为S型的溶蚀过程,且体外累积释放率模型为Logistic模型。制得的复方芎七脉冲片释药时滞为4小时,不同成分累积释放率均达到90%以上,达到脉冲制剂的释药标准[7]。

3 PBCL教学法运用的体会

对中药制剂专论课程实行PBCL教学法,笔者认为PBC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将所学课程融会贯通,具有批判思维,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第7学期即大四第一学期,是考研复习的关键时期,以往同学翘课严重,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困扰后期专业课任课教师的难题。课程实施PBCL教学法后学生出勤率提高,学习主动,课堂发言踊跃,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对教师而言,实施 PBCL教学法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设想授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预案。

PBCL教学法在国内外教学中已大量采用并取得成效,得到业界首肯,是高校的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思路。在后续教学中,我们将依据药物制剂专业的教学目标,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学生的特点,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为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药剂学药制剂剂型
不同中药剂型,药效有区别?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新形势下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针对药剂专业学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浅谈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彝药传统剂型——食补剂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