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智能制造的路径探索:以宁波为例

2018-02-09朱正浩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产学研宁波协同

朱正浩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中国制造业智能制造到了“攻坚克难”的阶段。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贯穿于价值链各个环节,具有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活动新的发展趋势,它强调政、产、学、研共建创新平台,推动技术创新。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当前国内领先城市发展智能制造的主要模式,是当前政府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将诸多创新要素放在一起并不自然会产生创新活动,创新主体和要素要通过怎样的路径才能达到“熊彼特创新”的彼岸?由此,产学研协同服务智能制造的路径成为了焦点问题。

2 智能制造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

要理解路径问题,首先要理解智能制造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基本问题。从理论层面上说,将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制造相融合的智能制造业技术高度复杂,创新风险巨大,且市场机会往往不清晰,使得单个组织难以拥有发展所需的全部资源和技术,从而使得组织独立创新变得更为困难,传统的以内部研发为核心的封闭式创新范式(技术推动型模式)变得不现实;仅仅依靠市场要素(用户)作为创新的动力(市场拉动型模式),或者使创新的供给端与需求端实现简单匹配,从而实现创新价值(集技术与市场的耦合模式)也变得愈发困难。在内部资源受限的前提下,组织为了快速适应外部变革,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外部创新源的资源整合,能否有效嵌入和利用包含产学研的外部创新网络,更深、更广地开展和异质性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将越来越决定着其竞争能力。

世界范围内,美国硅谷创新生态系统是产学研协同服务智能制造的典范,硅谷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成功的技术开发产业化闻名于世,大学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其基本特征,近来也有学者将硅谷的创新现象比喻成为创新的 “雨林模式”(Victor Hwang&Greg Horowitt,2015)——硅谷的创新创业环境更像万物齐出、茂盛发展的热带雨林,各种创新要素之间交织结合,演化发展,成为生机勃勃的创新基地①Victor Hwang&Greg Horowitt.创新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在实践层面上:第一,智能制造共性技术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共性技术具有基础性、关联性、外部性等特征②Bresnahan T F,Trajtenberg M.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 ‘Engines of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5,(1):83-108.,影响整个智能制造产业体系的共性技术包括网络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技术等,革命性的创新来自于熊彼特所谓的组合式创新,即所采用的技术本身可能并不是创新技术,但全部技术组合起来却形成了革命性的创新。此外,由于智能制造相关的共性技术通常会产生新知识和新组合,而不是“旧科学”,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大学、研究机构等都不可能独自完成这样的创新任务。第二,智能工厂的发展趋势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智能工厂的发展趋势是从柔性化、敏捷化、智能化到信息化,要顺应这样的趋势,智能工厂就必须掌握大量跨领域的技术和管理上的知识,但企业不太可能将其全部付诸内部研究中——企业无法负担庞大技术研发团队的成本,从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寻求知识的协助是明智之举,已有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Panagopoulos,2003③Andreas Panagopoulos .Understanding when universities and firms form RJVs:the import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3,(9):1411-1433.; Laursen and Salter 2004④Laursen,K; Salter,A.Searching high and low: what types of firms use universities as a source of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2004,(8):1201-1215.)。第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制定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根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版)⑤2018年10月1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的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18年版)》,详见 http://www.miit.gov.cn/n1146285/n1146352/n3054355/n3057585/n3057589/c6013753/part/6013772.pdf.,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按照“三步法”原则建设完成,无论是共性抽象特征的提取,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的制定,都离不开产学研各方的协同创新。

3 产学研协同服务智能制造面临的主要缺口

在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无论是创新主体还是创新要素,并不是“自由的”,新古典经济学描述的现象——只要将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输入一个给定的经济系统,就能获得产出,只存在于理想状态中。现实的经济系统是由人和组织构成的,被各种各样的社会壁垒划分开,包括地理、文化、制度、语言、网络和信任感等,这就使得创新的投入要素被种种因素或多或少地隔离开来,创新主体被不同体制的历史轨迹和惯性塑造了一个 “盆景”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创新主体间协同发展的有效性。笔者曾对宁波市北仑区科技局相关领导进行过访谈。该领导明确指出,(科技成果)产业化要成功很难,很多综合因素在起作用:一是技术要有市场需求,二是研发过程的成本很高,三是最最关键的因素——人的因素,要有既懂市场又懂技术的人才。而如果缺少某个环节,有一些(技术)在转化过程中间,(小试、中试)连设备都要自行设计,甚至连螺丝螺帽都要自行购买。这些问题反映的正是智能制造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问题:生疏且零星;企业间及产业间关系链比较短。这种由于企业间缺乏有效协作导致的“盆景现象”(孙喜,2016)①孙喜.再论产业升级的内生性: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四个案例的观察[J].文化纵横,2016,(6):64-71.使得企业或者大学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在面对科技难题时,被迫进入自身并不擅长的领域——如试验设备的设计甚至制造,从而遏制了创新的发生。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既懂市场又懂技术的人,也就是说在知识机构与企业和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如风投机构、金融机构、技术评估与服务机构等,使得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壁垒难以有效突破,大学研究人员不清楚市场的需求,而企业遇到技术难题往往求助无门。这种中介组织的缺位导致的“盆景现象”使得“熊彼特式创新”严重依赖于全能型人才的存在,从而大大降低了新知识产生的可能性。

另外,不同组织间有着清晰的边界存在,大学和科研机构有着一整套与企业完全不同的主要价值取向,出了成果以后首先考虑的是申报职称,甚至研究的主要出发点就是为了职称的晋升,和市场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由此,不同组织内部机制的不同固化了组织间清晰且刚性的边界,降低了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 (产学研)边界渗透的机率(Henry Etzkowitz,2012)②Henry Etzkowitz.Triple Helix Clusters: Boundary Permeability at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Interfaces as a Regional Innovation Strategy[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C:Government and Policy,2012,(5):766-779.,从而阻碍了创新的发生。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产学研协同服务智能制造的主要缺口:第一,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协作互动关系的缺乏;第二,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和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第三,不同类型组织之间的边界清晰,缺乏渗透。

4 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智能制造的路径探索

首先,要搭建工作平台。以宁波市为例,自2017年以来,宁波市建立和扶持了一批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和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平台。同时发展了一批公共服务机构,培育发展一批工程服务公司和系统集成商。2018年9月,在宁波召开的全球智能经济峰会上,北仑区人民政府、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知名科学家李泽湘教授,达成三方协议,在宁波市建设“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学院”和“清水湾(宁波)智能产业园”(简称“两院一园”)的整体架构下,共建北仑区域合作中心——北仑智能技术产业应用中心和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学院,着力于北仑区域智能技术人才培养、产业应用与推广和创新孵化等。这一案例是典型的具有孵化功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根据三方协议,中心通过整合智慧分析与优化设计、数据交互与制造协同、智能传感与控制决策、智能化集成执行四大技术领域,打造全互联网络高速高精数控系统开发平台、模具设计加工与成型应用全生命周期协同制造平台、工艺复合化高端智能装备设计开发平台、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离散智能制造开发平台,进行产业应用与推广③“宁波北仑和宁职院携手全球顶尖专家李泽湘谋发展”,浙江新闻,2018-9-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1270108567261 140&wfr=spider&for=pc.。

其次,从产品创新入手,实现智能制造在特色块状经济行业的广泛应用,从而逐渐贯通本土产业链,增强产业链之间的联系,发展系统竞争力,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建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新通道。以宁波为例,宁波市通过强化联结,实现智能制造在特色块状经济行业的广泛应用。

行业内联结的强化将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可能性。对于智能制造企业来说,要强化产业间的弱联系,产品创新是先导。在实践中,宁波市正是以产品创新为导向,强化行业间的联接,实施“由点带面”的创新范式扩展。先在基础条件好、改造需求迫切的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中先行先试,形成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后,在同行业中加以推广应用。另外,宁波市以专项项目扶持方式,对部分改造需求迫切的重点行业和企业,鼓励企业围绕流程型智能制造、离散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和远程智能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五种模式,实施智能制造技术改造,着力打造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标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智造技术的智能制造模式①“实施五大工程 培育五大模式:宁波奏响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最强音“,宁波日报网,2017-3-29.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17-03/29/content_1041491.htm?div=-1.。

综上所述,智能制造发展是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如何整合产学研创新要素,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作用,服务智能制造是关键所在:只有理解了当前产学研协同中“盆景”模式的天然缺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和怎样打造协同创新中的“雨林模式”。要跳脱“盆景”模式的制约,就需要从产业实际出发,在基础广泛的工业和教育研究体系内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一方面破壁搭桥,弥补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断层,创造创新者在一起工作的平台;另一方面从产品创新入手,实现智能制造在特色块状经济行业的广泛应用,从而逐渐贯通本土产业链,发展系统竞争力,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建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新通道。

猜你喜欢

产学研宁波协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