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
2018-02-09刘敬
刘敬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
冠心病属于冠脉血管内出现粥样硬化病变,引发管腔狭窄、组织灌流量不足、心肌缺血缺氧等病变,若未能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则很可能导致心肌组织坏死,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等,存在合并症的冠心病病情恶化及死亡风险均较高,因此需在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同时,针对其并发症进行合理治疗,并联合应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此保证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消除其顾虑,减轻其负面情绪,改善预后[1,2]。本文通过建立护理计划表、心理护理、健康宣讲、术前准备等多方面叙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旨在探寻对此类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1 建立电子档案及护理计划表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常规血尿检验、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诊断标准明确诊断;由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及交流过程中了解其一般信息,并通过检验单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掌握其病情,并将临床资料对一般信息一同录入计算机,建立个人电子档案,比如年龄、来源地、联系方式、心电图及血糖水平等。护理人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院既往病历,结合科室内实际情况,制定基础护理计划表,并根据患者个人电子档案及患者、家属反馈对基础护理计划表进行相应调整,形成符合临床实际需求与个人特色的护理计划表。完成制表后,将职责落实到个人,可由护士长或科室内专业水平过硬的护理人员监督护理计划表执行情况。
2 心理护理及健康宣讲
冠心病及糖尿病病程一般较长,以中老年人群为高发人群,多因担忧病情、介入治疗效果或身处陌生环境等因素而导致其出现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影响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度[3]。护理人员可在患者入院初期对其就院内环境、科室环境、检查设备及条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使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护理人员还可通过走廊宣传栏、发放资料、面对面交流、建立微信群或QQ群、开通电子邮箱及微博私信等措施,向患者、家属开展冠心病、糖尿病、介入治疗等相关医学知识的宣讲工作,提升其对疾病、治疗及护理的了解程度,以此消除患者顾虑,减轻其负面情绪,获取其理解与信任,提高依从度。护理人员目前多鼓励患者参加病友会,或与其他患者交流,扩展其交际面,通过和谐的医护患、患患之间的关系,予以患者来自他人的支持,并建议家属全程陪同,通过家庭支持,减轻其悲观情绪。护理人员或可邀请中医会诊,给予患者自我保健及护理的中医建议,比如符合病情需求的药膳、合理起居等。
3 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需持续监测患者血糖、血压、心率等方面指标的波动;指导患者掌握如何保持相同位置至少8 h,并指导患者掌握如何有效咳嗽、咯痰、深呼吸及在床上排便。遵医嘱督促患者严格按照降糖治疗方案完成治疗,若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者,可以考虑予以患者胰岛素治疗[4]。另外,可通过Allen试验判断经皮穿刺桡动脉是否合适,并询问其过敏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肾脏水化;术前1 d常规备皮,做好急救药品及器械的准备工作,保证仪器能够正常功能,掌握急救药品及器械的使用方法。
4 术中护理
通过温和语言、行为交流,或可播放轻音乐等方面分散其注意力,缓解患者不安、紧张及焦躁情绪,如有需要,可遵医嘱予以患者镇静药物。嘱咐患者排空膀胱,仰卧位;部分患者无法平卧,可斜卧位,以患者耐受、舒适为宜。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则,与医生做好配合,及时传递器械。术中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询问患者个人感受,并注意其神志方面的改变,如发现动脉压力曲线等方面出现异常,或发现其出现面色苍白、肢体疼痛、体温下降等临床表现,及时开展对症处理。术中常规肝素化,并在穿刺成功后注入硝酸甘油,降低静脉痉挛发生风险。
5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多进入ICU治疗,卧床且肢体制动,而ICU限制人流量,故患者身旁缺乏陪护,可能出现孤独、寂寞、紧张等情绪。护理人员可通过良好温和的语言及行为安抚患者,并及时告知其治疗效果,以缓解其负面情绪;术后持续检查其生命体征,比如血压、血糖、呼吸及心率等[5];术后给予合理的体位护理,比如术后12 h卧床,术后12 h-16 h内肢体制动。注意观察是否存在患肢屈曲受压、渗血等情况,避免出现鞘管扭曲,甚至断裂等不良情况。若发现患者大便不同,可予以适当缓泻剂,通畅大便;嘱咐患者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保持病房整洁,定期通风、消毒,做好补液及饮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