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RT治疗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研究
2018-02-09程韶娟
程韶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多脏器功能衰竭具有致残率高、病情恶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当前,临床多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治疗,能够净化血液,抢救多器官功能衰竭。近几年,CRRT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CRRT治疗能代替衰竭脏器功能,维持人体水电解质平衡,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需要搭配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此保证治疗效果[1]。本文选取50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研究CRRT治疗的应用及护理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于本院进行CRRT治疗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50例,女18例、男32例,年龄27岁-76岁,均值(52.37±3.5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差异(P>0.05)。
1.2 方法 (1)CRRT治疗:首先,体外循环构建:使用深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或A-V内瘘构建血管通路,控制血泵血流量每分钟150 mL-250 mL;其次,置换液配置:将150 mL NaHCO3溶液(浓度为5%)+2.4 mL MgSO4溶液(浓度为25%)+7.5 mL葡萄糖酸钙溶液(浓度为10%)+750 mLGS注射液(浓度为5%)+2,250 mL氯化钠注射液(浓度为0.9%)均匀混合成置换液,根据每天早晨患者血糖监测结果,合理调整置换液中胰岛素添加量,避免血糖升高,置换液使用量控制在24 L-72 L、输入速度控制在每小时3.0 L、根据根据患者容量负荷设置超滤量(100 mL-300 mL)、治疗时间控制在8 h-24 h。(2)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心理疏导、病情观察等;实验组行针对性护理:①管路护理: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跨膜压、静脉压、动脉压等,每隔2 h记录1次,合理固定插管位置,保证管路畅通,防止管路脱落、扭曲、反折、受压等,待患者变化体位后,若发生静脉压或动脉压报警情况,则需要及时调整体位,针对意识模糊者,采用约束带固定器肢体,避免导管脱出,治疗结束后,需要采用肝素稀释液脉冲式封管,避免管内凝血,并采用无菌纱布包裹导管尾部,防止脱管;②压力报警和无菌护理:待发出报警声音后,需要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和抗凝剂使用量,并根据报警原因综合考虑是否更换滤器,同时需要采用无菌技术留置深静脉管,再采用3M敷贴,每天均需更换敷贴,保证创口干燥性,在封管和接通血路时需全面消毒;③空气栓塞预防护理:治疗前,需要冲洗管路、滤器,彻底排气,置换液使用后需及时更换,避免空气进入循环血路,维持动脉壶内特定液面,防止控制进入滤器;④出血和凝血护理: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置管处出血、渗血、血尿、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等情况,每2小时监测患者凝血功能1次,根据出血情况及时调整抗凝剂使用量,针对肝素用量过大者,在其治疗后需缓慢推注鱼精蛋白。
1.3 评价标准 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化指标,其中包括Cl-、Na+、K+、Scr、BUN。
1.4 统计学处理 由SPSS 19.0软件统计研究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Cl-(97.58±5.76)mmol/L、Na+(132.47±4.08)mmol/L、K+(4.10±0.50)mmol/L、Scr(289.24±93.07)mmol/L、BUN(17.18±6.62)mmol/L,对照组Cl-(91.95±5.13)mmol/L、Na+(145.68±7.81)mmol/L、K+(6.25±0.82)mmol/L、Scr(727.24±105.37)mmol/L、BUN(28.68±8.03)mmol/L,组间差异显著(t=3.650,7.496, 11.193, 15.577, 5.525;P=0.001, 0.000, 0.000, 0.000,0.000)。
3 讨论
多脏器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具有病因复杂、病情恶化快、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是当前临床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净化血液的效果,能及时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和过多水分,有助于稳定心血管功能[2],为了进一步提高CRRT治疗效果,及时预防心衰、肺水肿等并发症,需要为行CRRT治疗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即管路护理、压力报警和无菌护理、空气栓塞预防护理、出血和凝血护理等,以此有效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患者后续治疗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血液净化连续性[3]。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各生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为CRRT治疗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行针对性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及时避免凝血、出血等情况,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