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沙门菌属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2018-02-09朱根忠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食品卫生沙门等温

朱根忠

(江苏省建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盐城 224700)

食品安全检查属于卫生检测工作中较为重要内容,且在生活质量持续提升的情况下,居民对于食品卫生检验工作也越发重视。在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菌属属于最为主要的病原体,属于食品卫生检验工作的重点[1]。在以往分离培养法检测过程中,其操作流程较为复杂,且中间环节技术要求较高,检查缺乏时效性以及准确性。借助沙门菌属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进行检测已经逐步得到推行。本研究就对该检测技术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1月500例食品样本,均借助沙门菌属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以及常规分离培养法检测。样本食品中豆制品167例,速冻面粉制品33例,88例冻肉食品,112例蔬菜,其余为水产品。

1.2 方法 500份检测样品均借助分离培养法进行检测,采集各检测样品各20 g分别放置在BPW 225 mL无菌袋中,持续拍打2 min,随后将其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持续培养18 h,温度设定为37oC。取培养后的增菌液约1 mL,加入10 mL TTB增菌液中,培养12 h,温度控制为42oC,再取1 mL加入到10 mL ISC增菌液中,同样培养12 h,温度控制为37oC。随后将其接种到BS平板中,培养12 h,取可疑菌落接种到营养琼脂平板中,借助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检查。而在沙门菌属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检测中,取样本前增菌液1 mL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核算。另取1 μL作为DNA检测模板,按照2010版标准对引物进行设计,后续检测按照常规方案进行,评定反应体系混浊情况。未出现浑浊,即视为阴性。

1.3 观察指标 对两种检测方式下阳性率以及检测用时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与两组有关各数据都以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合本次检测可知,在沙门菌属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中,18份样本表现为阳性,而分离培养中,仅4份表现为阳性,对比可知χ2=7.099,P=0.001。在检测用时上,沙门菌属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检测完成时间为(24.12±1.08)d,而分离培养为(5.82±1.22)d,对比可知t=19.082,P=0.001。

3 讨论

食品卫生安全历来为社会所关注,在食品中毒事件发生率持续增加的情况下,食品卫生问题更受到检测人员以及社会居民的关注。为保障居民食品安全,更需要对食品卫生检测工作加以重视,及时对不合格食品进行发现与处理。结合有关统计可知,沙门菌属为诱发食物中毒的主要细菌,对于该类细菌的检测为食品检测部门的重点。在以往分离培养检测过程中,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食品中沙门菌属含量情况进行有效检测,但该技术检测周期较长,且操作较为复杂,受外界干扰的因素较大,促使其整体检测效果欠佳[2]。此外,在该检测技术中需要借助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辅助进行检测,所需费用较大。

借助沙门菌属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进行检测属于新型检测技术,该检测技术建立在核算扩增的层面上,通过对靶基因中特定区域进行4种特异引物进行确定,随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并进行恒温扩增,可对食物中是否存在沙门菌属进行有效鉴定[3]。该检测技术操作较为简单,且扩增产物的辨别较为容易,通过肉眼观察是否存在白色浑浊沉淀,即可达到对扩增情况进行判定的效果。

早在刘宁伟等[4]研究中已经指出,借助沙门菌属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对食品中沙门菌属进行检测,可有效提升该方面检测工作的整体效率。在本次研究中,我检测中心就侧重对沙门菌属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以及常规分离培养法的具体效果进行对比。结合检测结果可以发现,在检测阳性率上,沙门菌属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明显较高,可见该技术在检测食品沙门菌属中存在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在检测用时层面,该检测技术用时明显较短,一般在24 h左右,进一步证实该检测技术的具备极高的时效性。

总之,基于沙门菌属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在食品卫生检测工作中的多方面优势,可将该检测技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持续进行推行与使用,提升该环节综合检测效率,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食品卫生沙门等温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食品卫生档案科学管理方法分析
华东地区沙门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分析
饮食和服务行业健康人群携带沙门菌调查
刍议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机制建立措施
腹泻患儿沙门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快速检测猪链球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纳米CaCO3对FEP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等温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