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民融合大数据应用的挑战及对策

2018-02-09,,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资源

,,

1 大数据在军民融合中的应用背景

习主席指出,实现强军目标,必须抓住战略契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大数据及相关技术作为信息技术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与颠覆性技术,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军民融合实际上是将军民两界的资源、技术、信息等因素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利用,以达到1+1>2的效果。大数据及相关技术因其网络扁平化、高效化、快捷化、互动化等特点,可以在其中发挥很好的桥梁与助推器的作用。近几年我国关于大数据发展与军民融合两个方向的政策环境同时向好,军民融合大数据的应用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将大数据应用于军民融合,可以对军民融合当前态势进行评估,关注军民融合当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描述军民融合发展态势;可以对军民融合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在当前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军民融合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可以对军民融合进行智能决策,依靠现有数据提供依据、做出决策,对军民融合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所讨论的军民融合中的大数据包括军民融合中的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军民融合数据资源包括军工科技资源及民营科技数据资源的互通信息(如军民用技术产品数据、产业发展数据)、地理空间及战场环境信息、战备信息等,大数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可视化等各种技术范畴和不同技术层面。

2 大数据资源和技术的军民融合现状

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正稳步前行,军民资源共享之间的壁垒逐渐弱化,“民参军”“军转民”的技术及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在不断提升,可以说我国军民融合已经迈上了新台阶。本文拟从军民资源整合、军民两用技术和军民资源技术应用3个方面描述大数据的军民融合现状。

2.1 加快了军民资源整合

军民融合大数据来源广泛、涵盖领域多、结构不一,大数据平台可以发挥其网络扁平化、快捷化及高效化的优势,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互通和高效整合,大幅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效益和效率。

在航天领域,在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指引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院,基于军民融合的卫星大数据综合应用服务平台,融合了天基资源、地基资源以及各类社会资源。其中,天基资源以标准化体系下国产通信、遥感、定位等3类卫星为基础,地基资源包括数据中心、服务集群和应用安全保障等,社会资源主要以政府数据、行业数据和应用数据为核心。通过军民两方的资源整合,围绕国产大数据基础服务、大数据应用服务和数据交换共享服务,研究具有航天特色的天地一体化大数据综合应用服务平台体系架构、卫星应用、大数据平台和安全保障等问题[1]。

在军事后勤中,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指导下取得重大成就,针对保障资源军民通用、业务信息军地衔接的特色,发挥后勤有标准、可量化、易规范的优势,推动后勤信息化军民融合不断取得新突破。以“信息流”引导和控制“资金流”、“物资流”,与金融系统、粮食系统、地方医保、国家各级交通战备机构、市政机构等,交换共享财务、军需、卫生、军交、营房等有关业务数据。如在预决算管理、会计核算管理以及各类经费和资金资产管理等方面,与国家财政信息化实现了同步推进、有机衔接,为军事后勤大数据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

在军队医疗方面,利用医疗大数据平台与地方医院形成医联体,并与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部门、商业保险部门等进行联通,共同推进分级治疗、生命科学研究、药品开发等将成为推进军队医院纳入国家医疗保障体系新模式建设的重要内容[3]。

笔者所在单位开发的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是装备采购需求信息的权威发布平台,是优势民口企业产品和技术信息的主要汇集渠道,具有装备采购信息数据收集、统计等功能,面向社会公众、民口企业和采购部门等用户,提供“军向民”信息发布、“民向军”信息推送、军地需求对接、信息动态监测等功能,为装备采购部门和民口企业提供信息数据服务,是装备领域军民融合的重要服务窗口。

2.2 推动了军民两用技术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形成了强大的研发能力,积累了大量可以转为民用的科技成果。同时,在民用科技领域,我国已经具备了雄厚的基础,许多民用的高科技实力已经超过传统军工部门。尽管民用高新技术不能适用于一切军事装备,但将会越来越多地与军用技术相容[4]。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市场的飞速发展和扩大,通信服务追求的高数据速率及大覆盖范围和现有频谱资源日益稀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张平[5]等引进大数据架构实现军民融合电磁频谱数据汇集、处理、分析以及应用的体系架构,针对电磁频谱特殊的应用需求,提出频谱数据汇集、频谱融合以及军民数据调度的工作模式,构建民方申请军用频段和军方占用民用频段综合利用方式的工作流程,实现了频谱资源综合利用。

彭茂祥[6]等基于专利数据构建国防科技大数据的应用体系,通过官方、商业、互联网及用户等渠道,获取与国防科技具体应用相关的专利数据及其扩展的技术、商业、法律等关联数据,并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存储、处理及分析,产生用于支持国防科技管理的情报分析、研发支持等具体应用的相关数据信息,为国防科技工作中的科学决策、研发、军民融合管理等提供支持。

2.3 促进了军工产品升级和科技创新

军工集团拥有丰富的军工产业资源,而民营企业则拥有先进的创新技术,将军工企业的需求同民营大数据企业的先进技术、产品、解决方案进行结合。军工领域也可以通过数据管理优化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整合各项资源并根据不同需求提取对个体有价值的信息,为军工领域的产品和科技创新带来极大帮助[7]。

以空军装备保障[8]为例,针对大数据的架构调整装备网络架构,从纵长型、集中式、“树状”大编组保障机制,向适应信息化军队联合作战的扁平型、分散式、“网状”小规模指挥体制转变,将改变空军装备数据保障的模式,加速空军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发展,使空军装备保障形成立体的、动态的、可及时分析的保障模式,实现由数据优势向决策优势的转化。

可视化技术最早是因为传感器、信息传输和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的综合发展而出现的,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工业、游戏娱乐等民用领域。随着军民融合战略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指挥系统的研发对可视化技术的大量需求,很多民口企业与航天、船舶口的一些国有军工企业合作,由军方用户提供数据,民口企业进行可视化技术产品和项目的研发。如空间战场可视化指挥平台有战场概况显示、战术级别信息、单个平台信息等,显示内容丰富且直观,对军队信息化建设做出很大贡献。

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通过军方发布装备预研、科研、维修等需求,民方自荐产品或技术信息的形式,对军方的产品进行升级与创新。如最近发布的多模总线处理芯片、DC电源控制器、功率探测器、高隔离无反射SPDT开关等,均为海军为研制军用电子元器件新品项目而面向民口企业发布的技术需求。通过采购信息网这个数据平台,实现军地需求对接,为军工产品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 军民融合大数据应用的挑战

总的来看,大数据给我国军民融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我国大数据在目前的军民融合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挑战。

3.1 军民资源整合难度大

军民融合跨界广,涉及跨军地、跨层级、跨领域、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业务;军民融合资源丰富,各领域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资源数量庞大、类型不一;军民融合主体庞大,参与主体有军方、企业、政府、社会公众等,性质不同、成分不同、参与方式不同,各部门有自己独立的、成熟的管理机制。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军方与政府、需求与市场、资本与项目、民口企业与军工企业的互联互通,是一个巨大挑战。

3.2 军民双方信息不对称

我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流动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军品研发生产对于高新技术和能力的需求信息无法有效传递,军队订货部门、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很多具有军民研发生产资质的民用企业无从获取这些信息,很多可以作为军用的民用高新技术被排斥在军品市场之外,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且一些利益集团掣肘尚未消除,存在着本位主义思想,缺乏大局意识、统筹意识,不愿分享自己的资源,在军民信息的双向流动中不平衡特征表现尤为突出。

3.3 军方信息安全难界定

军方项目资产关系到国家安全,资料的泄密可能对国家的安全造成危害。我国对军品研制与生产均采取无限保密的方针,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生产都有严格的保密制度,但这种保密隔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顶尖技术的应用,阻碍了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如何加强安全保密措施以适应军民融合发展成为关键性问题。

3.4 国家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军民融合立法规范大多为行政规章,虽然有很多有关军民融合的政策制度文件,但相关政策并未形成清晰的逻辑体系,缺乏权威的、对军地双方都有约束力的法律。现有立法在模式、范围、内容和实施上均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且存在着基本建设、人才培养等诸多空白。大数据应用于军民融合可能出现的开放权限、信息安全等问题,更需要严格的制度体系进行规范。我国现有政策法规发展相对滞后,无法做到系统完善、衔接配套、有效激励。

4 军民融合大数据应用的对策

4.1 应用智能技术

在军民融合式发展环境下,军民两界的数据资源体量将会得到空前扩展。大数据时代,计算能力就是生产力。有效利用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数据存储和管理等技术处理海量数据,实现军民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分析挖掘,提升军民融合大数据应用的智能化水平,是走好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的必要手段。

4.2 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军民融合大数据中心,发挥良好的聚集效应,从应用出发,紧扣军方、国内各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发展需求,汇集军地信息、社会信息等,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跟踪检查、分析总结,使军民优质资源和高新技术双向流动,有效、有序地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4.3 加强安全保密措施

针对军方数据资料保密的特殊性,建立安全的数据共享机制,从物理安全、体系安全上升到人工智能安全,使安全保密措施适应时代技术发展,实现覆盖大数据环境下军民融合各层级、各系统、各环节的安全服务和防护防御,形成资源可共享、技术可互通和信息安全的军民融合环境。

4.4 完善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的政策法规,加强立法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大数据在军民融合领域应用的体制机制;设立军地双方统筹管理的军民融合综合性法律机构,加大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促进军民融合观念落地,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5 结语

虽然我国在军民融合领域与欧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但是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变道超车的机遇。数据化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各项资源,并根据不同需求提取对个体有价值的信息,军民领域都可以通过数据管理采集、存储、积累、分析,以及利用各类资源和技术,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利用大数据优势,加快我国军民融合产业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发展,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促进军民融合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资源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