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治疗失神经肌萎缩机制研究进展※

2018-02-09章明星刘建卫欧阳惠楠徐泽婷王巧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肌萎缩骨骼肌电针

钟 声 章明星刘建卫 欧阳惠楠 徐泽婷 王巧玲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天津 300193)

失神经肌萎缩属于中医“痿证”范畴。病机为“经络不通、经气不续、气虚血滞”,气血功能失常导致筋脉肌肉得不到气血的正常温养,日久伤及脾胃,出现肢体痿软症状[1]。治则以“疏通经脉、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为主。针灸具有扶阳益气,温通经络气血的作用。针灸医家对于“痿证”的治疗多以《素问·痿论》中提出的“治痿独取阳明”为基本治疗大法和“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指导临床取穴,并取得良好疗效。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被动训练、磁疗、电刺激等方法延缓失神经肌萎缩,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仍不显著。由于,电针兼具针刺穴位及电刺激的效果,临床实践表明电针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疗效相较于单纯针刺更佳[2-4]。为此,文章从受损神经再生、骨骼肌微循环和肌卫星细胞等方面,探讨电针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机制情况。

1 电针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 缩短神经与靶器官建立突触关系的时间

周围神经损伤后,在损伤的局部和远端,轴突和髓鞘发生变性、坏死,产生大量损伤相关分子,致使雪旺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被激活,受损神经元启动近段轴突尖部生长锥的再生,重新与靶器官建立突触联系。研究表明,电针促进多种神经生长导向因子的表达,促进雪旺细胞的增殖并促进轴突髓鞘化,改善运动终板结构,进而加快受损神经再生速度,缩短神经与靶器官建立突触关系的时间,延缓肌萎缩[5]。

张晓晖等[6]研究发现,电针治疗可使失神经的腓肠肌中NGF、BDNF、CNTF、bFGF降低,而这些物质在脊髓中有显著升高,认为其机理是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促使靶肌肉中NGF、CNTF、BDNF、bFGF等因子通过轴浆逆行运输到神经元胞体,以保护脊髓神经元并促使其恢复。研究人员通过对家兔坐骨神经挤压伤的研究显示,电针治疗后脊髓腰膨大段组织和腓肠肌中AchE的含量增加,该发现提示电针可能是通过信号传导,增加脊髓神经元乙酰胆碱的合成与释放,促进神经肌肉接头处的Ach释放,从而导致AChE含量明显升高进而维持神经的兴奋性,这对于促进神经再生,防止肌肉萎缩,使受损神经得以修复有重要意义[7-8]。孙迎春等[9]实验研究表明,在周围神经损伤后早期,给予电针刺激可以促使受损神经组织中IGF-1表达增加,从而提高神经元的存活,促进轴突的再生和突触的形成,有利于神经的再生和修复。另外,电针治疗还能促进受损神经元神经生长导向因子Netrin-1、Slit2表达,促进损伤节段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GAP-43、NT-3、NT-4及受体分子等神经生长相关物质[5,10]。

2 电针可抑制局部组织微循环减退与血管重塑 延缓肌萎缩

研究显示,当骨骼肌失去神经支配后,其收缩功能丧失,血液和代谢产物淤积在静脉系统内,组织内动脉血灌注量会相应减少,致使血管床重塑、微循环减退,形成相对缺氧的代谢环境促进了肌萎缩[11]。随着失神经时间的延长,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增生,血管与肌肉细胞之间的弥散距离增大,进一步影响骨骼肌的血液供应,加快了肌萎缩的进程,增生的胶原纤维亦阻碍了神经的再支配。

电针刺激能引起肌纤维被动性收缩,通过肌肉的挤压作用调节骨骼肌内血流,促使血流加快,减轻代谢废物的堆积,延缓肌萎缩;电针也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兴奋交感神经,促使毛细血管扩张;还可增加失神经骨骼肌局部的神经肽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局部耗氧量增加、代谢增强,代谢废物的增多刺激毛细血管增多、扩张,进而抑制微循环减退、血管重塑,延缓肌萎缩[12-13]。

3 电针可抑制肌细胞凋亡 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延缓肌卫细胞耗竭

肌卫星细胞位于肌纤维表面,具有干细胞性质,对肌的生长发育、再生修复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在失神经早期肌卫星细胞数量会增加,随着失神经时间的延长,因耗竭而迅速下降[14]。

实验表明,电针可促进肌卫星细胞促进增殖、分化,延缓其耗竭。Xing,H.等[15]用电刺激坐骨神经神经挤压伤模型大鼠后,发现肌卫星细胞分化增加,可以保藏失神经骨骼肌的功能。研究人员用电针血清处理肌卫星细胞,考察该细胞的增殖、以及Pax-7、成肌分化抗原 (MyoD)、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蛋白表达情况[16]。结果显示,电针血清组对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作用更为明显,显著促进上述蛋白的表达。刘通等[17]用电针刺激委中、肾俞治疗腰肌劳损模型大鼠,结果发现在损伤局部MyoD蛋白显著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电针的作用可能与PI3K/Akt/mT0R信号通路有密切关系。

4 小结与展望

针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中的精华,在治疗失神经肌萎缩方面疗效显著。电针不仅具有针刺穴位的作用,还可以使骨骼肌被动收缩,也可在局部产生弱电场而改善局部微环境。电针可通过加快受损周围神经的再生速度,缩短肌细胞的失神经支配时间;抑制局部组织微循环减退与血管重塑;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抑制其耗竭,延缓失神经肌萎缩。总体而言,在电针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机制研究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不够深入,研究过于分散,缺乏对各细胞、分子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此外,电针联合其他疗法的疗效及机制研究也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肌萎缩骨骼肌电针
鸢尾素(Irisin):运动诱导骨骼肌自噬的新靶点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两种肌萎缩侧索硬化基因表达谱差异性比较
毛蕊花苷对递增负荷运动小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8-羟鸟嘌呤可促进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骨骼肌细胞自噬介导的耐力运动应激与适应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自主呼叫装置的设计和实现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