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优质校建设
2018-02-08杨洁
杨洁
摘要:建设优质高职院校是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深化与拓展,也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根本上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高职教育的需求。通过强化内涵建设;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重视“诊改”工作等,促进高职学院优质校建设。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quality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deepen and exp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s also the inevitable request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is to basically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m, promoting the pilot reform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diagnosis and reform" work,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quality school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promoted.
关键词:高职学院;优质校;建设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high quality school;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5-0201-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从外延式扩展向内涵质量提升的转变,以及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要求,高质量逐渐成为新一轮高职院校建设的奋斗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教职成【2015】9号)已明确提出,将要建成200所左右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所谓优质高职院校,就是不断“优质化”的高职院校,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以及社会承认度高等方面。
1 优质校建设背景
1.1 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据统计,截止2016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23万所,在校生2680.21万人,职业院校共开设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是教育领域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虽然体量庞大、发展速度惊人,然而在整个社会领域的认可度仍然很低,面临着如何做大做强的挑战。职业教育只有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才能从“大”到“强”迈进。
1.2 国家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举措为优质校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要求高职教育要优化结构、加快改革步伐、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为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办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2 优质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期,学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要求,与行业发展的要求,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办学体制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随着国家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不断提高,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机制、职教集团的整合、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制探索、教学质量内部诊改机制等改革仍需推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还需增强。
2.2 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已比较健全,但在结构、内涵建设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梯队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待优化,分类导向需进一步深化,分类评价导向需协同推进,配套制度需進一步健全。
2.3 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支持技术技能积累与服务的协同机制尚未形成,技术技能积累机制存在校企协同的层次低、范围窄、参与程度不高、动力不足的问题。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团队。
2.4 依托系统、服务行业发展的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强化
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部分行业企业合作探索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但合作范围和合作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行业人才需求和针对性培养的实践不足,对企业结构性改革研究不够,与行业的应用性研究范围不广,服务行业的特色不够鲜明。
3 几种做法探讨
3.1 加强内涵建设,从“大”到强迈进
坚持走质量化道路、集团化、国际化道路。我国很多职业院校在校园建设、办学资金、教学实验设备、师资存储等方面长期滞后,即使发展到今天,不少学校依旧处于“积弱积贫”的固化状态。应该在稳定招生规模的前提下,严格限制新增专业,适当减少招生数量。尤其要控制和逐步削减技术含量较低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和人数。集团化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集团化可以提高决策水平;统筹各校发展和思路;可以在重大项目上集中资源等。尤其重要的是,有相关企业参与的职教集团能够最大限度地推进校企合作、创新发展、产品研发等,从而实现各校、各企业多赢格局。我们还需要主动“走出去”,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和思想,做到“洋为中用”,不断实践,并聘请发达国家的职教专家前来指导,促进职教事业的发展。endprint
3.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提升职业教育,需要有好的考核机制。如委托第三方认证机构对院校老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估、认证,以确保职业院校教师技能水平以及场地设施等教学条件能够满足在校学生的教学要求,实实在在提升技能习得的水准。很多的高职学校教师,理论娴熟,技能水平却比较薄弱,主要是缺乏去企业锻炼的机会。学校应多给老师去企业挂职的机会,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并引进企业优秀技能人才到高校任教,倡导产教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大批专业的职业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出产业所需人才。
3.3 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
通过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使现代学徒制成为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将工匠精神嵌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坚持差异化竞争。推进现代学徒制,机制保障是关键,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包括招生管理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师资管理制度、学徒管理制度等。师资队伍是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支撑点。通过搭建良性平台,实现教师互聘互派,先进技术共享,校企联合培养,建设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經验兼备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推动专业建设和师生成长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构建“工作任务”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同步进行,建立校企互通的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建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一体化”办学体制机制。
3.4 重视“诊改”工作,保障优质校建设质量
建立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制度,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切实支持学校的教学质量的保证主体工作,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重要意义。要做好“诊改”工作,首先要思想上重视,明确诊改的责任主体是学校,学校内部要落实诊改责任,明确“诊改”工作是学校为提升本校的教学质量而进行的一项常态化、实时性、动态性工作。其次,要明确“诊改”质量源于基础办学数据的真实性。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是做好“诊改”的关键环节,其中基础数据的真实性,是“诊改”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各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教职员工之间要互相交流与帮助,防止产生“伪数据”;对“诊改”工作要认识到位,不搞形式主义,防止人为编造假数据;不能因贪图“省事”而雇请第三方公司刻意制造“漂亮数据”;防止技术不过关,业务不熟悉而出现“错误数据。真实的基础数据,有助于提高“诊改”质量,促进优质校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诊改”质量源于基础办学数据真实[N].中国教育报,2017-5-16(10).
[2]弘扬工匠精神,服务转型升级[N].杭州日报,2017-6-20(3).
[3]从[大]到[强],职业教育如何走[N].光明日报,2017-6-19(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