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科学研究在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中的重要性
2018-02-08李金萍
李金萍
摘要:高校科学研究在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科学研究与产教办学模式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从纵向科研、横向科研以及师资建设和质量评价四个方面的建议对策。
Abstract: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teaching combined school mo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teaching combined school mode,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rom four aspects: longitudinal research, lateral research, teacher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关键词:高校科研;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Key words: university research;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6-0067-02
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科技大学的必要性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部长陈宝生说,下一步,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教育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形式,抓主要矛盾,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表现在高等教育应用科技大学的领域里,就是社会、政府、家长对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毕业生培养的要求和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当前,应用科技大学的建设过程中,产教融合是必经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分类发展和合作发展的最基本方式。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从1999年以来,各地方高校得到了一次大发展和大飞跃,主要体现在院校合并,转型升级,获得了空间的发展,这批高校一般都是以地方财政资助为主,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的普通本科高校,也就是“新建本科院校”。包括:高职高专相互融合并购而成;一些大学的独立学院升格而成本科学院。
新建本科院校在特殊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地方社会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同时也出现了学生培养“同质化”的矛盾,因此高等教育领域发出了区别竞争、错位发展的呼声,应用科技大学应运而生。2017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强调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高等学校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要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着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急剧转型,都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院校发展。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存过程对接。”因此,如果实现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蓝图,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是关键。
2 高校科学研究与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关系分析
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模式中,通过科学研究来培养人才,这是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重要途径。19世纪初在创立柏林大学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洪堡就提出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的大学理念。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仅体现在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科学研究成为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且体现为教学过程也既是研究过程的教育理念,科学研究成为促进教学的一种手段。这种教育理念如今正印证了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只有在产业和教学合作育人的过程中,学生才有机会得到发展。
高校科学研究在大学里承担着发现知识的重要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高校科学研究同样也承担着培养人才的特殊功能。在大学里,人们的共识是,科研是教师的事情,跟学生无关。学生或许在教师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参与一下,起着协助老师完成科研任务的微不足道的作用。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参与科学研究越来越多,各种类别和层次的科学研究都有参加,甚至很多科研都要依赖高校的科研力量来完成。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中,产是、“产”可以理解为产业,“教”可以理解为教育、教学。那么产教融合,就是产业与教育和教学的合作。如何才能实现产业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高校里的产教融合的设计方式多以学校为中心,企业在产教融合中无法获利,导致他们的积极性几乎没有,是“剃头担子一头热”,虽然很多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出台政策支持产教融合,但是效果还是不佳。高校科学研究正是高校接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面窗口,正是通过教师承接政府、社会和企事業单位的纵、横向课题,才有机会接触社会发展。
3 高校科学研究推进产教融合模式发展的四种途径
3.1 高校科学研究通过纵向课题的申请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科学研究纵向课题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区级等各级别项目。政府通过发布课题申请指南,鼓励校企双方深度合作融合,推行鼓励措施,高校教师通过申请相关研究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加大积极推行产教融合中高校、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如何出台税费改革优惠政策等,如何规定企事业单位承担培养高校人才的义务和责任,从而研究如何建立起校企融合的约束和激励政策等。教师在承担纵向的研究过程中,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将研究成果应用在学校里,从而促进产教融合的发展。科研教师在促进校企合作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可以带动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统筹当地企业和高校两种资源,发挥高校科研的作用,资源调控,确定培养方向和目标,研究制定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协调和指导产教融合有序发展。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网络模式和信息平台,促进双方信息共享,动态反馈产教融合的发展情况,为校企沟通搭建桥梁,建立互通有无、互动共赢的局面。endprint
3.2 高校科学研究通过横向课题的申请带动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
应用科技大学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要想深入持久,就必须建立起运行良好的运行机制。教师通过承接企事业单位的委托研究课题就是很好的契机。在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将学生派往企事业单位任职或者培养某些特殊技能,就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开展这种研究,就是建立了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校与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能够将资源配置优化,实现专业特色突出、资源共享,发挥出高校群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将资金、项目、人才和科学研究成果进行相互传递、组合和共享,以创新驱动发展,产生全新的生产力。横向课题的开展可以引入企事业单位的经费在高校设立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等。还可以以高校为主导,利用高校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吸引企事业单位的有技能的工程师来校开讲座或任教,传授实践性的知识。
地方高校在申请课题上与其他大学比,天然存在劣势,学校通过校内项目的培育来支持教师去承担大型企业的技术攻关课题,努力争取到省、市厅级课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校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也联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通过地方政府的帮助,去争取当地大型企事业的重大重点项目。
3.3 高校科学研究通过参与技术攻关培养产教融合需要的教师队伍
高校教师通过参与地区企事业单位的科研技术攻关课题,可以建立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人才相互融入和共同介入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互动融入”的培育人才模式。高校教师通过去企业挂职或者聘任为企业顾问,带动大学生去“企业大课堂”学习。同时高校也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或者高级技师来校教授实践课程,模拟工厂或企业真实工作情境,真正实现“师徒传帮带”的教学场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授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进行思想的传递,让大学生亲身体会到实践场景中的人和事,得到感性认识。高校与企事业单位通过这种互动模式可以在人力资源的层面建立长期的稳定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促进了双方知识共享、人才交流,进而带动了创新发展。
目前从地方新建本院院校向地方应用科技大学转型中的师资队伍的培养不容乐观,可以说很多高校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效果可能不是很好。很多高校刚刚转型成地方应用科技大学,以前招聘的教师都是按照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标准进校任教的,无法很快适应培养技术、技能型学生的培养模式。转型发展需要实践和动手能力都很强的教师队伍,打造这样的一支队伍,首先就要看教师有没有承接纵横向课题的经验,特别是和企业联合攻关课题,这样的教师不但动手和实践能力较强,同时在社会上人脉也比较广,可以将学生带到不同的教学场景中去,是学校不可多得的师资财富。
3.4 高校教学研究也是产教融合办学模式评价体系的保障
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效果如何?如何评价校企合作办学的质量,产教融合度到什么程度?这都需要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体系中包括校企合作办学中的各个环节如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和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实验实训培训基地的建设、毕业设计的成果以及与之配套的与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质量标准和比较规范的制度设计。很多高校虽然也建立了产教融合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保障系统,但是具体执行情况还有待商榷。有的学校即使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也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比如说如何对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如何规定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高校科学研究就可以很好地起到评价作用,因为高校科学研究是以课题形式存在的,结题时需要拿出成果来展示和汇报才能结题,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题攻关的时候就慢慢地做出了成果,而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参与到教师的课题,就会有成果,这些成果就是很好的评价指標。
4 结语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史上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一直都很重视,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无不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今,人民强调“工匠精神”和创新思想。通过高校科学研究促进产教融合办学,从而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学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办学途径。
参考文献:
[1]黄帅,商明蕊.“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机制及其构建[J].高教学刊,2016(6).
[2]胡建华.大学科学研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9(4).
[3]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