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先祖 追思先贤 历代帝王庙博物馆
2018-02-08陆杨
陆杨
中华上下五千年,自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作为文明史的开端,中华广袤的大地上历经了朝代的更迭,权力的转换,延续着中华文明。北京有一座庙,在过去,平日里大门都是紧闭的,只有皇帝来的时候,它才能打开。各朝各代的悲欢离合、盛衰沉浮的主角们都在这一座庙堂上被祭拜。
从白塔寺往东不远,路边一面黑琉璃筒瓦绿剪边、硬山顶大影壁格外引人注目,影壁对面黄色琉璃瓦覆顶的宏大庙宇,就是历代帝王庙。如今,它不但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朝经典建筑,而且以博物馆的形式,用无声的语言记录下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
工作人员介绍,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朝专门祭祀古代帝王的皇家庙宇,供奉祭祀上至伏羲、轩辕祖先,下至元、明各朝的历代帝王和名臣,是我国唯一纪念历代帝王名臣的坛庙。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和孔庙相齐,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历代帝王庙不仅拥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还有鲜明的建筑艺术特点。
博物馆因地制宜,利用历代帝王庙不同的空间,开辟了六大主题展览。
景德崇圣殿内的“历代帝王庙原状陈列展”,以伏羲、炎黄为中心,从殿堂陈设、神位排列等方面恢复了原状陈列,再现了清乾隆时期景德崇圣殿的原貌。
东配殿内的“历史沿革展”,主要介绍了明太祖朱元璋、明嘉靖帝朱厚熜、清順治帝福临、清康熙帝玄烨、清雍正帝胤祯、清乾隆帝弘历六位皇帝在创建、完善、发展历代帝王庙的祭祀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
西配殿的“主要祭祀人物展”,展出主要人物三十八位,这些人物既有开国、守业帝王,也有华夏汉民族或多民族帝王人物。
“从祀名臣”展,介绍了79位文武贤臣的生平事迹、史料记载、传说轶事。
“三皇五帝与百家姓专题展览”,以三皇五帝为主线,展陈由他们衍生出来的100个姓氏及相关内容。
关帝庙中的“关公文化展”,展示了关羽的悲壮人生,同时展览也展示了各地关帝庙的风貌,揭示了关公文化的深厚内涵。值得一提的是,在历代帝王庙中单独建有关帝庙,形成了“庙中有庙”的奇特布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不少专家认为,关羽历来被官民共同奉为保护神。在历代帝王庙中单独建关帝庙,是想借助忠义仁勇的关帝来镇恶辟邪,起到护卫的功能。还有些专家推测,关羽曾被众多皇帝尊崇为武圣关帝。倘若按功臣名将的身份,把关帝供奉在东西配殿中显得待遇有点低;倘若真要按帝王身份供奉在景德崇圣殿里,与历代帝王共聚一室又嫌不够资格,故只好为他单独建庙供人祭祀。
祭祀“排”位
工作人们介绍说,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距今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庙如其名,这里供奉的并不是任何神仙,而是中国188位皇帝和79位文武贤臣的牌位。
祭祀已亡之朝先代帝王的习俗起源于隋文帝时期,到唐玄宗天宝年间专门设立了三皇五帝庙宇,在此举行国家祀典的传统就这样沿袭下来。因为是皇家公祭之地,历代帝王庙的建筑等级采用皇家建筑中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房脊和黄色琉璃瓦,这种规制堪比故宫太和殿、乾清宫。
景德崇圣殿是历代帝王庙的主体建筑,过去专供皇帝祭祀的地方。进深五间,面阔九间,60根粗壮的通体金丝楠木柱不仅在庙宇中绝无仅有,就是故宫乾清宫的通体金丝楠木柱也比它略逊一筹。大殿内,金砖墁地、彩画饰梁。殿前四座碑亭均为全国最高、最大。
如今的景德崇圣殿内的“历代帝王庙原状陈列展”,位居正中的一龛中供奉的是伏羲、黄帝与炎帝,左右分列的六龛中,供奉了五帝和夏商两周、强汉盛唐、五代十国、金宋元明等历朝历代的185位帝王牌位。
明清两朝,这些牌位的增补删减,代表着后代统治者对先朝历史的个人评价。比如元世祖忽必烈,本来被供奉在南京的帝王庙中,显示出朱元璋驱逐蒙古军创立大明后的豁达胸襟,但是到了嘉靖年间,汉蒙形势再度逆转,边关告急,元世祖的牌位被从帝王庙撤下。过了整整一百年,清兵入关后,恢复了元世祖的祀位。
到清乾隆朝时,历代帝王庙祭祀改革仍在继续并最终成型。乾隆皇帝提出“中华统绪,不绝于线”的说法,也就是说少数民族的皇帝们也该进入历代帝王庙,增设了辽、金等开朝帝王的祀位,显示出对曾经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首领的尊崇。自此,历代帝王庙祭祀体系最终定型。
如今,景德崇圣殿内供奉了188位中国历代帝王的牌位,但是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大作用、产生巨大影响的帝王,却有三位没有入祀。其一为“焚书坑儒”的秦始皇;其二是在戏剧舞台上永远以白脸形象示人的曹操;第三位是隋文帝杨坚,他曾被入祀,后又被罢祀。这三位都被视为“功不抵过”的君王。而在188位帝王中“敬陪末座”的明朝崇祯皇帝,恰又是一位亡国之君,他之所以能够入祀,则是认为崇祯“本非亡国之君”,而满朝“皆系亡国之臣”,所以他的亡国,是在用人失当和生不逢时,似乎主要不是他的错,因此仍应入祀。
对于统治了中华疆土将近300年的大清王朝,历代帝王庙都没有为它的十三代皇帝准备祀位。但是,只有雍正皇帝在景德崇圣殿前面立下一块无字碑,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一庙四大怪
工作人员说,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历代帝王庙,是明太祖朱元璋创建明朝之后,于洪武六年(1373年)在南京修造的,祭祀三皇五帝与部分开国君主共17人及配享贤臣32人。后来燕王朱棣起兵夺权,明朝的国都迁至北京,但历代帝王庙却还留在陪都南京。此后从永乐朝一直到嘉靖初年,每逢祭祀历代帝王,或是遣官去南京帝王庙,或在北京先农坛与“五岳四渎”同祭,既不方便又不够庄重。嘉靖九年(1530年),喜欢制礼作乐的嘉靖皇帝接受官员廖道南的建议,由工部在北京阜成门内大街原保安寺旧址另建新庙。两年后,气势恢宏、规模庞大的历代帝王庙竣工,当年秋季,嘉靖皇帝还亲临新庙举行祭祀大典。
老北京有句顺口溜:“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工作人员说,这句顺口溜说的正是历代帝王庙。endprint
如今来到帝王庙门前已是青砖满地,一片坦途。但在当年这里并列着三座石桥,桥下并无河流,这才有了顺口溜说的“有桥没有水”。庙前修桥是按照当时的建筑规制来的,根据规制在宫殿或陵寝的神道前建桥,用以烘托主体建筑的庄严与高尚。工作人员说,历代帝王庙的石桥下原本也是有水的,但清朝灭亡后,此地无人打理,日本占领时期,这里就不见水了。看来,顺口溜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才开始流传的。至于石桥,1953年马路扩建时被拆除了。
历代帝王庙大门两侧立有两座下马碑,但都没有底座,所以也就有了第二句顺口溜“有碑没有驮”。下马碑的碑身是长方形的,没有龟趺,龟趺又叫赑屃,在汉族神话中是龙生九子之一,排行老六,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一般在各地宫殿、祠堂、陵墓中可见到赑屃背负石碑。下马碑的作用是告知所有官员民众,来到历代帝王庙前必须下马步行,以表示对历代帝王和先贤功臣们的尊崇。
通过大门走进庭院中,东边照例是鐘楼所在,西边对应位置却无鼓楼,因此叫“有钟没有鼓”。可是中国有句老话叫“暮鼓晨钟”,早晨敲钟,钟在东;日暮击鼓,鼓在西。工作人员解释说,据学者专家们分析,在一般的寺庙当中都有东西对称的钟楼和鼓楼,但是属于皇家的陵寝建筑,都只设钟楼,不设鼓楼。历代帝王庙里供奉的是逝去的帝王,所以按陵寝规制是不设鼓楼的。只取晨钟,舍弃暮鼓,含有让死去的帝王在天上得到永生的寓意。
再往前走,便是景德崇圣殿了。历代帝王庙,虽称为庙,却无神佛。这座庙宇虽是庙宇建制,但既不供奉佛祖,也不崇拜三清,而是供奉着自三皇五帝以来的一百余位帝王,以及青史留名的文臣武将。所以就有了顺口溜最后一句“有庙没有佛”。
自北京的历代帝王庙建成后,皇家“每岁春、秋仲月,择日致祭。”据记载,从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间,在此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民国时期,这里一度废弃20年,后来被陶行知等教育家用来办起了慈善学校,从此,庙宇里书声琅琅40年。直到中学迁走,这里才得以重新修复。2006年历代帝王庙修缮完工后,有关部门参酌历史资料,重新予以布置,但在东西配殿内不再供奉名臣的牌位,而开办了介绍历代帝王庙和有关历史知识的展览。后来每年4月举行祭祀大典,使之成为一个了解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课堂。
Tips
历代帝王庙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
开馆时间:9:00-16:00
票价:20元/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