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刺猬的优雅》看法国文化的审美趣味

2018-02-08王佳瑶

速读·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审美趣味

王佳瑶

摘 要:妙莉叶·芭贝里是当代知名的法国作家,她所创作的作品《刺猬的优雅》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我们从中能够感悟到人类自身的矛盾和困惑,同时还能够品位法国文化浪漫优雅的审美趣味。本文就从这篇风靡欧美的作品《刺猬的优雅》出发,探析法国文化独特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刺猬的优雅》;法国文化;审美趣味

妙莉叶·芭贝里在法国出生,深受法国文化的影响,在创作中也无时无刻不流露着法国文化的审美情趣。其实,妙莉叶·芭贝里的处女作是《终极美味》,在出版后不久便获得了美食文学奖酒神巴库斯奖。继而出版的第二部作品《刺猬的优雅》以黑马之势在整个欧美流行起来,其语言优美流畅,文章内容发人深思。从这部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人物形象情感的细微变化,而这与法国文化有着极大的联系。作者用“刺猬”这个意象塑造了两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其人物形象的优雅正是用以诠释法国文化审美情趣的关键,本文将从此出发,通过法国文化与人类孤独之间的联系,不断去探索法国文化中的审美情趣。

一、两个典型人物及其优雅

(一)借助“刺猬”塑造的两个典型人物

刺猬,是一种行走极其缓慢的动物,它的牙齿并不锋利,它的气魄也并不凶猛,遇到强敌时它还不能够奔跑,然而,它们却能通过自己的方式生存于自然界中。因为满身都长满了刺,所以人们将其命名为刺猬,刺猬的性格是孤傲的,然而它们的内心却无比细腻。当危险来临,刺猬就将自己的身体蜷缩起来,将刺裸露在外,形成一个针球滚动,这样的方式保护了它们最柔软的腹部,抵抗了天敌。

在《刺猬的优雅》中,作者妙莉叶·芭贝里塑造出了两个类似“刺猬”的典型人物,一个是门房勒妮,她的长相一般,身材肥胖,性格粗暴,然而她有一间书屋,这是出乎所有人意外的,其中藏着她的所有秘密。另一个是帕洛玛,锋芒毕露。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宛如一个刺猬,只不过我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优雅而已。

刺猬也有自己的无奈,这一点在《刺猬的优雅》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刺”,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想将“刺”朝向他人,除非他们对自己存有敌意。勒妮由于童年受到了太多的伤害,在被人忽略的环境中成长,加之姐姐被富家子抛弃而离开人世,勒妮则更厌恶那些有钱的人,心存深深的敌意。而帕洛玛同样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创伤,尽管帕洛玛的生活富裕,然而她却精神匮乏,生活的并不幸福。就是这样的两个典型人物,在受到创伤以后都像“刺猬”一样生活,他们的“刺”仅仅是防范他人保护自己的方式,而非是攻击他人报复社会的武器。

(二)勒妮·米歇尔的优雅

经历生活的艰辛困苦,勒妮·米歇尔领悟到安全生活的方式。高级住宅区的人们都无法辨认她的脸庞,然而,她却建造了一間专属书房,一边喝着温润的红茶,一边精读各种书籍。勒妮·米歇尔在无人关注的角落中读书,与此同时将自己伪装成为不识字的粗俗人。我们不禁有所疑问,为什么女门房读书不被认可,如此见不得人?当时的太太和先生们都认为,又丑又老的女门房就应该安稳过日子,生孩子,然而为什么勒妮要去读《安娜·卡列宁娜》呢?勒妮洞察了太太和先生们的想法,很清楚人们会因为女门房的读书而感觉到一定的危险,认为女门房要惹出什么是非来。现实就是如此,人们往往希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将他人束缚在一定的思想道德界限中,如果他人不按照这些思想道德界限去生活,便会被认为是异类。

勒妮面对他人的不解,经历了嘲讽过后,给自己寻找了一个通往外界的道路,最终,这个道路被小津先生和帕洛玛发现了。小津先生开始与勒妮成为朋友,他们对彼此都有好感,小津先生也曾说:“我们可以成为朋友,乃至更多。”妙莉叶·芭贝里所描写的感情是细腻的,让人足以感受到勒妮生活的优雅。

(三)帕洛玛·若斯的优雅

帕洛玛·若斯小时候很令大人头痛,她思维敏捷,太过睿智,甚至喜欢和不会说话的大树去对话。她的母亲服用了大量抗抑郁的药物,有时都想将她送到医院做心理疏导。大人们都感觉,帕洛玛·若斯每天都在问一些没边的话题,这些还不如整天联系弹奏乐器,帕洛玛·若斯身边的达人都感觉她像一只鱼缸中寻找自由的鱼儿,每天都想打破鱼缸获得重生,因而,帕洛玛·若斯并不自在,决定自杀,而着一些却因为门房勒妮的到来而发生改变。

在很多细节中,这两个人物都像是一个刺猬,与众不同。比如说,电梯经常出现一些故障而无法正常运转;帕洛玛·若斯经常进行一些奇奇怪怪的涂鸦;帕洛玛·若斯的近视眼镜非常大;金鱼吞了安眠药,结果从帕洛玛·若斯的手中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却在勒妮的手中获得重生。值得强调的是,在《刺猬的优雅》开始之时,帕洛玛便透过玻璃杯,拿着摄影机,对着自己的姐姐和母亲拍照,拍摄出来的人物是变形的,而后,她便将水倒入玻璃杯中,看着姐姐,说道:“缸中金鱼理论的典型人物”。这里的“典型”是帕洛玛自己加上去的。在这部作品的结尾,帕洛玛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她未来或许会边读书,边写作,又或许会过其他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是她自己的勇敢选择。

二、“刺猬”与人们的孤独

在历史上,法国的文化曾经辉煌一时,在法国文化的璀璨殿堂中,巴尔扎克、雨果以及莫里哀等等为法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世界著名的雕塑家罗丹也推动了法国文化的发展。法国文化的鼎盛使得法国人有着天生的优越感,现实中,他们也拥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化,早已经融入到法国人的骨子里,成为法国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文化也从始贯终融入到《刺猬的优雅》中,联系着人们的孤独。

门房老太太勒妮是《刺猬的优雅》中的主人公之一,从表象来看,勒妮沉迷于像《老友记》一样的剧片,俗不可耐。事实上,勒妮却博学多识,热爱文学,懂得古典音乐,对哲学也有所涉猎,喜爱去欣赏梵高以及莫奈等人的著名画作。然而,迫于现实,勒妮却不得不将自己的这些藏起来,将自己伪装成为一个小市民,因而,勒妮清楚,没有什么背景的她在这个社会中将会被高雅拒绝。endprint

的确,在大工业的背景之下,金钱与霸权是衡量人们生活的唯一标准,有钱人有权利去操纵艺术圈,而没钱的普通人则会被艺术拒之门外。因而,蓬头垢面的勒妮感到了这个世俗深深的偏见,尽管法国的文化艺术领先于世界,然而艺术圈却容不下像勒妮这样的普通人。然而,勒妮和其他的普通人又有所不同,她能够记录着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并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

勒妮的外在与内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她的外表丑陋,然而她的内心却非常细腻,这些就足以体现出法国文化的审美情趣。法国人对待事物的情感是细腻的、复杂的、繁琐的,这些特征在勒妮的身上毫无保留的体现出来。

与勒妮生活在同一公寓中的帕洛玛是作品中的另一只刺猬,她的智商极高,在大人面前却要装出笨拙的模样,还有她的自杀,这些都令人匪夷所思。作者借助帕洛玛体现出了她对于世界的思考,作者同帕洛玛一样担心自己生命会走向平庸,因而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通过勒妮和帕洛玛这两个“刺猬”般的人物形象,作者阐述了这个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原本是我们生活交流的平台,然而因为金钱、权利、民族、政治以及信仰等诸多因素,我们每个人感知的世界都是不同的,我们需要生活在他们的世界中,按照他人的约束去生活。这就是当时的法国,在后工业时代里的一种隔离,这种隔离也就是勒妮和帕洛玛成为“刺猬”的原因,也就是这个社会存在很多“刺猬”的根本。

也许,正是因为法国文化中存在这种隔离,人们才会感觉到孤独,人们才会掩饰自己伪装自己,成为“刺猬”般的人。其实,像《刺猬的优雅》中的“两只刺猬”的人在社会中大有人在,而这些人遍布不同的国家、地区,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因此,我们也应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当我们也被迫成为一只“刺猬”时,我们能否也以优雅的姿态生活下去。

三、“刺猬”与对社会的反讽及对自身的认同

在世俗的眼中,勒妮与帕洛玛这两个人并非社会中的精英,然而他们的身上却有着某种才能,这是平常的普通人所不具备的,这使得《刺猬的优雅》更像是一部抨击荒谬的小说。且不说作者在作品中对于外部世界的抨击,作品中还流露着对“刺猬”的自我认同,同时还包括“刺猬”与“刺猬”之间的彼此联系。

勒妮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她自己就这样说道:“我并没有孩子,我也不会去看电视,我同样不信仰上帝,这些都是所有人为了生命的道路更为便捷的心理安慰。”的确,一个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会将自己的毕生心血用在抚育孩子身上,若干年以后,她的孩子又有了自己的孩子,重复着抚育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上幸福生活的道路,孩子充实了一个母亲的生活,孩子又永远生活在世俗的家庭之中;一部电视机能够上演成千上万人的故事,引导人们的目光转向狭隘的空间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让人们沉溺于并不现实的梦境中;上帝,同样也是如此,能够安抚这个社会的恐懼,让人们的罪恶感得到减轻,让人们的生活得以更为享乐。

从实质上讲,孩子、电视机以及上帝并不能够缓解人们的心理,也并不能够让这个冷酷的社会变得美好。与之相反,它们妨碍了人们真实情感的流露以及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将人们关于救赎的希望全都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想象之中。上帝仅仅会让我们为了生命的延续而重复同一个场景,像等待戈多一样等待着并不真实的奇迹。

这个世界是具有流动性质的,我们本应该真实地感受这个世界的一切,然而,我们却因为一些身不由己,只能去通过一些介质间接地去感受这个世界,从别人的功过中去体会生活。我们的眼睛能够看清这个社会,然而很少有人用眼睛去观察世界;我们仅仅凭借着自己的直觉去认为,而很少去直接询问以寻找答案。

四、从“刺猬”中解读人生的顿悟

其实,真正能够拯救我们人类的是我们自己,而非其他的人,包括我们的子女,也包括我们生命中出现的贵人,永远都是我们自己。在《刺猬的优雅》中,我们不难发现,能够拯救我们自己的是我们的心灵,我们对美好的渴求,而这也正是刺猬能够保持优雅的关键。

勒妮与勒妮,她们两个人的年龄差异很大,她们两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她们所生活的情境又截然相反,然而,她们对文化却有着同样的认知,她们正是作者所塑造出来的“优雅的刺猬”。她们两个人情思斐然,从来不被别人理解,然而她们对这个世界却有着自己的思考,也许,这就是她们能够成为挚友的原因。当她们面对世界的时候,她们的“刺”永远都竖立起来,来抵抗外界的不解和敌意。当她们了解彼此的真实之后,她们之间存有绝对的信任,于是她们便卸下彼此的伪装成为真正的朋友。她们的友谊已跨越了普通朋友的界限。

小津先生是作者塑造的东方人物形象,具有温和的特征,是他将勒妮和勒妮连接起来,让两个形同陌路的人成为了挚友。让勒妮的生命中存有另外一种情感,走出了自我的牢笼。现实中,我们和天才之间,往往存在一种无法跨越的距离,虽然这些天才也有血有肉,有着各种思维情感,然而,我们却和他们之间存在某种隔阂,这种隔阂也许就是勒妮和勒妮无法真正快乐的原因。这正是一种孤独,也可以说是必然的孤独。两个“刺猬”,两个孤独的天才,在小津先生的引导下豁然开朗。然而,勒妮的结局令人惋惜,而这也是作者特意构造的情节,让我们感知到人世间的世事无常。

勒妮的去世,让帕洛玛得以顿悟,帕洛玛认识到:由于我们并不曾受到真正的苦楚,或者说,我们尽管受到了苦,我们却并曾体会到伤痛,只不过是人们强说成痛苦罢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害怕明天,那是因为我们并不会珍惜现在,所以才会安慰自己明天可以完成,其实明天会变成今天,而每一个今天都有明天而已。

五、结语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存在着不同的生命。《刺猬的优雅》灌输给我们一种人类的通感,这一种通感大概就是勒妮和小津先生的爱,勒妮与帕洛玛的爱,敢于挑战自己的内心,是一种有关消解孤独、有关勇气的妙方。因而,《刺猬的优雅》的成功是必然的,这部作品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入品读的。

参考文献

[1]王佳.解读《刺猬的优雅》中的孤独[D].湘潭大学,2016.

[2]刘阳.论缪丽叶·巴贝里的小说《刺猬的优雅》[J].外国文学研究,2011,33.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趣味
立体构成教学中怎样进行现代审美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