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及其周边地区重要地标
2018-02-08张从志
张从志
耶路撒冷旧城(Old City of Jerusalem)
在信徒们眼中,耶路撒冷的“神圣”都体现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旧城之内。事实上,19世纪60年代以前,旧城即整个耶路撒冷。按照传统,旧城被分为4个区域:穆斯林区、基督徒区、犹太区和亚美尼亚区。这里聚集了三大宗教的圣地:犹太教的圣殿山与西墙;基督教的圣墓教堂和苦路;伊斯兰教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
圣殿山(Temple Mount)
圣殿山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犹太历史上的第一圣殿与第二圣殿均建于此。犹太教徒还坚信,这里将是弥赛亚(犹太教中的救世主)到来时重建第三圣殿的地方。然而,自公元70年第二圣殿被罗马人摧毁后,圣殿山的准确位置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渐成谜题。犹太人认为圣殿山就是现在旧城东南部阿克萨清真寺的位置,不过他们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对此加以证实。因此,阿拉伯人并不认同这一说法。
西墙(Wailing Wall)
西墙是位于圣殿山西侧大广场上,供人们祈祷的一段长约57米的古墙。完整的西墙长达488米,但大部分隐身在两侧的建筑物中。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时,都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因而也得名“哭墙”。1948年以阿战争后,约旦控制了西墙,禁止犹太人前往长达19年之久,直到1967年“六日战争”以色列占领老城。在犹太人的历史叙事中,西墙是第二圣殿古城墙的残存部分,而且在四面墙之中,西墙被认为是当年最靠近圣殿的,因而成为犹太教信仰中除圣殿山本身以外最神圣的地点。
西墙不以宗教设限,对所有人开放,但祷告区有男女之别,中间以屏风相隔。男士进入必须戴上传统帽子,入口处有纸帽供免费借戴,可以带走留作纪念。女士进内对穿着没有特别要求。祷告后需面向哭墙一步步退出祷告区域,以示恭敬。
苦路(Via Dolorosa)
苦路是旧城基督徒区内一段曲折的小路,又称“拜苦路”,是一种模仿和重现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过程的宗教活动。如今的路线确立于18世纪,从基督被审判到背负十字架再到被埋葬,共经历14件事,所以苦路共有14站,有些地方还会加上第15处——“耶稣复活”。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是一段虔诚的朝圣之旅。
圣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
苦路的最后一站就是圣墓教堂。在基督徒中相传,圣墓教堂就建在《新约》中描述的耶稣被釘死的地方,而且耶稣的“圣墓”也在其中,即入口处的石棺。当然,石棺中是空的,因为耶稣已经复活了。从公元4世纪起,此处即已成为基督教中的朝圣重地。时至今日,教堂仍是耶路撒冷牧首的教座所在,而建筑本身则由罗马天主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希腊正教会负责主要的行政及管理。
有意思的是,圣墓教堂的管理者中还有穆斯林的角色。1187年,阿尤布王朝的苏丹占领耶路撒冷后任命了两个穆斯林世家管理圣墓教堂,其中朱达·阿勒勾迪亚家族为“钥匙的保管者”,而努赛贝家族为“圣墓教堂的守护人与守门人”。这两个职务被传承至今,由于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基督宗教派系,因此常常担任各种仪式的中立见证人。
耶路撒冷圆顶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
圆顶清真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位于旧城圣殿山上。其标志性的金色大圆顶高达54米,直径24米,清真寺呈八角形,每边长21米。自公元7世纪修建以来,1000多年里几经翻修,1994年由约旦国王侯赛因出资650万美元为其覆盖上了176磅24K纯金箔,圆顶清真寺也由木屋顶变成了今天的金色穹顶。穆斯林相信圆顶清真寺中间的岩石就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和天使吉卜利勒一起到天堂见到真主的地方。
阿克萨清真寺(Al-Aqsa Mosque)
“阿克萨”在阿拉伯语中意为遥远,所以阿克萨清真寺又名“远寺”,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对此也有所提及。寺中礼拜大殿长90米、高88米、宽36米,内有53根大理石圆柱和49根方柱。阿克萨清真寺紧邻圆顶清真寺,相传为古代先知苏莱曼(所罗门)所建,在伍麦叶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时期(公元705年)重修,此后在漫长的岁月中历经毁损和翻修。
阿克萨清真寺是伊斯兰教中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的第三大圣寺,此处也是阿以冲突的焦点之一。由于部分犹太教徒认为阿克萨清真寺地下就是圣殿所在地,在以色列夺得控制权后多次在此组织考古挖掘工作,引发穆斯林的强烈抗议。2000年9月,时任以色列反对党利库德集团主席的沙龙强行“参观”阿克萨清真寺建筑群,这一事件被认为是引发持续数年的巴以大规模流血冲突的导火索。
旧城周边区域
犹太大屠杀纪念馆(Yad Vashem)
这是以色列官方设立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位于以色列耶路撒冷城西的赫茨尔山,是世界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大屠杀纪念馆。1953年根据以色列国会通过的《犹太大屠杀纪念法》而成立,以纪念600余万被纳粹屠杀的犹太人。此外,纪念馆还纪念在大屠杀期间承担巨大个人风险、援救犹太人的非犹太人——称为“外邦义人”,著名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主人公辛德勒先生亦在其中。
大屠杀纪念馆自奠基起逐步扩建,目前包含纪念礼堂、历史博物馆、艺术馆、名字堂、儿童纪念堂、档案馆、外邦义人花园、被毁灭社区山谷、犹太会堂及教育中心等,目前是以色列仅次于西墙,游客数量第二多的景点。纪念馆对公众免费开放,依靠自愿捐款维持,每年吸引将近100万游客参观。
以色列博物馆(Israel Museum)
该馆建于1965年,位于西耶路撒冷吉瓦特拉姆区的山丘上,占地近5万平方米,馆藏50多万件物品,包括大量来自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与远东的圣经考古学文物、犹太文物、民族志、美术方面的工艺品、稀少的手抄本以及古代玻璃制品、雕塑等。在博物馆的地面上有个名为“圣书之龛”的建筑物,造型独特,其中收藏着在库姆兰发现的死海古卷及相关文物,这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犹太民族的第一所大学,同时也是犹太民族在其祖先发源地获得文化复兴的象征,被誉为“中东的哈佛”。始创于1918年,落成于1925年,如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学科最全的大学。该校最初的董事会由一些杰出的犹太知识分子组成,包括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精神分析学鼻祖弗洛伊德。
这所大学产生了许多诺贝尔奖得主,近十年中就有5位毕业生获诺贝尔奖,以色列建国历史上4位总理毕业于该校。它最大的资产之一是犹太国家及大学图书馆,拥有超过500万册藏书,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犹太文献资源之一。
耶路撒冷周边区域
死海(The Dead Sea)
位于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处,耶路撒冷以东十余公里处,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负424米。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湖长67公里,宽18公里,面积810平方公里。死海是内流湖,水的唯一外流途径就是“蒸发”作用,湖水盐度极高,且越到湖底越高,最深处有湖水已经化石化。一般海水含盐量为3.5%,而死海的含盐量在23%至30%左右,为一般海水的8.6倍。由于湖水密度高,人可以漂浮其上,形成死海独特一景。
约旦河是汇入死海的唯一河流,近年来,随着约旦河上游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用水增多,注入死海的河水锐减,导致死海的水位迅速下降。据测算,目前死海水位平均每年下降1米。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三国正计划将红海水源引入死海以缓解其枯竭危机。
马萨达(Masada)
马萨达是犹太人的圣地,是矗立在犹地亚沙与死海谷底交界处的一座岩石山顶,地势十分险要,其东侧悬崖高约450米,从山顶直下死海之滨,西侧悬崖高约100米。山顶平整,呈菱形状,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300米。通向马萨达的自然道路都极为险峻,最主要的是东侧的“蛇行路”。如今为发展旅游,以色列政府在此修建了直通山顶的缆车。
马萨达是以色列古犹太国的象征。在第二圣殿时期,犹太人反抗罗马人侵略的最后战役就发生在马萨达。据传,当年近千名犹太男女在起义失败后来到马萨达占领了希律王山顶宫殿并构筑防御工事,在罗马军团的重重围困下,他们在这里坚守了3年,最后900多名马萨达居民相约集体自杀,并燒毁了宫殿和房屋。如今的马萨达古城仍然是每年犹太成年礼仪和新军誓师大典的举行之地。“永不陷落的马萨达精神”对于犹太人的民族认同和品格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加利利湖(The Sea of Galilee)
位于以色列北部,又译太巴列湖,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周长53公里,长约21公里,宽约13公里;总面积166平方公里,最大深度48米,低于海平面213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淡水湖,海拔第二低的湖泊(仅高于其南侧的盐水湖死海)。加利利湖还是以色列的国家水库,该国的大部分饮用水源取自于此,根据和平条约,以色列还要给西岸地区和约旦供应湖水。
在《圣经》中,加利利湖作为耶稣的重要活动地被多次提及,基督徒将此视为“圣湖”。古代的加利利湖渔业繁荣,沿湖周边发展出许多居民点和村庄,贸易往来频繁。近代犹太复国运动兴起后,许多犹太拓荒者来到加利利湖建造合作农庄,即有名的基布兹,训练移民从事农业生产,这里也成为以色列基布兹文化的摇篮。
《耶路撒冷三千年》
[英]西蒙·蒙蒂菲奥里著,张倩红等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年1月
定价:78元
李菁推荐:这本书就是一个宏大澎湃的立体剧场。蒙蒂菲奥里在深沉厚重的历史叙述中,徐徐展开千年古城的圣殿、市集、生活、战争、诗歌与悲泣。他综合当代历史的研究成果,谱出一曲族群、宗教与帝国冲突的千载悲歌。
《爱与黑暗的故事》
[以色列]阿摩司·奥兹著,钟志清译
译林出版社,2016年10月
定价:58元
李菁推荐:阿摩司·奥兹的自传体小说,家庭的悲剧是他写作的单一而又深刻的主题。逃离纳粹屠杀的父母亲来到他们梦中的“应许之地”耶路撒冷。然而,这座城市要成为犹太人真正的家园,还有漫长艰难的路要走。生存的压力下,父亲在逃避,母亲抑郁自杀。两个相爱相怜的人,共同上演了一出悲剧。
《我的应许之地》
[以色列]阿里·沙维特著,简扬译
中信出版社,2016年1月
定价:68元
李菁推荐:阿里·沙维特以家族故事为引子,讲述曾祖父,一位英国犹太绅士抛弃舒适的生活,来到耶路撒冷,辛勤地建设国家,并努力将孩子们培养成真正的新以色列人。但以色列的建国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征途,因为犹太复国主义,并不仅仅是建立一个国家,更是要在应许之地,复兴犹太人的活力。
耶路撒冷哭墙外,一场犹太成人礼在举行中
圣城伯利恒市内的圣诞教堂,相传耶稣诞生于此
哭墙下的犹太教徒
耶路撒冷老城城墙
耶路撒冷老城东面的橄榄山上遍布犹太墓园,它在犹太教信仰中是审判日回归时弥赛亚降临的地方
1.耶路撒冷的圣墓大教堂穹顶
2~5.圣墓大教堂相传是耶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吸引着全世界的基督徒前来朝拜
老城狮子门外一处穆斯林墓地
奥斯曼帝国的杰出君主苏莱曼大帝
海法北部的阿克(阿卡)古城,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于此,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这里完好地保存了十字军时期的古老遗迹
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