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
——互联网视域下小记者资源的多元开发

2018-02-08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9期
关键词:家长用户思维

(福州日报社福州新闻网,福建 福州 350000)

“小记者”是新闻媒体在中小学生中招募的、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外参与实践体验和采访采风活动,并采写相应新闻稿件的一个独特学生群体。作为一个效益可观的产业,小记者连接着媒体与读者、教育行业,跨越了社会宣传与经营形态,蕴含着巨大的“矿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媒体就着手开发小记者资源,福州日报社小记者团2010年暑期成立。面对互联网的强大冲击,传统媒体生存压力与日俱增,2010年后全国各级媒体竞相吹响“小记者”的集结号。如今,各城市的小记者资源开发已进入“密集期”,同城多家媒体的小记者团队争抢生源,相互“厮杀”成为常态,小记者团队现实运作的困境也逐渐凸显,包括管理困境、活动困境、安全困境等,突破发展瓶颈,需要用互联网思维寻找新的途径,“小记者”成为各媒体尝试转型的一条逆袭之路。

一、用互联网思维寻找突破点和兴奋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转型,已成为传统媒体不得不迈过去的坎儿。要借助转型期,把小记者这盘棋下好,还需要从根本上打破传统媒体的思维拘囿。

直接收费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在学校和学生中的发行,提升报纸在家庭订户中的影响力,培育中小学生这一潜在读者群体……目前,这些小记者普遍尝试的方向,都只是围绕纸媒,在传统媒体采编和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向外延伸。互联网时代的小记者团队,不能满足于发发作文稿、做做活动、搞搞微信互动那么简单,而是要彻底从新闻思维转变为互联网思维。

得“用户”者得“天下”,互联网最核心的用户思维告诉我们,小记者组织的发展需要不断扩充人数。“携用户以令诸侯”,这才有可能支撑起一个产业。一个小记者的背后,牵动着最少7个家长(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其他亲友),关联着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一所学校,拥有巨大的市场。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大数据思维,小单位也要有大数据;互联网思维也是一种迭代思维,从小处着眼,重视微创新;互联网思维还是一种平台思维,要多方借力打造新的用户集聚方式和赢利模式。对于小记者团队而言,通过大数据,能进一步挖掘和预测用户的痛点和兴奋点;微创新,抓住用户心理的痛点和兴奋点,把一个问题解决好,就能四两拨千斤;最终,合作借力,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二、小记者资源运营策略探索

小记者团队归根到底,核心还是“小记者”本身。目前,福州日报小记者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内部生态圈,未来,还需要为“小记者”赋予更多的家庭、教育、文化、科技属性,让“小记者”从一个公益团队,延伸成为一个产业,形成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内容+:深度挖掘将服务做到极致

小记者活动的对象是中小学生,但其背后的真正消费对象还是家长。目前国内的小记者团队,大都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针对其知欲强、积极性高、创造力大等特点,打造丰富多彩的体验互动活动,但是对家长的痛点把握还不明晰。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仅仅将孩子圈在校园和兴趣班里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孩子走出去,丰富他们的社会阅历。其背后是家长发自内心的对孩子性格养成和品格教育的渴求。但家长总是功利的,他们希望通过十节二十节课的课程或活动,给孩子带来一个能看到“学习成果”的质的飞跃。而大部分的小记者活动都以社会实践为主,一次一课,课程内容松散,缺乏课程体系,给家长的感觉只是“玩玩”,图个“孩子高兴”,很难给孩子带来系统性的学习。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家长面对三五百的小记者年费要反复思考,而面对上千上万的才艺培训课程,却毫不犹豫。

所以针对家长的痛点,小记者团队要进一步打造具有媒体优势的系统性“金牌课程”。根据不同的媒体资源,细分活动,按照不同能力训练点,寻找差异化,将体验、参观、讲座、采访、培训等多种形式组合成系统体系,细化深耕,提高活动的“含金量”。让小记者在一个课程体系中能着重锻炼某一方面的能力,真正在玩中“学习”,满足家长长远的需求,也实现媒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比如山东寿光日报社小记者团打造的小记者精英课程,把小记者分层,推出不同侧重点的产品,出小记者教材,打造体系,甚至围绕项目流程打造出5个一级模块、9个二级模块和40多个三级模块,实现了报名费过万元,续班率77.8%的业界传奇。而浙江在线在运作小记者活动的同时,特别引进了主攻少儿市场的超级记忆团队,打出“超级记忆与课本零距离”的口号,深入中小学开发记忆力课程,受到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

线上+:迭代创新带来用户新体验

移动互联应用,让实现线上虚拟世界与线下现实世界融合与对接的O2O模式成为热门。就媒体而言,不能成为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与运营,也将面临淘汰的命运。

现有的小记者团队,特别是纸媒的小记者团队,都是线下组织活动,依托传统的作文、教育版面,报道新闻、刊登小记者作品。但是纸质版面的容量有限,缺乏互动性,形式老旧,对于新新人类的青少年群体而言,缺乏吸引力;对媒体而言,大量的线下活动,带来的管理、场地、安全难题,也难以解决。

而O2O的模式,将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矛盾。利用现有的新媒体技术,可以轻松地把一些课堂从线下搬到线上。例如通过直播,可以采访到异地的采访对象,甚至是一些“大咖”“明星”,小记者既可以“面对面”交流,增加参与感,线上课堂的容量可以大大增加参与小记者的人数,而没有安全隐患。或者推出名师主播课堂,布置不同的主题练习,在线实时点评,增加互动性。有的地方还建立“小记者网络电视台”,用PC端和微信端给小记者们提供“出镜”机会,由此也让小记者们炼成集文字、摄影和主持为一体的全媒体小记者,实现小记者活动体验的华丽升级。

数据+:私人订制时代的精准营销

目前,在很多发达地区,都已经开始借助新媒体平台,为小记者建立用户数据库。用户数据库不仅可以记录小记者的姓名、学校、联系方式、家庭情况等基础信息,还可以记录每个小记者参加了哪些活动,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有哪些特长等个性化的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可将小记者精准分类,并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差异化的服务。比如对不同活动偏好、不同培养目标的小记者,分别推送不同类型的活动;有些家庭收入高、消费能力强的用户群体,可以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送高端的游学、研学项目,满足他们对高端活动的需求。网络空间的无限性,还可以为每一个小记者留下成长记录,细到每次活动的每一张照片、发表过的每一篇文章等。这些数据未来可以为小记者提供“私人定制”的个性化服务,比如小记者的生日报纸、相框、明信片等等,实现增值服务。

小记者的大数据资源,还能帮助纸媒推动准确性高、反馈周期短的数据营销,切分智慧营销的“大蛋糕”。小记者父母多为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年人,占据着社会意见领袖和主流消费人群的角色,针对这个特定人群,可以量身定制一系列亲子活动、育儿沙龙等,甚至可以把触角延伸到老年产业、文化产业、科技产业上,将用户需求和商家需求融合,带动相关的家庭教育、家庭保健、家庭休闲娱乐等一整套“小记者平台产业链”。此外,还可以对接学校课程,以媒体整合资源之长补学校平台之不足,开发第二课堂,以及相应的文创产品。

平台+:多方共赢的经营生态圈

互联网时代的小记者团队,应该突破报纸原有的“卖内容争取读者、卖读者争取广告、卖广告争取效益”的单一产出模式,形成跨行业的产业链条,这将成为助推纸媒融合转型的突破口。

未来,小记者团队应该成为一个实现参与各方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平台,不只是依靠报社“一家之力”,而是由多元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多维互联,发挥各方的优势和特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比如,由学校和社会渠道来招募小记者;由媒体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来组织策划活动;由商家、社会机构、活动基地等提供活动的场地、人员、设施;由媒体提供相应地版面、全媒体宣传等。

一边“为商家找用户”,一边“带着用户找商家”,借助电商、在线支付等技术,将用户、媒体、商家聚集在一起,实现教育电商化运营。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打造“教育超市”,纵向上,提供多样化的、不同需求层次的教育产品,为小记者提供一站式的优质服务,减少在不同培训机构间的奔波。横向上,延伸到文化、娱乐、科技、旅游、老年等相关产业,围绕小记者这个核心资源,以及他们的周边资源来开发、发布产品。在这个平台上,小记者及其家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学习基础、特长、兴趣爱好,在这里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打造全新的用户集聚方式和赢利模式。

猜你喜欢

家长用户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关注用户
家长请吃药Ⅱ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