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
2018-02-08李婧
□李婧
真正打赢这场垃圾治理攻坚战,关键在于政府坚定决心、企业保持初心、民众树立信心,建立起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
垃圾治理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浙江“垃圾分类”的要求提出已久,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便提出“让垃圾分类回收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更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初步形成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2017年12月8日,在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动员会上,袁家军省长提出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要求强力推进“垃圾革命”,决不能让垃圾问题成为“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拦路虎和绊脚石。2018年6月,在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场会上,浙江省副省长彭佳学提出,垃圾分类工作下阶段要做好六篇文章,即做实源头减量文章、做透回收利用文章、做好末端处置文章、做强制度供给文章、做优文明素养文章、做深系统推进文章。笔者认为,要真正打赢这场垃圾治理攻坚战,关键在于政府坚定决心、企业保持初心、民众树立信心,建立起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
政府坚定决心。政府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顶层设计者,必须发挥引领作用。浙江已经出台了《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五大”专项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虽然能够初步做到让垃圾分类工作有法可依,但要取得进一步成效仍然任重道远。要拿出推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的决心和力度,狠抓垃圾分类各项工作贯彻执行,不让政策措施流于形式,而是能够尽早真正发挥实效。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并非仅靠政府一方就够,通过建立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开展多样化、常态化的垃圾分类宣传,严格落实各项惩罚及监督措施,配套有效的扶持和激励政策,督促企业与普通民众履行环境职责、积极参与其中更为重要。
企业保持初心。垃圾分类工作目前仍存在垃圾处置设施不足、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技术不成熟、市场运作不充分等问题。企业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市场运作主体,能够将垃圾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应在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中发挥更大作用。垃圾分类项目存在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运营成本高、资金回笼缓慢等问题,企业投身其中要时刻保持初心,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置于经济效益之上,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每个环节,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缓解民众对垃圾收运、处置实施产生“邻避效应”。企业应积极推进绿色包装等工作,实现垃圾减量化;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提升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能力,实现垃圾资源化;探索建立“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等垃圾回收新模式,实现垃圾循环化。企业还应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延长上下游产业链,提升自身盈利水平。长此以往,垃圾分类工作才能实现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的良性循环。
民众树立信心。从国外发达国家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成功经验来看,公众参与是垃圾分类工作中量大而广的中坚力量。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瑞士等国家无一不是通过充分调动民众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而顺利推动该项工作开展。然而,由于长期来养成的生活方式及消费习惯,浙江民众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程度不高,对做好该项工作的信心不足,这成为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需要攻克的最大难点。民众必须认清自身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主体身份,建立对垃圾分类的认同感和责任心,建立对政府和相关企业的信任感,改变生活方式及消费习惯,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量,储备垃圾分类的基础知识,自觉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发挥政府、企业、民众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最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