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微视频的制作与传播探析
2018-02-08李建束
文/李建束
前言
无论是传统传媒还是学术界,对微视频的发展前景都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微视频的兴起只是一时之快,但是有人则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了全民发声的时代,认为微视频可以走得更远。微视频到底能走多远并不是某一个人说了算,甚至不是某一部分人。如果微视频能够像传统影视作品一样承载文化功能,担当文化精神的传承责任,微视频还是能够真正地成为文化大餐,受到更多的关注,被更多受众喜欢。
1.新媒体视频演化
网络新媒体时代,通过手机、电脑进入通信网,互联网扩展接入能力,随时随地提供各种服务。互联网的兴起并不是简单的技术进步,互联网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媒介,与传统传媒相比较,互联网中的受众不仅仅是被动地观看,还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自行点播到兴趣关注,对所有的人都进行传播[1]。互联网新媒体的进入门槛非常低,在满足了受众信息需求的同时,也给予了受众更大的信息获取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媒体时代。从各大媒体渠道总体渗透而言,互联网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成为当前媒体传播的主流。
2.微视频的制作与传播
2.1 微视频内容
微视频就是时间很短的视频,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片长时间段、制作周期快、相对内容也足够精彩,再加上新媒体时代视频传播的便捷,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视频浏览和展示,尤其是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微视频的普及。微视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情节类,讲述一个故事或者剧情,亦可以称呼其为微电影;(2)微纪录片,记录日常生活、人物故事等纪实性短片,例如《舌尖上的中国》;(3)其他短片,搞笑视频、奇闻逸事等等类型的内容。
2.2 传播特点
微视频的制作门槛低,除了专业导演制作的商业性微电影之外,还存在很多草根导演原创的非商业性短片。微电影时间短、制作小、投入少,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制作微视频。电影也不再是艺术家的专利,满足了普通人希望通过电影表达的愿望和需求。因为微视频的制作门槛低,所以参与度就居高不下,内容形式也就多种多样。微视频形成了广告微视频、游戏微视频、互动微视频等几种形式[2]。
2.3 传播渠道
微视频有着制作简单、传播范围多样等特点,使微视频和新媒体进行高度结合,而新媒体高速发展的趋势,又增加了微视频传播的渠道。互联网是微视频的主要播出平台,在微视频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等各大视频网站都有各自的微视频频道。手机移动终端是微视频的另一个重要的播放平台,手机观影的便捷性成为很多观众观影的首选,微视频“短、快、精”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3.微视频的文化
微视频不可否认是影视发展中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也是影视行业中的一部分,同样也是艺术表达的一种体现。文化中的艺术价值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指微视频的物质存在,数字储存、视频传播等等方面。精神层面就在于微视频的文化价值观,是人们欣赏、积极向上、正能量、符合社会发展核心价值的伦理准则,以及微视频的生产、传播以及各种相关活动的文化现象。
微电影的特点“精、短”,是对当前时代的快餐文化的一次迎合。微视频节奏紧凑、语言精练,在制作模式上相对更加灵活多变,能够极大地满足当前年轻人的文化消费需求。微电影的一种重要的特性就是能够实现与受众的相互交流,传统媒体只能单一线性地进行传播,受众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但是微视频的存在使人们能够进行视频分享,观看视频的同时还能够表达自身的情感。微视频的内容丰富多样,无论是家庭感情类、还是幽默搞笑短片等等,各个类型内容的视频丰富了人们的影视文化生活,也拓宽了人们观看视频的视野。
微视频的存在是大众文化的一种体现,市民文化与官网主流文化相比,是民间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区别,有着娱乐、流行、商业等特点[3]。微视频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满足了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人们观看传统电影的娱乐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不再受到地域、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随时随地就可以观看视频进行放松身心。人们不但可以观看微视频,还可以参与进去进行评价,甚至参与制作。微电影的内容亲民,用独特的视角演绎出了人生百态,使老百姓的梦想照进现实,真正地展示出了平民百姓的生活,成为平民大众表达理想宣泄情绪的平台。
4.微视频存在的问题
4.1 制作水平低
微视频的低门槛给予了很多民众参与影视作品制作的机会,同时也就造成了很多短视频的粗制滥造。其实算不上是粗制滥造,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作品良莠不齐,很多短视频的作品为了迎合市场,盲目获取点击量而哗众取宠,失去了视频作品中的艺术品格。制作水平不高,视觉感受混乱。
4.2 缺乏原创精神
很多视频作者都缺乏原创精神,为了创作而创作,不能够表现自身的意愿,只能粗劣地模仿经典电影桥段或者故事框架,对原作的经典镜头进行借用,或者直接盗用经典作品中的镜头进行剪辑。这种行为不但缺少真正的影视作品的创新精神,更是对经典作品的一次亵渎。视频制作中的模仿、拷贝、拿来主义都是对原作者的侵权行为,也是自身水平不高的体现。
4.3 文化传承不足
短视频的制作成本低,只能过度依赖商业化模式,某种程度上而言就失去了艺术表现力。经济控制艺术,具有艺术审美的特性就会被商业娱乐磨灭,很多短视频制作团队的活动经费都来自于广告商的赞助,于是视频中充斥着大量的广告带入,极大地影响了受众的审美观[4]。微视频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的表达,其真正的核心还得是文化魅力,真正做到商业和文艺的持平,才能避免微视频的过分商业化。
4.4 思想引导低俗化
微视频的作品过于追求“轰动效果”,很多内容哗众取宠,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企图一夜成名。很多短视频都粗俗、媚俗,根本没有一丝对文化责任的承担。很多作品追求感官的刺激,过度影像化,缺乏内心深处灵魂的拷问,作品没有深度,失去了艺术的品格。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的作品,缺少艺术表现中的人文精神,在思想引导上踏入歧途。
5.加强微视频发展的策略
5.1 提高艺术水平
微视频想要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走得长久,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重视专业素质的应用,打造出高素质的影视团队,对微视频的品牌质量要爱惜。除了制作、演员、导演等硬件设施,剧本的内容也要同样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
5.2 提升文化内涵
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表现在其对文化的表现力中,短视频作品也应该在内容中注入文化元素,将民族元素、国家情怀注入作品之中。作品结构上要注重娱乐和商业的结合和平衡,做到既叫好又叫座,既能够收获经济利益,又能表达艺术精神。
5..3承担文化使命
微视频的传播广、受众大,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应该承担起传播文化的责任和使命[5]。微视频面向大众,应该拥有自身独立的艺术表达,对社会的传播应该是有益的。作品中要重视人文关怀,坚守品位,抵制低俗。
5.4 建立文化评估体系
微视频的经营还缺少相应的管理,但是从业者不能因为缺少管理而失去自律。要加强行业的媒介素养,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创造出积极向上的影视作品。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对微视频等影视作品进行严格审核,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筛选、剔除掉不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
结语
新媒体时代文化发展生机勃勃,多种文化交融杂糅。微视频就是在这种多文化冲击下产生,所以微视频也迎合了网络时代的审美需求,也整合了多元文化的各种特性。微视频的发展,必然会提升其制作技术,提高微视频作品中的文化传承能力,借鉴传统影视作品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才能够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而历久弥新。
[1]高崇,杨伯溆.微视频的内容主题发展趋势分析——基于对新浪微博官方短视频应用“秒拍”上高转发微视频的研究[J].新闻界,2016,03(12):47-50.
[2]沙玉萍,周建芳,刘桂芳.高校图书馆微视频服务研究——兼论信息素养教育微视频案例库[J].图书情报工作,2015,07(15):68-72.
[3]伊亮亮,董玉琦.CTCL范式下微视频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以初中物理“光现象”单元学习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5,05(08):40-44+66.
[4]汪茂华,陈彩虹,张赫,赵琴,汪晓慧.基于“合作学习”的微视频研究——记全国第九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J].全球教育展望,2015,07(04):123-128.
[5]孔利华,温小勇,焦中明.微视频支持下的“学—教”学习模式实验研究——以“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02):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