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市级党报经济新闻宣传之我见
——以四川《广元日报》为例
2018-02-08
(广元日报社,四川 广元 628017)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做好经济新闻宣传,是各级党报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地市级党报,承担着将地方党委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大政方针落地落细落小宣传的重任。之所以任务重,因为宣传党的经济政策,既要原汁原味不走样,又要创新方式易于基层读者接受,二者缺一不可。
那么,如何做好市级党报经济新闻宣传呢?笔者结合自己在四川《广元日报》从事经济新闻采访、编辑近20年的经历,探索总结出四个方面的经验,提高经济新闻宣传的权威性、时效性、可读性、趣味性,从而高效地履行党报职责。同时,又为读者做好了服务,满足了基层群众了解、掌握经济政策的现实需要。
把讲政治与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
在地市级报社,不同程度存在这样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以为编、采时政新闻,才是讲政治,而经济新闻,与讲政治无关。其实,编、采经济新闻,一样要讲政治。而且,讲政治的水平更高。
我们稍稍核理一下近年来的经济“热词”,“去杠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营改增”“大国工匠”“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桩桩件件,都出自党的重要会议,又都与老百姓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党报经济新闻必须讲政治。
说起讲政治,不少人就认为应该照抄、照搬文件,这样才“原汁原味”,又没有风险。其实,这样简单地、生硬地、不动脑筋地做,编辑记者倒是轻松了,可读者就遭罪了。如果读者天天面对这些“大块头”的文件,是不大愿意阅读的。如果不阅读,宣传的效果近乎为零。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党的大政方针落地落细落小。如,家庭农场这个新鲜事物,读者很想知道为何要办?怎样办?办好后是否有政策支持?针对这些需要回答的问题,广元日报社综合经济部派出多路记者,深入朝天区、利州区、旺苍县农村,实地采访乡镇干部、农业局、新闻当事人,采写、编发出一篇篇“山乡味”浓厚的稿件,既解疑释惑,又助推产业发展。
又如,营改增,目的是减轻企业负担,助力企业健康成长。我们派出记者,在国税局窗口,守候至深夜零点,见证了广元市第一张营改增发票的出炉。
再如,对大国工匠的采访,我们深入广旺集团公司煤矿井下,与掌握“绝活”的技术工人在工作场地拉家常、亲眼目睹他们的好手艺为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增收带来的“红利”。鲜活的稿件见报后,读者打进电话说,原来以为大国工匠遥不可及,经过不懈努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好的工匠。千千万万普通工匠的涌现,必将创造出奔涌的社会财富。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讲政治落实在细微处,通过一篇篇喜闻乐见的稿件,对群众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引导,让党报在读者心中的距离更近。
把建强阵地与打造名栏目有机结合起来
要做好经济新闻报道,必须建强阵地。没有阵地,经济新闻就没有“落脚之地”;或者阵地零散,就不能连续性、系统性抓好经济新闻报道;或者阵地“靠后”,位置不显著,报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对此,《广元日报》把报纸的二版这样重要的版面,作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阵地、主战场,为做好经济新闻报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对二版的定位深入研究后,确定为要闻版。在报眉上,显著地贴上“要闻”字眼,更增强了版面的重要性。
地市级党报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广告经营。常见的现象是,二版经常被挤占,沦为“创收”版面。《广元日报》出台刚性规定,一般情况下二版不刊登整版广告,零星广告控制在三分之一内。这样做,经济报道的阵地就得到了保障。
有了好阵地,就得有好栏目,如同好马配好鞍一样。栏目的设置,必须体现党委政府抓经济工作的思路。作为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地区,广元市委把脱贫攻坚、项目投资、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为此,报社确定了栏目——《聚焦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
脱贫攻坚,必然要发展产业。产业发展了,必然要销售农产品。很多地方的现实情况是,农产品生产出来了,销路出了大问题,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鉴于此,《广元日报》承担起党报的责任,并发挥党报的优势,在二版开设了《农产品信息一览》栏目。栏目详细刊登出农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名称、价格、联系人、手机号码等内容,为生产者、消费者架起信息桥,有力助推了脱贫工作。
一个好的版面,言论不可或缺。言论栏目取什么名称好呢?嘉陵江穿城而过,我们将这一地域优势充分展示,给言论栏目取名《嘉陵论坛》。《嘉陵论坛》主要针对市内经济热点,刊发言论,言简而意远,受到读者追捧。
有显著版面,有名优栏目,经济新闻的发言权就“分量足”,经济宣传的主动权就牢牢攥在了手上。
把日常经济报道与搞好重大策划有机结合起来
春夏秋冬,播种收割,四季变化。作为天天与读者见面的日报,经济新闻也免不了要唱“四季歌”。
客观地讲,面对日复一日的日常经济宣传,新闻“四季歌”自不可少且自有其作用。但弊端也显而易见,那就是读者天天面对这些似曾相见的经济新闻,会产生阅读疲劳。更坏的情况是,会产生阅读厌倦。
怎样改变呢?广元日报社的做法是,做好重大经济新闻策划,推出“大块头”有分量的文章,发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我们紧紧抓住市党代会、市“两会”、冲刺“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完成年目标、年终盘点这些关键节点和时间窗,推出系列策划,赢得领导认可,读者点赞。
如我们精心打造的《广元这一年》策划,集中报道一年来全市在生态建设、工业经济振兴、旅游事业发展、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每组稿件由综述、奋进、讲述、展望、点评、大事、图片(表)等七大板块构成,所占版面为三分之二版。组稿在报纸成功推出后,获得广元市委书记肯定性批示。
把前线采访与后端制作有机结合起来
经济新闻价值凸显,获得读者认可,最终是由内容质量决定的。好栏目的内容、“四季歌”的内容、重大策划的内容,无疑都要由记者完成。记者的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新闻报道的成败。
近年来,进入《广元日报》综合经济部的记者,基本上都是刚刚大学毕业。年轻、肯干是他(她)们最大的优势,但经验不足、不熟悉采访内容又是他(她)们最大的劣势。面对这一客观现实,部主任带领这批新兵,进工厂、下农村,跑项目工地、到田间地头,现场讲解如何制定采访提纲、如何捕捉生动细节、如何将现场采访与后期写稿充分结合、如何做好补充采访……经过几年的培养,这批新兵茁壮成长为经济新闻报道的“老战士”,源源不断输送优质稿件,有力地支撑经济新闻报道质量。
记者提供的“鲜菜”,“在家”的编辑如何“炒好”,做到色、香、味俱全,让读者美美品尝?我们的做法是,编辑琢磨好标题、改好导语,做好核心提示,处理好稿件主次关系;组版编辑运用好线条,处理好版面留白,版式简洁大方。前线与后端齐发力,共同“烹制”经济新闻大餐,以飨读者。
报社还将精心打造的经济新闻推荐给广元日报官方微信,经过新媒体制作后再次传播,把经济新闻价值进一步放大,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