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与影响研究
2018-02-08罗诗淇马溪苒黄苏琳陈翔
罗诗淇,马溪苒,黄苏琳,陈翔
(南京审计大学,南京210000)
1 引言
“宅文化”这个词最初是在日本的漫画中创立的,创立之初并不是一个负面词汇,是用来形容那些对动漫或漫画工作不计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的人。但自从“宅文化”进入了中国,中国数目庞大并且还在飞速增长的网民人口以及中国特殊的人文环境,使得宅文化在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1]。“宅文化”的意义扩充为一种专注于自身私人空间专注于个人追求的一种文化,较为人们熟知的就是动漫宅、技术宅、文艺宅等等。主要的受众人群集中在有较为稳定的收入以及较为充足的个人时间的中青年群体当中,而其中,大学生群体又因为正处于学生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这一特殊阶段,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2 “宅文化”的利弊与互联网
作者认为,“宅文化”对大学生群体来说,最大的利弊讨论点应该立足于大学生群体对于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对外界知识的获取问题。即大学生群体在“宅”的过程中,是否可以有效获取他们应该获取的信息以及知识。一方面,人们认为“宅”的生活无法让大学生获得足够的交友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体能锻炼以及知识学习。另一方面,网络的发达以及科技的进步让大学生群体,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知天下事,交天下友”,网络购物、网课、健身视频等的出现正在逐渐减少大学生群体的外出需求。而这些的实现,都需要一个手段,那就是互联网。
通过问卷调查,不难发现,“宅文化”对于当今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依托网络进行,可以说,网络的飞速发展也给“宅文化”发展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当大学生选择“宅”的生活,也意味着他们与外界连接的窗口的缩小,同时对于外界信息的接受都将通过网络进行,所以我们对于“宅文化”的讨论是离不开对互联网的讨论的。
但是不能认为“宅文化”是互联网弊端的一面造成的结果,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宅文化”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足不出户的状态,更多的是一种相对于传统主流生活方式不同的一种生活状态,同样是生活方式,只不过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这种生活方式成为可能,甚至在今后的发展中,由于社会工作种类以及社会主流看法的变化,导致这种生活方式成为主流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社会的进步以及发展带来的,有着其不可磨灭的正面意义在其中,就这一方面来说,完全批判以及想要抑制“宅文化”来减少互联网带来的诸如网瘾之类的弊端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3 “宅文化”与大学生网购
大学生网购的现象在各个大学都已经不是新鲜事,衣食住行,人们生活中小到一个别针,大到各种大型电子设备,都可以通过网购获得,这种便捷的购物方式,正在冲击着实体店的经营,同时也使得大学生群体能够更加轻易地接触“宅文化”相关产业,无论是因为好奇心还是因为本身对这方面感兴趣,当大学生可以轻松地接触这些文化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加了解“宅文化”同时也为这种文化的发展以及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目前人们较为熟悉的相关网店大部分都集中在动漫相关的产业,例如cosplay、动漫周边产品等网店的经营。
通过大学生网购行业的发展,“宅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中最有代表的动漫产业,人们不再是提起就觉得是不务正业的事情,而是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同时人们对于“宅文化”的理解不再只局限于“宅”的认识,而是更多地看到了在“宅文化”的背后,以此为工作的那些相关行业的工作者们的工作,并抱有一种较为肯定的态度。
4 “宅文化”与网络流行语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在网络上,由于有了屏幕的遮掩,人们往往会表现地更加放松,同时受到的约束小了,对于网络的规范化的程度也就减少了。部分人可能因为道德洁癖与高度的道德自洁感,在网络上将满足个人诉求而不择手段作为合理选择,习惯攻击却不习惯反思。网络围观和媒体审判带来的道德反弹,使人们缺少了幽默感和协商思维,攻击性加强。这是目前以网络作为主要载体的“宅文化”人群所需要特别强调的问题。作为大学生群体,在发言之前冷静思考,减少网络语言攻击,不做网络暴力的推波助澜者,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理性地看待问题,不被情感冲昏头脑,应该成为前提。
抛开因为个人主观因素所可能造成的网络暴力,“宅文化”在网络中的发展欣欣向荣,散发着勃勃生机,我们使用的很多网络词汇都是出自“宅文化”中的ACG,比如“腹黑”、“小白”、“吐槽”、“二次元”、“萝莉”、“正太”等等都是最早出自于某部漫画或动漫。我们在网络上很频繁地用到这些词汇,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宅文化”的产物,从中可以看见“宅文化”对一些当代流行元素的影响和渗透。这些词语不仅仅只是一种昵称,同时也有可能引发人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例如”佛系“这个词,最早由日本的杂志提出,通过网络引进中国,引发人们对当代青年一种行为或者思想态度的探讨。
5 “宅文化“与经济
”宅文化“正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而慢慢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去,而其中,受众最广的群体就是大学生群体,这一类人受到的经济限制小,同时自我安排时间充足,对于”宅文化“相关产业的接受度大,是”宅文化“最大的销售市场。目前,"宅经济"生活日益丰富,"宅文化"娱乐大行其道,"宅经济"金融蓬勃发展,B2C成为"宅经济"新宠,"宅经济"向大众消费渗透,渐成新经济主流模式。
6 “宅文化”的未来发展
“宅文化”借着互联网的东风在中国这片沃土上发展壮大,从前的许多小众文化的特点仍然存在于“宅文化”圈子之中,这已经不是很符合社会需要。怎么平衡“宅文化”的利弊、怎么引导“宅文化”更好地、对社会更有利地融入整个社会,正是我们需要探讨的。
第一,快递业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宅文化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宅文化的字面基础含义即为“宅”。待在家里不想动即为宅,现代快递业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获取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可以在家里将事情完成。第二,自由职业者的出现,为宅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人群。现在这个社会,新兴职业发展十分迅速,由于就业压力以及个人原因自由职业者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对于这类人群来说,会更加注重私人空间,同时,也会相对减少出门频率,这类人将会成为宅文化的新血液。第三,“宅”有可能是科技发展生活质量提高之后人们生活的常态。科技进步,机器人的应用,许许多多岗位将被机器人所取代,可能有这样一种情况出现,人们将更多地以创造或者创新为主要工作,伴随着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物流,宅文化有可能成为今后人们的主流文化趋势。第四,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更多支持的声音。宅文化正在飞速发展,但是社会对于这种亚文化的认同度还不是很高,有些人就会为了迎合大众而隐藏自身的喜好,但是这种隐藏也越来越少,随着社会接受度的提高,大家越来越认同不一样的声音的出现,社会会给这种不一样的声音的发言权,评判其优缺点,而不是一味否定。
社会公众对于不同于主流的声音持有越来越宽容的态度,这表现在,许多高校出现了许多关于这些的社团,作为新生思想的聚集地,人们在高校看到了宅文化发展的可能性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