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018-02-08莫通跃李燕华

珠江教育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案能力课程

莫通跃,李燕华

(封开县河儿口镇中心小学,广东 肇庆 52653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平时教学研究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已慢慢为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所熟知与认可。但是,如何让课堂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由无序转变为既有序而又有效乃至高效,这成为了推进课程改革的一大难题。

导学案的出现,为我们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笔者所在的学校早在去年就推出了以导学案为依托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历经一年的探索,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认为要构建以导学案为依托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作为新课堂模式的载体,首先要重视它的编写。编写导学案,关键是善“导”,宗旨是利“学”,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成文“案”。因此,编写导学案之前,我们必须得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在“学案”部分将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在“导案”部分,自学方法、注意事项、讨论流程乃至展示汇报,都要指示明晰。每一份导学案,都要达到“引导学习”的目的,让学生能很清晰地理解老师的意图,并按要求进行自学、互学与展学。

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要实施课程改革,首先要改的是教师。我们的教师从读书到教书,都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少说也浸泡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早已根深蒂固。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在推动课程改革之初,很多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导学案有了,座位也拼了,但学生要么是不开口,要么就是声音太小,无法起到交流的效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冷场现象,主要是教师对自己角色定位不当,没有把握好转“教”为“导”,在课堂上习惯了“一言堂”“满堂灌”,以说教为主,过于强势,容不得学生有半点的“不规矩”,于是学生只能唯唯诺诺。教师只有放下身段,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由课堂的主宰者变成主导者,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这样才能改变冷场现象。开始时还要容忍一些学生的“小打小闹”,让学生开口成为自然,让学生发言从容自如,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让课堂活起来,形成氛围后,再慢慢对学生一些不合时宜的行为进行规范。

(二)转变对学生的认知,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展示时间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对课改的理念研究不多,在思想上常转不过弯,不相信学生,总担心学生的讨论没成效,担心如果自己不教就等于学生不会。比如一些问题,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讨论才能理解吸收,但教师只给一分钟,学生的讨论还未能有效展开,教师就接管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又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或是教师与少数尖子生的情景对话,大多数学生沦为听众。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要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相信学生,每一节课应给予不少于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对学、互学和展示;其次是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讲得不到位时,才“该出手时就出手”。

(三)转变课堂流程,将学习的流程明确化、程序化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还需要将课堂学习的流程通过导学案向学生明确:自学→互动交流→展示成果→拓展练习。同时,做到导学案、课件和授课流程三结合,形成一定的程序,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而有备无患,这样学生才能在互动交流和展示成果等环节有的放矢。

三、注重学生相关能力或习惯的培养

小组合作课堂的核心,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自学或生生互动来获得知识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将学生推到前台就了事,还得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

合作的前提是自主。学生根据导学案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和独立思考,如此在合作探究时才能有所互动,甚至擦出智慧的火花。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自主学习中,让每个学生都要有属于自己的观点。因而,教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预习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怎样提出自己的见解,都需要教师在导案中、在课堂上帮一帮、扶一扶、带一带。

(二)讨论能力的培养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得着手培养学生的讨论能力。一方面是学生开始时不懂如何开展讨论,教师要着手对学生尤其是小组长进行培训,手把手教会他们讨论的技巧以及如何组织讨论;另一方面是有部分学生因自信心不足,羞于表达或不善表达,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评价对这部分学生适当倾斜,多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与兴趣。

(三)倾听习惯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既是礼貌,又是学习方法,既可以在倾听中学到自己自学时未能涉及的知识与见解,也可以通过倾听发现别人的不足与错漏,为自己下一步提出质疑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合作课堂转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四)展示汇报能力的培养

预习是展示之本,展示是学习之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导学案里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后,都想与同学们分享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是自信的表现,也是学生对学习保持兴趣的表现。通过展示要注意培养学生语音、仪态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声音要响亮,仪态要自然大方,板演、操作教学平台要熟练,汇报或表演的模式要多样化等。

(五)质疑能力的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何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展示互动环节提出自己的质疑,无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养成还是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在课堂中给予空间与时间,让学生由“想问”化为“敢问”,也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适时引导,加以课堂评价,让学生由“善问”提升为“会问”。

(六)点评能力的培养

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互评、自评或在小组展示后进行点评的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同时能让学生更加自信,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与方法。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应规范自己的评价语言,起到身正为范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评价的关注点所在:重过程、重态度、重进步、重结果。其次,教师要鼓励与指导学生善于发现被评者的进步和闪光点,并予以适当的赞美;对于他们的缺点与不足要委婉地提出;对于同学不同的见解要学会即使不赞同也要表示尊重。

总之,利用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从而形成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其根本目的就是让我们的课堂由无序向有序转变,由低效向高效转变。

猜你喜欢

学案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乡愁导学案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