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助育人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社团化管理模式调查

2018-02-08孟影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36期
关键词:贫困生学习成绩资助

孟影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

1 引言

家庭经济困难生(以下简称贫困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我国高校资助政策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也在日益加大,通过“奖、助、补、减、免、勤”等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物质保证。为了让资助育人的效果落到实处,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贫困生的管理模式,而社团化的管理模式,在资助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贫困生社团化管理模式进行了调研。

此次问卷主要围绕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人际交往情况、感恩和服务情况、团体活动等方面进行调研,共计发放问卷352份,回收352份,有效问卷352份。其中男生67人,占总人数19.03%;女生285人,占总人数80.97%。

2 高校贫困生社团化管理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2.1 高校贫困生家庭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本次所调查的贫困生中,家庭所在地在农村的占68.18%,在乡镇的占18.47%;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方面,32.1%的受调查者表示是“打工”,27.56%的人表示是“种田兼打工”;59.09%的人表示家庭每月总净收入约为“1000~3000元”,27.27%的人表示在“1000元以下”;在每月的生活费方面,51.7%的人表示在“500~800元”,33.24%的人表示在“800~1000元”,11.36%的人表示在“500元以下”,仅3.69%的人表示在“1000元以上”。针对问题“您认为家庭贫困的原因”,58.81%的人认为是“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少,收入低”,17.33%的人认为是“家里人口多,读书费用负担重”,11.65%的人认为是“父母中有病在身”,7.95%的人认为是“属于单亲家庭”,还有4.26%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这说明我校贫困生主要来自农村,家庭收入以种田、打工为主,家庭收入来源少,收入低,学生的生活费用较高,开支较大。

2.2 高校贫困生学习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在学习方面,84.66%的人表示没有不及格科目,13.92%的人表示有“1~2门”;在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度方面,20.17%的人表示“满意”,61.36%的人表示“一般”,18.47%的人表示“不满意”;在影响学业的主要因素方面,69.6%的人认为是“自身问题”,12.22%的人认为是“生活贫困”;在针对问题“您身边的贫困生整体上的学习成绩怎样”,41.76%的人认为“比普通同学成绩偏好”,48.3%的人认为“和普通同学差不多”。对于参与社团活动是否影响了学习成绩,48.86%的人表示“较不符合”,仅有2.27%的同学认为“完全符合”。对于问题“在社团是否感觉到过有成就感”,19.6%的人认为“很有成就感”,58.81%的人认为“有一点点成就感”,18.47%的人认为“没有感觉”,仅3.13%的人认为“完全没有成就感”。这些说明,贫困生在学习方面比较重视,成绩良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基本满意,在不满意的原因中,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是自身问题;同时,大部分同学认为参与社团活动并没有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反而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2.3 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73.86 %的贫困生都想过并且主动跟周围同学交往,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65.34%的人表示与宿舍同学关系“非常好”,32.39%的人认为关系“一般”;62.22%的人认为参加社团活动使自己的性格有一些改变,12.22%的人认为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使自己变得开朗了很多,与以前判若两人;但是在加入社团后,有34.09%的人认为让自己产生过社交压力,47.73%的人认为与自身情况较不符合;在社团里,22.73%的人表示非常频繁地受到来自同社团学长学姐、指导老师或同辈的关爱与照顾,61.36%的人表示一般,12.64%的人表示比较少,2.27%的人表示没有受到过。这些表明,贫困生渴望与同学交往,能够妥善的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使自己有了一些改变,并且社团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多一些。

2.4 高校贫困生感恩和服务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在受调查者中,76.14%的人认为感恩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之一;61.08%的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拥抱生活;41.48%的人表示社团举办过与感恩相关的活动,11.65%的人表示举办与感恩相关的活动非常频繁;85.22%的人表示会自愿组织或参加一些与感恩有关的活动;87.22%的人表示希望社团活动能够有指导老师或者基金会的参与;毕业后,如果有能力,57.1%的人非常愿意资助他人,回馈社会,40.63%的人表示愿意资助。这些表明,贫困生对于感恩方面的活动比较认同,也愿意参加与感恩有关的活动,未来也愿意资助他人。

2.5 高校贫困生参与社团活动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对于加入社团活动,31.53%的人表示非常有必要,55.4%的人表示有必要;63.07%的人表示更倾向于参加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兼容的社团,6.25%的人表示更倾向于参加贫困生社团,2.56%的人表示都不想参加,26.7%的人表示无所谓,都可以;对于现在的社团,31.82%的人表示想过且已留任现在的社团,40.91%的人想过,但未留任;对于社团组织的活动方面,43.47%的人表示更倾向于参加兴趣爱好类,21.59%的人表示更倾向于社区义工活动;88.07%的人表示希望社团能够在人际交往方面提供帮助,同时有63.64%的人表示希望在心理方面和学习方面能够提供帮助;在社团活动采用签到、打卡等方式,47.73%的人认为有必要,11.93%的人非常有必要;90.63%的人表示社团有必要对社员进行相关培训,如领导力培训等。这些表明,贫困生认为有必要加入社团活动锻炼自己,更多的同学倾向于参加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兼容的社团,希望多参与兴趣爱好类的活动,希望能够在人际交往方面得到帮助,也希望有一些培训来提高综合能力。

3 高校贫困生社团化管理模式建议

3.1 进一步完善资助育人体系,提升资助育人水平

贫困生多数来自农村及偏远地区,家庭收入微薄,学生生活费用较高,这对大部分家庭而言是一个比较重的负担。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资助体系建设,拓宽资助渠道,切实保障贫困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在经济资助的基础上,努力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注重精神的资助、心理的辅导、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提升资助育人水平[1]。

3.2 树立“以生为本”贫困生管理理念,改善资助育人效果

该校贫困生虽然学习成绩尚可,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还不满意,认为主要是自身问题。而这部分学生渴望与同学交往,也希望社团老师或者学长、学姐多关心帮助自己。因此,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人际交往方面,都应该提倡加强对贫困生的尊重、关爱,实施贫困生动态跟踪、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2],从而改善资助育人的效果。

3.3 进一步创新社团活动形式,拓宽资助育人平台

社团活动的开展,除了感恩教育、服务意识的教育外,还应多开展一些兴趣爱好类的活动以及相关培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兴趣小组,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此外,高校管理者还应群策群力,创新活动形式,根据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拓宽资助育人平台,提升资助育人成效。

3.4 加强资助育人队伍建设,保障资助育人能力

高校要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水平、高素质的资助工作队伍[3]。多开展一些主题培训,将党和国家及地方的最新资助政策及时向师生传达。牢固树立“三全育人”工作理念,提升育人能力,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开展宣传活动。

猜你喜欢

贫困生学习成绩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名落孙山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