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析法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2018-02-08孙嘉璟
孙嘉璟
(四川成都金堂中学,成都 610400)
1 引言
内容分析法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最早由美国学者波纳特·布里森提出。他在自己的论著里将内容分析法界定为一种研究方法,肯定了其在政治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社会人文学科研究中的可行性。然而,内容分析法因理解层面的偏差,尚未在公共管理领域得到普及应用,本文主要对该问题加以探讨,实现内容分析法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为后续各项研究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 内容分析法的优势和不足
内容分析法通过对事实进行客观分析,得出结论,而非简单观察问题或现象;内容分析法相对比较直接,便于研究过程的客观、中立;内容分析法功能强大,能够对大批量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对研究对象在特定时期的变化情况具备清晰的认识;内容分析法允许出错,在内容编码、分析过程中,研究人员可多次设置不同问题,或者采用不同分析方法;内容分析法资料获取简便,内容公开;该研究方法不需要大量问卷,实验调查过程简单,研究成本低,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1]。
虽然内容分析发优势明显,但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其一,内容分析对象存在限制,以文字、录音、图片形式,将对象记录下来之后,才可以选择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部分内容没有被记录,不能够使用内容分析法。除了内容分析法之外,研究人员还可同步使用访谈法等,从而规避其在公共管理学研究过程中的局限性,达到良好的研究效果。其二,内容分析法很难清晰界定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它的本质为描述性质。对于这一情况,仍需要将内容分析法与其他各类研究方法同时应用,用以深化研究结果。
3 内容分析法的实施过程
3.1 样本选择
将分析内容确定下来,思考哪些内容能转化为有价值的数据及时间段等。倘若数据量大,需要采用抽样方法。抽样过程中,要明确抽样单元。通常,抽样单元比分析单元大,或二者相同,根源在于后续编码过程中,需要全面审核读取分析单元上下文,并不只单一关注该分析单元[2]。抽样单元多以完整的文章形式存在于样例中。
总体中各个体携带信息量差别小为抽样理论基本假设。内容分析过程中,如果各内容或文本信息量无差别,概率抽样方法具备适用性。然而,因内容本身信息携带量大,故而上述情况很难实现,可采用新型抽样方式对分析样本进行确定。针对这一情况,变化概率抽样、整群抽样、滚雪球抽样、相关性抽样比较适用。具体实践中,可先后使用这四种方式开展抽样工作,或者对其进行组合使用,帮助研究者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该过程中,研究者无权删减样本,为提高准确性,应增加样本分析量[3]。
3.2 检查编码信度
编码信度检验和汇报工作流程如下:确定单个或多个信度指数;明确计算机选定信度指数的已知条件;获悉信度指数标准值。信度与信度指数成正比,与编码人员数量和被编码分析单元成反比;培训编码人员过程中,要使用非正式方法估算信度指数;引导编码人员执行预编码工作,安排不同编码人员独立编码同一分析单元,对预编码信度指数进行准确计算。该过程中,分析单元选取量以30个为宜。假如信度指数与预期设想符合,可正式编码,反之,需再次对编码人员进行培训;执行编码工作时,可自由选择分析单元,确定选择数量,使信度指数计算更加准确。该过程中,样本会对分析数量产生影响,浮动值在 50~300 之间[4]。
4 内容分析法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4.1 总结概括公共管理学科发展
内容分析法在学科总体发展和走向描述及总结过程中应用普遍。该过程中,学术论文、书籍等常被作为分析单元,学者们采用编码方法,处理研究主题、作者、关键词、研究方法、基金资助情况等各要素,尝试对特定时期内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情况进行描述。内容分析法在学科综述中的适用性体现在如下方面:样本数量多,研究结果具备权威性、合法性,抽样工作简便;学科综述过程中,样本选择单一,相同的内容、形式、风格使编码工作更加准确;规范、完整的公共管理学科框架,为编码表提供学术认同。除此之外,资助基金层次划分也很清晰,这使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更加准确[5]。
公共管理学科具备交叉性,知识来源广泛,涵盖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相关内容。一篇学术论文很可能包含多个主题。尤其是近年刚兴起的热门行业或热门研究领域。针对这一情况,不仅要细致划分编码表,还要对编码内部信度进行随时观测。除此之外,还要考量公共管理学研究过程中的创新问题。
4.2 探寻政策变化情况
这一研究领域,样本既可以是统一政策文件,也可以是与政策文件类似的社论等;编码单元可能是段落,也可能是章节或句子,关键词编码在内容分析中应用普遍。实施方法是统计关键词频率,得出结论;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一些文本文件体例限制非常严格,可通过篇幅大小分析,获取研究结论。举例而言,A、B两位学者选取各省级政府五年工作报告,作为样本,对省级政府绩效自评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目前,可直接通过网络检索,获得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案,将其作为样本,应用到电子政务绩效主流评估工作中。
该背景下,需要对样本选择进行严格控制,既要注重样本选择的一致性,又要兼顾理论建构,选择统一样本能够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样本内部效度。该过程中,无论选择样本,还是确定编码内容,亦或分析方法,都要以理论为基础。理论建构是研究人员获取准确结论的基础,结论的获取与数据选择有关。
4.3 分析议程设置
公共政策背景下,议程设置的呈现方法是网络信息、报道、言论等各类公开文本信息。在公共管理和传播学交叉领域,往往会选择将内容分析法用于研究议程设置。当前,我们处于网络大数据时代,数据软件的种类和数量特别多,这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文本内容。
研究议程设置时,使用内容分析法,注重实施过程的严谨性,确保内容分析主体准确。正因为文本内容过于丰富,行为风格多元,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其突出表现在议程设置的文本来源是社交媒体。具体而言,社交媒体中的内容相对比较灵活,无固定模板,仅取决于个人创意,可能会存在表面意义与潜在意义不符;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字数承载量有限,呈现碎片化特征,上下文关系不清晰等,很难判断真实意图。尽管内容分析法在公共政策议程设置方法应用效果非常好,但无论前期选择内容样本,还是中后期编制编码表,都要严谨,并对内外部信息情况进行全面、深入考量[6]。
5 结语
将内容分析法应用到公共管理学研究中极具适用性。相关研究者要明确内容分析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样本选择,并对编码信度进行深入检查,依托内容分析法,对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进行总结概括,了解该背景下的政策变化情况,分析议程设置,明确公共管理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推进公共管理学发展。